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新聞研究所:2021新聞、媒體和技術趨勢預測(上)|德外視窗

來源:reutersinstitute

作者:Nic Newman

編譯:張春華

2021年1月7日,路透社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發佈了一份最新的報告《2021新聞,媒體和技術趨勢預測》(Journalism, Media, 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21)。該報告調查了來自43個國家/地區的234位數字化媒體領導者,旨在預測今年新聞、媒體和技術領域將面臨的重要機遇和主要挑戰。

2021年的傳媒行業將繼續目睹數字技術帶來的深刻而迅速的變化。在過去的一年中,疫情催生“宅家經濟”,培養了新的用戶習慣。到了2021年,人們發現,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天翻地覆的。昨日的世界已成鏡花水月;而當今的世界,在真實與虛擬之間,已經形成了新的共存方式。

2021年也將是經濟轉型的一年:在疫情推動之下,付費訂閱和電子商務成爲媒體眼中“未來大有可爲”的兩種商業模式。而那些繼續依賴印刷收入或數字廣告的境外媒體將要面對的,是進一步的整合、削減成本甚至關停。 

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將提高新聞傳媒等多種行業的效率與自動化水平。但是,隨着人工智能從研發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社會上關於AI引發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等問題的辯論也會更爲激烈。

總體情況概要

1.1 媒體領袖如何看待2021?

四分之三(76%)的編輯、首席執行官和數字化領袖表示,新冠疫情加快了他們的數字化轉型計劃:包括更多的遠程工作和更快地轉向以讀者爲中心的商業模式。

注:有關“新冠疫情對數字轉型計劃的影響”的調研結果(來源:reutersinstitute)

76%的受訪媒體認爲,推動數字訂閱應該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增加營收的途徑。這個比例大於選擇“廣告是重要的營收途徑”的比例,與我們2018年的調查結果正好相反。電子商務”在媒體領袖眼中的重要性緊隨其後,而收入多樣化成爲2021的關鍵主題。媒體領袖們普遍認爲,有四種不同的收入來源“是重要的或非常重要的”。 

總體而言,大多數受訪者(73%)表示對公司未來一年的前景有信心,53%的受訪者表示對新聞業整體的未來有信心。媒體領袖普遍關注的問題包括:假消息氾濫,小型媒體、地方媒體的財務困難等。

注:有關媒體從業者對所在公司以及新聞業的信心度調研結果(來源:reutersinstitute)

今年,各大互聯網平臺將爲媒體發佈的新聞內容支付大筆資金,目前各方對資金的分配方案尚且存在不小的分歧。48%的受訪者認爲,只有少數“優質”新聞機構應該得到這筆錢;32%的人認爲應該根據網絡流量分配,這樣多數媒體都可能分得“一杯羹”。儘管網絡平臺還會額外付給媒體內容授權費、內容創新費等,但媒體仍然認爲,網絡平臺需要給予新聞業更多的支持。 

創造更具創新性的文化仍然是許多媒體數字化業務負責人關注的重點。根據路透社的調查,受衆和數據洞察(74%)、多學科團隊(68%)以及向其他媒體公司學習(48%)被認爲是當今產生新想法的最佳方式,而認爲創新來自高層領導的只有26%。

路透社還發現:產品經理在數字創新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93%的人認爲產品經理很重要,但只有43%的人表示,他們的公司充分認識到了該職位的重要性。

媒體公司把人工智能作爲一種提供更多個性化體驗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69%的受訪者表示,AI將在未來五年對新聞業產生最大的影響,而認爲5G影響最大的人只有18%,認爲新設備及界面影響最大的人只有9%。但許多人認爲,人工智能主要會使大型媒體受益,進而使其他媒體的處境越發艱難。

1.2 還有哪些重大發現?

Substack等以訂閱爲中心的平臺展示了小衆領域優秀記者的價值,人才的價格也隨之上漲。但明星記者與其他人之間日益擴大的薪酬差距會不會在媒體內部造成新的緊張局面呢? 

