《文化失忆: 写在时间的边缘》作者: [澳] 克莱夫·詹姆斯

原作名: Cultural Amnesia: Notes in the Margin of My Time

ISBN: 9787547735626

内容简介 :

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从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克莱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完成《文化失忆》,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二十世纪几次大灾难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筛选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詹姆斯提醒人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本书试图召回、感知和审视二十世纪动荡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以此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

詹姆斯通晓七种语言,贯通哲学、历史、政治和艺术,打磨出一份警句频出的现代文明回忆清单。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闪耀的群星,还有人类一切创造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勾连及其周围环绕的黑暗,它们共同构成时间之海上一道明灭相间的星辉:或许会黯淡,但永不消逝。作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詹姆斯热诚的书写让历史回到当下的脉搏之中,并获得回应当下的能力:对于一切削弱人文主义联结的势力,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要的抗争。


作者简介:

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1939—2019),澳大利亚籍著名评论家、记者、作家、诗人、翻译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六十年代移居英国,数十年活跃于各种纸媒和电视,是英国文化评论界的一支健笔,被称为“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一群才子的集合体”(《纽约客》),《泰晤士报书评增刊》誉之为“当代的蒙田”。出版评论集、随笔集、诗集、回忆录、小说、译著五十余部,包括《不可靠回忆录》《文化失忆》《诗歌笔记》等。

2008年,克莱夫·詹姆斯因其在广播电视新闻业的成就,获得了奥威尔特别奖,他在2010年成为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2012年获得大英帝国勋章。詹姆斯于2011年罹患绝症,但笔耕不辍,依然积极在媒体发声,并不断有新书出版,完成了但丁《神曲》的翻译。

2019年11月,克莱夫·詹姆斯逝世于剑桥,在此之前他只停笔了一个月。


精彩短评:

#  从A到Z,仿佛按部就班,然后,我才发现,这是一种错觉。它根本无意于堆积信息,更不屑于建造人工的宫殿,每篇短文都像是思辨的武器,这些“砖块”顺手叠放,延伸成了交错的路线,呈现复杂的世纪图像。凭借着如何做和做什么的独特兴趣,关联着自我的美学甚至是自我的意志。源自于作者在40年的时间里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对于极权主义的极度警惕,对于个人声音的高度关注,以及亲身验证过的对文学权利和义务的信念。这本书,放在枕边,近一个月,每天几篇,一点一点地阅读,以后仍然会,一次一次地阅读。这是对作者恰如其分的敬意。可列个人年度书单前三(不喜欢写总结,心里默默排位)。

#  是一本很好的文化历史书,现今社会是一个快时代,但我们需要了解我们错过的,忘记了什么

#  在评卡夫卡时,詹姆斯说,弗里达是《城堡》叙述者与世界的唯一联系。那么,记忆,是不是我们与世界的唯一联系?显然不是。现代人通过商品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商品的逻辑就是速度和遗忘。詹姆斯与其说是让我们去记忆,不如说让我们看到记忆的残忍本质,只有少数人记住了少数人,而这微弱的记忆我们称之为希望,不堪一击的希望。

#  克莱夫·詹姆斯2009年发现患一种非常复杂的白血病,2019年11月24日去世。他是卓有成效的作家,他认为“一生没有名气只有成就,也许很值得,而一生只有名气没有成就,则根本不叫活着”。他不想让自己的心智受制于任何既定的格式,认为做份有意义的工作,挣个体面的工钱,业余时间用来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令人向往的生活。”

#  《文化失忆》是今年我很喜欢的一本书。虽然是将近八百页的巨著,却意外地非常好看,好看到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进去,并一直读下去,直到你担心会很快读完,并且舍不得很快读完。某种程度上,这是我最爱的一种写作类型,它具有心智的强度与广度,同时又和行文的轻快速度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书中谈到了很多人,有些是我熟悉的,有些是我不熟悉的。对于那些我不熟悉的,作者有能力在三言两语之间将这个人拉至我的面前;而对于那些我相对熟悉的,作者依旧有能力让我感受到这个人的新鲜与活力。我觉得这就是好的批评写作所带给我们的,在这样的写作面前,我们作为读者事先知道的越多,从中的收获反而会越大,而非相反。

令我着迷的,是作者谈论每一个人的方式:他谈论每一个人的同时,都是在谈论很多其他的人;并且,他同时也是在间接地谈论自我。在这样的谈论中,你会觉得世界是一个整体,无论表面看起来是多么残缺、混乱,这个世界中依旧有一些人正手拉着手在过往的时空中勾连成一个隐秘的怀抱,你可以把自己安放其中的怀抱。这也是作者在谈论普雷沃时所说的“通识的愉悦”,也就是他在谈论马克·布洛赫的时候所说的知识可以照亮世界的意思,“当一个博学多识者能够让各个领域的知识交相辉映,繁荣共生,照亮这个世界,哪怕是一个残酷的世界——这残酷他无力抵挡,却不会感到完全意外。”

