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空想沒行動是虛幻,只行動沒思考是膚淺,學習就是學以致用

弗洛姆提出了“存在與佔有”這兩個概念,借用在學習中就是兩種不同目的的學習類型,即佔有式學習還是存在式學習。

佔有式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注重知識的獲得,好比買了書籍無論是否閱讀與實踐,自認爲已經佔有獲得知識了,滿足於此。

而存在式學習不同於佔有,注重的是當下感受,有益於自己成長,不僅僅是爲了獲得知識或膚淺體驗,需要進一步思考價值與意義。

就心理層面而言,佔有式學習和存在式學習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不過是不同階段都需要的學習方式。

這也類似於行爲學習和認知學習,前者注重行爲的變化,後者注重認知心理的變化,看似非常不同,對立矛盾,卻又是統一的,統一於學習這個概念本身,即行爲或心理的持續改變過程。

佔有式學習和存在式學習也是如此,只要目的有助於行爲或心理的持續改變就是好的學習方式。

這樣分析是容易的,如何使用纔是關鍵,否則就是紙上談兵,泛泛而談,僅僅是爲了佔有而佔有,爲了認知而認知了。

爲此,必須牢牢把握學習的目的,就是持續改變,就是學以致用,就是面對問題,就是覺悟生活。


舉例說明。

例一,學習知識滿足於佔有。

回顧過往學習,學習理論止步於理論本身,就理論談理論,類似晉朝名士清流之談,這就是不能跳出廬山看廬山。

意識中知道要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出真知,不過還是止步於知道層面,而不是知行合一,有意識把理論使用在實際,就如同說過的知道剎車與主動使用剎車完全兩碼事。

都知道進化論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但是知道與做到相隔十萬八千里,知道如果不去行動就是被動適應,知道並去做到纔是主動適應。

比如情緒管理這個事情,都知道發脾氣不是好事,如果有意識控制行爲,纔是主動適應,哪怕是沒有控制好也比僅僅知道空談要好。

例二,上班開車路線。

平時一般坐公交上下班,現在天氣寒冷開車上下班。有兩條主要線路可走,一條是濱河路,一條是迎賓路,距離有些差別,堵車嚴重程度也有不同。

開始習慣走迎賓路,寬闊,不過時間也很緊張。後來走濱河路,紅綠燈少,不過有時候堵車嚴重。

作爲行爲學習,這幾天總是走這條濱河路,有時候堵車嚴重,有幾次非常順暢,認知也在不斷變化。

這個事兒如何做,纔是學習有效果呢。

那就是進行行爲實驗和認知學習總結。比如這兩條路不能僅僅靠一天經歷做決策,消除偏差要有合適方法。

我們可以來個行爲比較實驗。分別用一週時間分開走一條路線,記錄所用時間,最後計算平均數值,進行比較權衡,用實際行爲和實際時間來進行決策,這就是行爲學習和認知學習的結合。

只有空想沒有行動是虛幻,只有行動沒有思考是膚淺,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學以致用爲目的,不斷行動,感悟體悟,堅持有效行爲,實現覺悟目的。

下週開始,如果不能進行上述實驗,說明既不是行爲學習也不是認知學習,僅僅是想象虛幻假裝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