YouTube和Spotify等視頻平臺上興起的頻道和視頻播客,使得在線視頻平臺的不實信息問題成爲關注焦點。 

音頻仍然是新聞媒體的一個亮點,在內容和商業模式上有着強大的創新。預計付費播客和平臺支付將越來越受到關注,媒體的貨幣化途徑會進一步拓寬。 

隨着可穿戴設備、智能眼鏡等新設備的大量推出,5G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步伐加快。一切都表明,未來獲取內容、瞭解品牌的途徑、信息分發的渠道和設備將會進一步拓展。媒體需要做好準備。

新冠疫情的影響

今年,疫情給媒體的所有計劃蒙上陰影,其影響可能長達多年。超過四分之三的被調查者(76%)表示,疫情促使他們的數字化轉型計劃提速,而且疫情的影響範圍極大,包括:新聞媒體的工作方式、新聞行業價值、新聞呈現形式、媒體商業模式,以及媒體對創新的思考方式等。

2.1 疫情對媒體工作方式的影響

疫情給媒體人帶來最顯著的轉變之一,是他們需要被迫使用Zoom和Slack等在線協作工具進行遠程辦公。疫情期間新聞工作者普遍使用Zoom和Slack等在線協作工具來生產作品,以至於西班牙《每日新聞》副總編輯María Ramirez表示,“我們的新聞編輯室在3月份就全部實現遠程工作,而且我們再也不會回到老式編輯室時代了。” 

今年會發生什麼?未來一年的一個關鍵挑戰將是如何從危機模式轉向可持續的現場/遠程混合模式。新加坡《海峽時報》編輯Warren Fernandez說,他們正在重新審視編輯室的工作方式,並引入更靈活的安排。路透社的調查發現,多達一半的新聞機構都在積極計劃縮減實體編輯部,以節省開支。 

面對面報道可能在2021年復興。澳大利亞公共廣播公司ABC新聞分析與調查部主任Gaven Morris表示:“我們正在加快讓更多記者和團隊融入社區。”該公司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測試了新技術和新聞採集方法,比如“推進網友提供的新聞內容;探索受衆驅動的調查”。在英國,BBC地方臺和Facebook資助的社區記者也試過用類似方法來報道“新聞荒漠”地區的新聞。

2.2 疫情對新聞行業的影響:重新聚焦於事實、解釋和專業化

新冠疫情還產生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效果:記者對自己生產的新聞價值重拾信心。儘管經濟前景黯淡,但與去年的調查相比,媒體人對個別傳媒公司的信心仍然強勁(73%),而對新聞業的信心則從46%上升到53%。部分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期間受衆數量創下新高,說明公衆仍然重視可靠的信息。 

人們可以稱之爲新聞的復興。疫情影響了每個人,所以,對於絕大多數受衆來說,基於事實的報道就是他們的生命線。

——Kaius Niemi,芬蘭《赫爾辛基日報》高級主編

在疫情爆發初期,媒體創新數字化呈現方式,向讀者提供更好的科學解釋。

注:《金融時報》的數據可視化呈現:“歐洲新冠疫情再現高峯:日死亡率高於四月峯值”(來源:reutersinstitute)

其他媒體利用數據和可視化方面的專業能力來提供疫情相關信息、背景等。網站則利用個性化功能來幫助受衆快速理解經常變化的疫情管理規定。

注:BBC服務性新聞:“左:回答你的問題--‘節禮日是否可以家庭團聚?’等”;“右:查郵編,告訴你當地新規”(來源:reutersinstitute)

這一點很重要,因爲我們自己的研究表明,密切關注新聞媒體的人對新冠疫情瞭解得更多,也就是說,他們更有能力保障自身安全。在路透社的調查中,媒體領袖明顯感到,社交平臺傳播的關於新冠病毒及與之相關的不可靠信息,有助於加強而非削弱新聞業的地位(68%)。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媒體行業會發生哪些轉變?

新聞媒體會更強調專業性。這場危機讓許多新聞媒體意識到,他們對科學和技術的瞭解是如此貧乏。他們還發現,能夠向公衆解釋這些複雜問題的記者多麼稀缺、多麼寶貴。法新社(AFP)全球新聞主管Phil Chetwynd認爲,我們需要把更廣泛的環境和技術主題,以及面向年輕受衆的內容作爲優先選題,並加快推進。 

數據新聞與視頻新聞將更受重視。新冠疫情的報道證明:能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形象化地講述複雜故事的媒體,纔有重要的價值。《華盛頓郵報》推出的視頻報道“冠狀病毒模擬器”獲得了該媒體有史以來最高的點擊量,也促使該報今年成立了一個由7名記者組成的新部門。數據新聞的特點在於能夠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並提供多種解釋和探索新聞的途徑。別的媒體也在致力於發展在社交平臺上流行的視頻新聞。 

