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不滿時,問一問自己:我和公司的使命一致嗎?

臨近年關,發現又有很多羣友在聊“裸辭”和“來年跳槽”的話題,好像公司和員工之間永遠存在一種敵對關係,那麼這種關係是否可以彌補呢?

恰逢在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老師的進化島看到有一位朋友問: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使命和願景呢?

下面將劉潤老師對於公司和員工之間 關於願景使命價值觀的觀點進行分享,希望通過分析潤米的故事爲有創業想法的朋友提供解決辦法,也希望爲還在工作的朋友提供評估自身與公司發展的思路。

NO.1 什麼是使命? 

使命是一個公司爲什麼要存在的理由。

是公司 過去爲什麼而生,今天爲什麼存在,未來爲什麼而發展 的理由。

願景是踐行了使命,在不同階段實現做到後的那個清晰可描述的畫面。

尋找使命,其實是在尋找公司存在的理由,每一家公司存在,都是爲了解決社會中一個具體的問題。

個人也是如此,需要在工作之中、創造價值之中慢慢尋找。

讓員工真正覺得個人和使命有直接的關係,會真正願意爲它付出,爲它獻身,這樣的使命纔是真使命。

使命可能是創立公司之初就有的,也可能是多次調整轉型轉出來的。

有的是在經營的過程中,慢慢找到的。“找”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找的過程本身就是激發和促進企業的成長動力。

個人也一樣,總想着自己想要什麼,尋找自己的使命,有時會很迷茫,容易想入迷。

很多時候,使命的意義是在做事的時候、創造價值的時候慢慢在某一個人生階段被賦予,慢慢浮現出來的。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意義不大。

很多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其實沒有什麼願景、使命、價值觀。但是在創辦過程中做了很多事,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使命和價值觀。

NO.2 公司爲什麼而存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起理解一下:在商業世界中,爲什麼會存在公司這樣的形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納德·哈里·科斯認爲: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爲公司的管理成本小於社會的交易成本。

這句話通常被理解爲:做成同一件事,公司中的幾個人用合同關係聚在一起來做,成本小於在商業社會中用買賣關係來做的。

因爲在公司中,協作的效率更高。

以潤米爲例,他們做微信公衆號,客戶在公衆號投放廣告,一篇廣告文字發出去,可能會有5萬人看到。

爲什麼客戶會選擇在公衆號投放廣告呢?

因爲在商業社會中,客戶想要觸達同樣的5萬人,所需要花費的成本更高。

由於長期在做公衆號,聚集了一大批讀者,在這個過程中,雖然花費了一些成本。但是這些成本均攤在50個或者100個客戶身上,要比客戶自己做便宜得多。

這是因爲公司的管理成本 小於社會的交易成本。

換句話說,做同一件事,公司的效率,要比社會的效率更高。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纔有存在的價值。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 德魯克說:公司是社會的器官。

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爲公司必然能解決社會中一個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公司存在,是爲了解決物流運輸的問題;有的公司存在,是爲了解決產品營銷的問題;有的公司存在,是爲了解決信息觸達的問題。

每一家公司存在,都是爲了解決社會中一個具體的問題。公司的效率應該比社會的效率高,創造的價值應遠大於回報。也就是,爲用戶創造價值。

如果一家公司的出發點,不是爲用戶創造價值,而是怎麼掙到錢,那麼它一定不是長久的,終將被社會所淘汰。

所以,公司的存在應該是爲用戶創造價值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沒有拿足夠的東西跟別人交換,就沒有理由要求別人給予任何回報。

NO.3 好的公司喜歡和什麼樣的人走下去?

老闆和員工的關係,理想的應該是戰友關係。大家是向着同一個目標奔跑,並肩作戰的戰友。

例如,潤米的具體目標是:

1.讓公司整體能創造出遠大於回報的價值;

2.不斷提高自己的效率。

如果這個目標也是員工的目標,那就有了可以一起走下去的前提。

劉潤老師提到,他非常喜歡和那些特別渴望進步、不斷給自己提要求的人一起工作,他會去了解員工對自己的成長是不是有着巨大的渴望?

