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組織與未來:遠程工作元年思考總結

此時此刻,對於我來說成就輝煌還是一事無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前的組織讓我走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每個人總是期待成功,成功卻又好像從來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我也曾期待成功,印象中的成功是在寒冷的大年夜前夕駕一輛豪車回家,在鄉鄰欽羨的目光中緊一緊黑色的皮手套施施然下車,與兒時的好友侃侃而談。

當我在 Comunion 遠程工作一年半之後,再回首看這個略顯幼稚的幻想,恍然隔世。當我寫這篇總結的時候,我特意留下了3天的大塊時間思考,沒有執行組織任務,也把手頭的工作統一進行了擱置。當我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時光,我才發現這個組織的魅力與偉大。

NO.1初識,信任的進化

很多人都說,未來的組織和公司形態是扁平的,是無邊界的。由於自己原本一直在垂直度較高的體制內工作,初識這些概念感到十分新奇。特別是經歷過組織的解構與重建之後,更加的認識到一些問題是不以組織形式爲轉移的。

2020年10月份的時候kering還問我:你在 Comunion 待了這麼長時間,又沒有工資,是什麼讓你一直這樣堅持呢?我當時給出的回答是隨着組織的成長個人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今再回顧這個問題,似乎又沒有這麼簡單。

剛加入組織的時候,是有一份激情在裏面,這段時間大約在2019年10月份至2020年1月份。這段時間以各種形式瘋狂的參與各種任務,非常積極的對外輸出,甚至可以整天的去招募新成員。

這段時間基本上沒有成果性輸出,只是承接了幾項任務,並且完成度不高,唯一的遺產可能就是 BBS 上面的幾篇文章了。

2020年2月份組織的解構還是給了我比較大的衝擊,從我個人角度,我相信人性本善,我樂意去相信別人。當看到之前還能深夜2點指導你工作的人說離開就離開,連個招呼都不打,並且帶走了媒體賬號的時候,心裏沒有火氣是騙人的。

現在回首去看這件事情,剩下的唯有釋然和祝福。畢竟一起深夜修改文章過,一起在酒桌上碰杯,也曾一起暢想未來。

從個人角度來看,我們的初心是解放更多勞動者,使之可以獲得資本收益。哪怕很多老成員離開了,Comunion 也支付了其酬勞,當 UVU 上所時,其可以選擇變現或持續持有,從這個角度來看,Comunion 完成了最初的勞動價值轉換。

而對於接觸組織更加深入的成員來說,這種價值轉換機制和組織運作理念纔是無價的。例如,離開的成員從背景普通的影視行業轉型成爲區塊鏈組織行爲領域的行業專家。

從組織角度來看,構成組織的核心是願景,組織運轉不能只靠激勵,動因同樣重要。經濟刺激在企業和大多數組織中被廣泛採用,可以算是一項社會共識。我們的使命是去打破這板結的社會結構,如果還套用激勵理論,很容易進入“線上組織線下化”的陷阱。

很多DAO組織都大量使用激勵機制,當組織出現異常現象時,卻鮮有人提及。例如,爲慈善機構工作和開源社區的人們,他們基本沒有報酬,但卻很少聽說他們抱怨沒有工作動力。

人們需要報酬,但物質激勵絕不是真正的動因,拿我自身來說,我參與 Comunion 是我發自內心想做,從這方面來看也甚至可以稱之爲一種信仰。

現在的 Comunion 更加的成熟,並且存在保障因素和激勵因素。例如,保障因素有完成任務可以獲得對應的 Token (資金保障),通過設置執行委員會明確了核心領導團隊(地位保障)等等。

從我自身來說,真正讓我逐步從熱愛到發展成爲一種信仰是由於動力因素,工作有挑戰性,可以獲得團隊的認可,可以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個人可以獲得成長等等。

誠然對於跟多人來說,追求保障因素優先與追求激勵因素,但卻往往等不及改變就沉淪在更高的保障因素追求中。

就好比我開篇提到對於成功的幻想,只是對於物質的追求,自己並不知道去做什麼?爲什麼去做?如何去做?當超過一定臨界點,改善保障因素只是幸福與追求的副產品,而不是幸福的原因。

NO.2激進,從急於表現到自我認知

2020年2月份到4月份是組織重組與理念升級時間,這段時間開始有了一些個人思考,但受限於個人認知不足,很多事情不能認識其發生的本質原因。

拿 AMA 社羣爲例,主要運作方法和執行框架全部是基於原社羣的優化,只不過進行了一些文字性內容的更改,並且寫的一些文案有70%還是kering幫忙修改的。這個階段是一個急於表現自我的過程,因爲組織就剩下了兩個人,急於爲組織做出奉獻,卻忽略了自身程度的不足,執行上的勤奮掩蓋了思想上的懶惰。

5月份到7月份很快嚐到了思想懶惰的苦果,這段時間自身遊離在組織邊緣,本意是以獨立節點身份組建組織社區,期間鏈接到聲創匯、創業時代等輕量創業者平臺成爲其聯合舉辦人,舉辦了幾場獨立AMA宣發活動,也組建了一個自己的粉絲羣。雖然搞的熱鬧,但卻沒有什麼結果,很多項目都承諾合作,卻沒有實際產出。

所幸的是在7月底上海之行和kering的一席談話點醒了我,自己太依賴與借力思維,自身程度不夠,憑什麼去要求別人圍繞你轉呢?並且自身並沒有相應的戰略計劃,只是依靠自身感覺指哪打哪,導致每天雖然忙碌,卻沒有實際產出。