公共媒體會更強大。疫情期間公共廣播公司及其網站的使用量猛增,比如英國公共媒體BBC就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英國政府擱置了將BBC的牌照費合法化的計劃,而該計劃可能使BBC在5年內花費10億美元。

2.3 加速向內容付費轉變

路透社在去年的預測報告中強調的一個關鍵趨勢是推動數字訂閱等多種形式的讀者付費。新冠疫情使這一趨勢更加迅猛。專門提供付費訂閱服務的Zuora公司報告,付費訂閱是增長第二快的領域,僅次於迪斯尼+、Netflix和Amazon Prime等流媒體服務。根據Zuora的數據,與2020年3月至5月相比,新聞的平均訂閱量比前一年高出110%左右。

因爲用戶對高質量原創新聞的需求迅猛增加,僅《紐約時報》在2020年就增加了100多萬網絡數字用戶。瑞典媒體《每日新聞》(Dagens Nyheter)在新冠疫情暴發的頭幾個月免費開放網站和應用程序,以換取用戶的電子郵箱,之後他們的訂閱用戶數量增長了三分之一。英國《衛報》也受到疫情帶來的流量風暴影響,現在擁有100多萬網站固定付費用戶,另外其付費應用的用戶量也增長了60%。

但路透社推出的《2020年數字新聞報告》還顯示,在讀者付費方面,呈現少數幾大國內、國際媒體“贏家通喫”的局面。例如,《華盛頓郵報》計劃在2021年增加150個新的工作崗位,建立一個超過1000人的新聞編輯室,而中型媒體和地方媒體的人員編制往往被剝奪殆盡。

小型數字媒體也有大量成功案例,如南非的《獨行者日報》(Daily Maverick)、斯洛伐克媒體Dennik N、西班牙《每日新聞》(El Diario)、馬來西亞《當今大馬》(Malaysiakini)、法國媒體MediaPart和丹麥慢新聞網站Zetland。它們成功原因在於:堅持不懈地專注於滿足特定受衆的需求。Zetland主編Lea Korsgaard說:“我不認爲人們願意爲所有新聞付費,但是用戶願意爲便利付費,爲自己喜歡或者解釋和自己有關的人的新聞付費,以及爲自己的歸屬感付費

訂閱模式最終能適用於所有媒體還是僅適用於少量高端媒體品牌?接受調查的媒體行業領袖的看法存在分歧,半數(51%)持樂觀態度,四成(41%)持懷疑態度。

注:訂閱和其他讀者收入模式的調查(來源:reutersinstitute)

2020年,更多中小媒體開始實行訂閱或其他付費模式,甚至在那些沒有在線新聞收費傳統的國家,也出現了這種趨勢。“去年,我們的數字訂閱數量增加了50%以上,預計2021年會繼續增長25%至30%。”葡萄牙Impresa傳媒集團首席執行官Francisco Balsemão表示(該集團旗下擁有《快報》(Expresso)和SIC網站等多個媒體)。但對許多媒體來說,數字訂閱量的增長不足以彌補印刷發行量和印刷與數字廣告收入的雙重下跌。

雖然一些媒體狀態良好,但顯然大量媒體還在苦苦掙扎。可以預計2021年很多媒體會進一步整合、削減成本或倒閉。

2021年媒體的付費訂閱之路有何不同?

今年媒體的當務之急是保留訂閱用戶。其中,它們需要面對的一個緊迫的問題就是,如何留住在疫情期間加入的新用戶?願意付費的人羣的比例並不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媒體在參與競逐,再加上經濟形勢複雜,留住訂閱用戶的任務可能愈加艱難。部分媒體可能會降價或實行差異化定價。《華爾街日報》已爲失業訂閱用戶提供“保留訂閱”服務。未來也可能出現給學生和低收入者提供廉價訂閱的風潮。 

互聯網平臺對訂閱給予更多支持。例如“Apple News+”、“谷歌訂閱”和支持獨立作者訂閱收費的Substack平臺等已經開始推行支持計劃,預計今年,訂閱將無縫集成到更大範圍的本地網絡平臺。播客也有整合的空間,它可讓媒體把紙質版和音頻做成捆綁訂閱產品。

2.4 收入多樣化:電子商務和現場活動

新冠疫情讓媒體更深刻意識到,媒體似乎需要擺脫對數字廣告的過度依賴。媒體因爲數字廣告助長點擊誘餌、降低質量和用戶體驗等行爲而飽受批評,而且許多媒體的在線廣告收入增長甚微,甚至無增長。 