这种面对残酷世界不会感到完全意外的镇定感受,或者进一步说,一个文明人面对野蛮威胁时所具备的英勇感,是作者在这本巨著中力图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感受。作者描述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另一个不太有名的爱因斯坦)的音乐史写作,说“他是在文明岌岌可危的阴影中进行书写的”。而这本书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进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如此。

在这样的危机时刻,作者最为推崇的写作典范,是那些可以将这个世界的复杂与晦暗用非常清晰、准确和令人愉悦的文字予以表达的人,清晰与准确,来自健全的理性;而令人愉悦的能力,一方面来自天赋,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的渴望,这种交流的渴望会转化为行动的力量。

他因此批评那些盲目崇拜本雅明的半吊子知识分子,说“对他们而言,本雅明为数不多的断章残篇就像是一个知识的复合维生素片,又因其难以吞咽而愈发被认为功效奇佳”;他也批评那些后来的文学理论和分析哲学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游戏,尤其是当一些人开始靠这个领取工资。他因此强调记忆的必须,他指责那些一面写诗读诗又一面认为诗无需背诵的人,他说这样的态度不仅不会让诗歌民主化,反而一定会让诗歌最终沦为精英手中的玩物。我想中国九十年代之后的诗歌,已经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而这样的记忆,首先不是对读者的要求,而是对于写作者的。一个写作者,要有能力写出那些让人愿意记住的篇章,他要有能力抵达读者的心,他所做的一切努力才会生效。在这个意义上,美学和伦理学就是合二为一的。而一个人的生命和作品也是合二为一的。

作者推崇古罗马的塔西佗,他说塔西佗是他这本书写作的源头,正是这位古罗马的历史书写者,在一个专制恐怖的时代,发展出一种新的文体,来容纳他的绝望,一种坩埚般熔化一切的文体。这种文体会在专制恐怖的时代之后依旧长久地存活下去。他说,自己这本书里写到的这些现代和前现代的英雄们,从孟德斯鸠到戈洛·曼,正是以塔西佗凝练的表达能力作为标杆,来衡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任务。我想,克莱夫·詹姆斯本人,在这本书中也完成了这个任务。

#  节奏从来不是轻松可得的东西。要取得它,你必须先在头脑中开始改写,而后在纸面上继续改写。一种迷人风格的标志性特征,是把自然的讲话节奏贯穿到复杂的句子当中。在讲话时,戈尔·维达尔总是出了名的机智幽默;也许是事先有所准备,就像本杰明·迪斯雷利和奥斯卡·王尔德一样。演练过的警句本身就是一种书写的文体。金斯利·艾米斯讨厌准备好的警句,可是他自己在谈话中也有类似格言的评论,虽然听上去很自然,却经常带有事先准备过的迹象:它们像军营中的床铺一样整齐有序,擦亮的工具包放置在笔直硬挺、折角铺叠的毛毯上的规定位置。维达尔会选择适当的地方,确保别人可以无意中清楚地听到他的话,然后对两个精神错乱的百老汇艺人结为连理表达致意:“他大脑里的凸块和她大脑里的空洞正好匹配。”*但是他的风格不只在于表达的意旨,还在于句法的平衡。经过一生的打磨,这种娴熟的句子构造最终形成了一种文风,它可以把最复杂的论证表达得好像日常讲话一样。比他年轻的一代有很多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我只是其中一个—而且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到我们认为能学的都已经学到的时候。不过我无意中发现了一点,那就是维达尔的清澈文风也会表达错误的论点,而且和表达正确论点时同样有说服力。

引自 H......295

#  茨威格是很适合给本书画上句号的名字,因为他的生活、工作、流亡和自杀结合起来概括了前述许多内容:面对令人绝望的环境,却想要有所作为的故事。……斯蒂芬·茨威格是人道主义的化身,所以他最后选择自杀,这本身就令人信服地表明,我们所高度珍视的东西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留存。

引自 Z......731

#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她本不必承受这样的命运。历史亦本不必如此。但这就是历史:有关本不必如此的一切的集合。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对于那些被剥夺了一切其他自由的人们来说,艺术仍然是重要的:其影响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比之前更为重要,这正是艺术之价值的证明。对俄罗斯人来说,阿赫玛托娃的象征意义不仅仅在于她做了什么,更在于所有那些她无法去做的事情,令人唏嘘惊叹。

1947年对阿赫玛托娃来说是尤其艰难的一年。她几乎被剥夺了一切,只剩一息尚存。然而,她可以说自己是富有的。还有普希金可以读,她就仍然拥有“抒情宝藏”。这样的宝藏才是我们真正的薪火永传的宝藏,也正是本书背后的信念。

#  除了文学和美术之外,他还有深厚的音乐知识,而且远远超出专业的程度:就算他不是艺术的化身,也是艺术品鉴的化身。将他所有的评论能力放在一起,你会看到一幅迷人的图景:一个人用全身心沉浸在艺术中来点亮生命。

引自 M......395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