上海之行接觸到新組建的團隊,和澤輝、Uta、王帥第一次見面,也接觸了一次和真正成功創業者深度接觸的機會。回來之後我通過反覆思考和有意識的閱讀,逐漸認識到自身知識積累的可憐程度,也明白了創業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拿我自身經歷來說,首先自己沒有周密的執行戰略,尋求鏈接的過程充其量算是意外戰略。這兩種選擇來自兩種完全不同的源頭:預期機遇和意外機遇,兩者之間的演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沒有在兩者之間做出決定,所以不能持續行駛,並且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保障因素和激勵因素。

其次,由於沒有執行戰略,當面臨新的機遇時,無法有效衡量與抉擇。例如,當我和聲創匯聯合舉辦社羣分享活動時,沒有仔細思考並列出哪些事需要別人幫助才能達到預期,也沒有思考實際可控性。導致的結果是其它聯合創始人不願意幫助自己,並且實際社羣效果並沒達到預期。

NO.3進化,和一羣靠譜的人一起工作

在kering的建議下,我回歸組織核心,參與組織協調工作。這段時間我才真正沉澱下來,去審視自己的差距。從達克效應來看,我以爲自己在開悟之坡,實際還在愚昧山峯而已。

之前由於思想的懶惰和自身認知的不足,當真正從組織角度來建設,會發現能運用到的方法是如此的蒼白。

社會發展至今,其運作規律一定是科學的,此時自己不僅沒有自己的方法論,甚至連模仿都不會。例如,我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去寫網鏈組織應用手冊,原本需求是告訴人們如何從0到1使用網鏈組織,但我第一版卻是用大量的篇幅去闡述什麼是網鏈組織。經過kering的耐心指點,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根本不會寫作。

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修訂,網鏈組織應用手冊纔算成型,通過這件事情我認識到一件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正如我剛加入 Comunion 的時候去看 Wiki 和現在再看是完全兩種不同的認識。

之前更多的是認爲寫的挺有道理,現在會去思考其背後支撐的理論。當我試着去理解這些理論時,才深刻理解 Comunion 的本質,這是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再到領導者的轉變過程。商業創新是異常艱難的,更何況構建其底層的範式,創新講究“知行合一”,之前的自己有行卻沒有知,這就註定無法在混沌的邊緣找到確定。

在後續的工作中,我也會認真觀察和學習其他成員的工作方式,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甚至還有國外的成員,每個人的工作方式和習慣都不盡相同,但我發現了我們有一個共同點:因爲相信而看見,並且每個人會堅守自身原則。

我也逐漸反思自身,當自己應對複雜事件時,是隨波逐流跟着別人走,還是去捍衛自己最想追求、內心深處最堅定的那份最純粹的初心。

今年的 Comunion 團隊很穩定,也許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羣人很無聊,本身工作挺忙的,晚上回去了熬夜寫代碼,還舉行線上會議,開發分佈式協作工具,定期覆盤,最離譜的是本來沒幾個人還搞個執行委員會。

但正是這些看似無聊沒有意義的舉動,我們每天都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戰,明天等着我們的是什麼,每一天會比昨天更好。

在這個過程中,Comunion 在逐漸形成自己的組織框架和文化,正如我們撰寫的網鏈經濟白皮書中提到的,利用網絡彙集智慧,區塊鏈鏈接價值,應用各種生產力工具,聚合流動性的生產要素。

和一羣靠譜的人,一起做點有意思的事,並且認真思考,什麼是正確的,應該做的。其實這些東西並不難回答,能夠解決生活工作中痛點的,能讓生產生活效率提升的,都是正確的事。正如我11月份的時候和一位朋友對接柴油供給的事情,可以很快的看到問題產生的主要矛盾並且分類列出解決辦法。

NO.4前行,與時間爲友

商業中有個經典理論,在考慮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基礎上投資纔是適宜的。其實我現在也是一種投資,對於自己未來的投資,以時間換空間,以思想換收益。

我之前總希望自己成功,但卻不知道什麼是成功,現在反思,也許自己想要的是一種自由,一種有權選擇願意或不願意從事什麼工作的自由,然而幾個世紀以來,大部分國家的大部分人都無法自己選擇工作,包括我自己。

我現在會更多的思考人的第一性原理:我到底是誰?我要成爲誰?爲什麼要成爲誰?我會去審視自己能否理性和誠實,能否誠實的面對自己,客觀地衡量自己。

我認爲在組織中更多的學會的是如何思考,我的時間、精力、才能都是有限的,這是有限的資源,而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的事情在爭奪這有限的資源,之前我會在無意中把資源放在那些能取得立竿見影效果的短期活動上,而不是長期戰略。

這樣就導致我投入的資源和戰略方向不一致,有時候自己會反思,時間都去哪兒了。假如我沒有加入 Comunion 沒有遇到一羣這樣的朋友和同事,那麼我可能不會理解甚至認識這些問題。

有一句話叫做風物長宜放眼量,說的就是要往遠處看,往大了看,看未來看全局,不驕不躁,持之以恆,Comunion 爲我提供了足夠大的舞臺,讓我盡情展現天賦。雖然看起來像喊口號,但其實說明了一個價值觀:好的組織是在培養人的,而不是從人身上吸收資源。

因此我也堅信自己所在的組織是一個好組織,它可以通過改變組織中的每個人到真正改變世界。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也要堅持內心,不急不躁,好故事從來都是來自於有挑戰的工作,與其講述他人的故事,不如持之以恆書寫自己的傳奇。

有些東西的價值,並不只體現在金錢和利潤上,而是體現在對於人類社會的貢獻上,相信時間終將會成爲我們的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