當員工有這樣的渴望,那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

只要員工內心有這樣的動力,老闆就會花資源去培訓。

如果沒有,也能接受,只是因爲沒有進步的渴望,就不會花資源去培養員工。

老闆和員工一起朝着一個目標奔跑,員工必須有自己的動力,如果靠老闆拖着往前跑,那是拖不動的。

動力的問題員工自身解決,能力的問題老闆提供幫助。

好的老闆應該做到的是:在奔跑路上,看到員工的姿勢不對,會幫忙做一些調整。

劉潤老師說:”如果在奔跑的路上,你跑得比我快,公司的發展已經滿足不了你的成長了。我會特別爲你高興,也特別願意把你推薦給更大的平臺、更好的公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但是如果我跑得比你快,你的成長跟不上公司的發展,那我也很難拖着你往前跑,我們只能好聚好散,你可以去一家適合你速度的公司發展。“

所以,一家好的公司或組織,裏面的理想成員應該是:目標一致、價值觀相同;渴望進步,能夠不斷狂奔。

NO.4 好的公司是怎麼待人接物的?

能力上把自己當作甲方,態度上把自己當成乙方。

劉潤老師經常說:世界上沒有甲方乙方,只有交易的雙方,擁有稀缺能力的一方,就是強勢的一方。

潤米做培訓、諮詢、商務等等,他們雖然是乙方,但是他們要求所有的員工在能力上必須把自己當作甲方。

員工的能力必須非常強,員工的交付必須遠超對方的預期。

但是在態度上,千萬不要真的把自己當甲方。能力要高到天上,但是姿態要低到地底。

什麼叫姿態要低到地底?

比如,有一件事,因爲戰略選擇的原因,因爲價值觀的原因,無法跟對方合作時,千萬不要高高在上地說:”對不起,我們不幹這事兒。“

而是要說:”真的特別抱歉,目前我們的資源還不夠幹這件事兒,以後如果我們有能力做,我們會第一時間找您合作。”

在跟客戶溝通的時候,要盡一切努力讓對方感受到,我們在他的身上花費了全部的注意力,讓他能夠感受到熱情和真誠,以及我們足夠的謙卑。

不能讓一個人覺得我們很傲慢。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態要低到地底,這是一種待人接物的價值觀。

NO.5 阻止熵增

任何一個企業或組織,在沒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都是熵增的。

什麼是熵增?

熵增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由整齊走向混亂,由效率高走向效率低。

一個公司,如果放任不管,一定會越來越混亂。

因爲從總體上來說,每個人都在尋找最短路徑。

做一件事,在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要求大家走A路徑來做。

但是B路徑更短、更省力,但可能會傷害到公司。

這個時候,如果沒人制止,B路徑就會成爲常規路徑,公司就會越來越平庸。

所以,在沒有新能量介入時,公司一定是熵增的,會越來越平庸。

那麼怎麼來抵抗熵增呢?

必須有一股力量來把它往回拉,這股力量是高效的協作機制。

科技的發展,加劇了全球化的速度和資本的流動速度,隨着疫情的到來,分佈式辦公和遠程工作隨着通信和確權技術的噴湧,正在逐漸成爲未來的工作模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好的公司應該從以管理和控制爲主的傳統金字塔組織,向以願景和共識爲核心的網鏈組織過渡。

企業的核心是人,對於想創業的朋友來說,如何賦予團隊成員使命感和使用更加高效的協作機制,比如何盈利更爲關鍵。

工作的核心是提升自身能力,對於還在工作的朋友來說,如何使自己變得優秀和找到能賦予自身使命感的公司,比如何漲薪更爲關鍵。

喬布斯說: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剽竊。

如果您熱愛創業或者有意願創業,歡迎來到我們的社羣一起交流。我們一起分析成功案例,在巨人肩膀遠眺,尋找自身突破契機。

但願,你我他,成爲一個洞察、知曉和駕馭趨勢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