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蘭特:做好這三件小事,能讓一個人快速成長

今天接着講《爲什麼精英這樣溝通最高效》第三部分內容。

上一講裏說到,之所以大部分人都不夠成功,是因爲我們沒有刻意去訓練輸出能力。

但有朋友會問了,我知道輸出很重要,但我就是不會輸出,也不知道怎麼輸出,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作者在書裏給咱們列出了很多有效的輸出方法,總體來看,分爲寫、講和行動三方面。



1

寫出來,哪怕只寫三句話

先來看看寫。


寫,就是動筆去寫東西,包括做讀書標註、做筆記、寫日記、寫讀後感,甚至寫博客,寫朋友圈等等。只要是和寫相關的,都建議大家去嘗試。

比如,讀書時做標記。遇到好詞好句,用筆勾畫出來。別看這小小的舉動過,它就能調動運動神經,也是一種很好的輸出。如果能用筆在書旁邊做批註,寫出自己的感想,哪怕幾個字、一句話,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讀書時,建議手邊一定要準備一支筆,用來隨時勾畫。

再比如,寫讀後感。很多朋友會覺得寫讀後感非常麻煩,尤其不知道該怎麼去寫。這裏告訴你一個方法,就是把讀後感拆分成三個部分來寫。

第一部分寫在讀書之前,對這件事的看法,第二部分寫看書後獲得的思考,第三部分寫自己後面準備怎麼去做。也可以簡單理解爲過去,現在和將來。

有了這個方法後,我們會發現寫讀後感會非常簡單,而且能聯繫到自己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讀書學習時,沒必要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記錄下來。我們要記錄的,應該是那些能夠激發我們思考,讓我們頓悟,也就是感覺恍然大悟的內容。其實一本書、一節課裏,只要能有三個點對我們有用,就算足夠有收穫了。

所以,無論是讀書、上課還是開會,只要我們能在一次內容的輸入過程中,記錄下自己三個頓悟,以及根據頓悟,應該去做的三件事情,已經足夠優秀了。

另外,寫日記這個方法也非常有用。很多朋友會覺得每天寫日記很麻煩。但是,寫日記確實能夠整理當天的工作與生活,能強化我們當天輸入的知識,對成長非常有用。

如果覺得麻煩,可以用作者建議的“五分鐘三行”法寫起。

也就是每天晚上睡前,花五分鐘時間,寫三行日記。內容和上面類似,就是當天獲得的三個啓發,應該改變的三個事情。當然,一開始寫不了三個,寫一個也是OK的。長期堅持,就會有好的效果。

在寫這個部分,作者還建議大家,最好能在互聯網平臺上寫東西。無論是在微博上發發感慨,還是把日記和筆記發到自媒體平臺上,都有利於我們獲得更高質量的反饋,提升我們的水平。

當然,聯繫到咱們的現實,不建議把朋友圈作爲輸出的主戰場。

因爲朋友圈是一個熟人圈,裏面有我們的家人同事朋友,本質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社交關係的延續。我們的思考,往往會更宏大,放到熟人圈裏,會容易被誤解,損害關係。

所以,對外輸出時,最好選擇簡書、微博這種陌生人圈子,我們才能放得開,也才能獲得更高質量反饋。


2

說出來,哪怕自言自語

好,說完寫這個輸出方法,我們再來看看講。

講,就是通過語言來輸出。在作者看來,無論是大聲朗讀,當衆演講,做直播,還是給其他人講解知識、觀點,甚至閒談、找人傾訴,甚至自己做祈禱,或者自言自語,都屬於講的部分,都能幫我們強化輸出。

比如,在我們進行當衆演講,或者做直播時,這個行動,就會激發我們體能的腎上腺素,幫助大腦提高專注力和判斷力,從而提升能力。

這裏的當衆演講,不一定非要在有很多觀衆的舞臺上那種正式場合,幾個朋友聊天時,和家人們喫飯聚會時,我們都可以來上一段。長期訓練下去,我們的口才和交際能力,會獲得很大提升。

除了當衆演講,我們還可以通過講解、分享知識來提升輸出。

科學家發現,在我們給別人解說的過程中,大腦中原本的含義記憶,就會變成情節記憶。所謂含義記憶,就是對這個知識本身內容的記憶,而情節記憶,指的是運用這個知識時的記憶。

比如你知道這是自行車後,自行車就成了你的含義記憶,而你騎上自行車後,自行車就升級成了你的情節記憶。情節記憶,要比含義記憶牢固的多。

所以,當你給別人講解,分享自己所學知識的同時,你也在創造自己的情節記憶,這樣對這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就要上一個臺階了。想要記住的事,不妨用自己的語言給別人講一遍。

當然,即便我們沒有演講和講解的衝動,那找個人傾訴,或者和朋友閒談,也可以成爲很好的輸出訓練。

我們在傾訴或者閒聊時,精神往往得到了很大的放鬆,這有助於我們記憶力的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輸出,沒準還能找到了新的方法和靈感,也更有可能獲得對方的好的建議和幫助。

所以,遇到什麼事,別憋着,找人說出來,這也是提升我們能力的一個方法。


3

行動起來,做好今天的事

說完寫和講,最後我們來看看行動。

其實寫和講,本身就是一種行動。但作者在這裏說的行動,更多強調的是去實踐知識。也就是把我們輸入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工作與生活中去。

舉個例子,即便我們通過學習,知道每週進行兩個小時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的預防老年癡呆症的發生。但如果我們接下來沒有去運動,那麼這個知識點,對於預防老年癡呆一點用也沒有了。

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把道理用到實際工作生活中去。

在行動這一節裏,作者給出了一個極好的建議,就是今天只想今天要做的事,且把今天要做的事完成。

有時候,人想得越遠,就越容易給現實踩剎車。其實大多時候,我們沒必要想太遠,只要做好當下的事情,通過輸入與輸出的方法,把它做到極致,就能開啓更好的明天。

就像我們上面所講到的這些輸出方法一樣,如果我們在其中找到那麼一兩件事,堅持每天做下去,就算沒有浪費這段聽課的時光了。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爲什麼精英這樣溝通最高效》這本書的內容。

在第一篇裏,我們瞭解到,很多人之所以很努力卻沒有成果,是因爲我們總是習慣於輸入,而極其缺乏輸出。沒有輸出,造成我們能力提升緩慢,得不到重視與機會。

在第二篇裏,我們講了提升輸出能力的三個原則。相比輸入而言,我們輸出的內容要佔到七成。同一個知識點,兩週內至少要運用三次,最後,我們還要獲得高質量反饋,通過自己的反思和請教身邊的高人,來提升我們的輸出品質。

今天,我們講到了一些具體的輸出練習方法,包括寫、講和行動這三方面。無論是寫筆記,寫日記,還是當衆演講,分享知識,找人閒談和傾訴,對練習輸出都很有幫助。

總之,精英人羣之所以效率高,溝通能力強,就是因爲他們長時間養成了大量輸出的習慣,因爲善於寫作、演講和行動,所以獲得了更多能力、機會和關注,個人的知名度和品牌也因此比普通人要更高。

所以,想要成爲精英,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訓練我們的輸出能力。

好,《爲什麼精英這樣溝通最高效》這本書就分析到這裏,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本書再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