許多人認爲,媒體要想可持續發展,需要走收入來源多樣化的道路。受訪者普遍認同,平均擁有四種不同的收入來源對他們很重要或非常重要。

注:現在訂閱已經取代廣告成爲媒體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來源:reutersinstitute)

混合收入模式已經產生了積極效果。四年多前,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放棄了印刷版,將數字廣告、電子商務、加盟收入、優質訂閱和付費模式結合在一起。另外,它還增加了西班牙語等其他語言內容。《獨立報》執行經理Christian Broughton表示,“《獨立報》在2020年的利潤和收入都達到創紀錄新高,因此我們對未來一年充滿信心。”《獨立報》計劃今年加速推出新的視頻/電視業務、擴展國際業務等新舉措,以實現收入快速增長。

面對媒體的生存問題,2021年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趨勢呢? 

雖然沒有什麼靈丹妙藥或單一方案能解決媒體的收入難題,但有下列一些潛在的增長領域: 

2021年,媒體變得更像零售商。根據GroupM公司的數據,全球範圍內,電子商務支出預計將在未來四年翻一番,達到7萬億美元。新冠疫情推動了網絡購物的迅速增長:英國2020年網購佔零售總額的比重從2019年的20%上升到35%。媒體越來越希望通過策劃內容,引導用戶的購買意向,從電子商務全行業的發展中受益。《紐約時報》旗下的電子產品消費評測網站Wirecutter、《紐約雜誌》與Vox Media旗下的the Strategist和《獨立報》旗下the IndyBest等獨立評論網站都是比較成功的案例。這些分支機構不僅爲母公司貢獻了大量收入,還收集了大量有價值的消費者數據。

還有的媒體力圖創建新的內容垂直市場。例如,BuzzFeed藉助其火爆的Tasty品牌,推出了系列烹飪產品。

BuzzFeed收購赫芬頓郵報(HuffPost)是2020年一件重要的媒體事件,此舉爲擴展其電子商務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尤其切合年輕受衆的喜好。

用數據爲零售商提供服務。規模龐大、數據目標明確的新聞機構有能力幫助零售商找到合適的客戶。雅虎已經爲著名流媒體播放平臺Netflix和互動健身平臺Peloton提供特別交易服務,還負責處理賬單,有助於提高它們的利潤率。

在線直播活動發展潛力無限。新冠疫情中,線下聚會被取消、媒體在線活動蓬勃發展。疫情期間,數百萬人在線觀看了直播音樂會、時裝秀和鼓舞人心的演講。與此同時,媒體發現,虛擬活動可以比實體活動更快地運作,成本更低,嘉賓更受關注,受衆也更廣泛。《經濟學人》舉辦了觀衆與作者的自由交流活動,試驗免費與付費兩種模式,其中比爾·蓋茨的現場採訪活動吸引了27000名訂閱觀衆參加。

注:Chris Martin爲新冠疫情籌款的家庭音樂會在長視頻流媒體平臺IGTV、YouTube和網絡點播臺上獲得了超過1000萬的觀看量(來源:reutersinstitute)

總之,今後媒體活動的製作和包裝會更專業化,增強在線體驗的新功能會更多。2021年,我們會更渴望親身與人接觸,所以不可避免地產生“Zoom疲勞”,但與其他許多領域一樣,未來的媒體活動很可能會做成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形式。

2.5 創新:新冠疫情讓創新的步伐更大膽

疫情催生了迅速的創新:新聞機構面對疫情期間新的需求,或者用新方法改造現有產品,或者創造了全新的產品。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數字格式開發負責人Alina Fichter說,“我們能夠更快地採取行動,摒棄傳統做法……所以我們能夠推動事業向前發展。”還有受訪者說,疫情使得媒體決策更大膽,比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短短几天內就推出了冠狀病毒播客,而之前這件事可能需要數月的分析和一系列冗長的會議才能決定。

本調查還發現,在推動創新方面,受衆洞察力和受衆數據(74%)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多學科團隊(68%)也極其重要,因爲這樣有助於衝破專業侷限。受訪的媒體領袖們也認識到,他們現在對媒體的主要貢獻,不再是創新創意(26%),而是在數據支持下更順利地推進團隊的工作。

隨着媒體公司加速其數字化計劃,今年的創新步伐將保持強勁。但因可用資金不足以進行大型新投資,媒體可能會將重點放在現有產品和品牌的改進上(70%),而不是開發全新的產品(28%)。

注:媒體人在2021年的創新關注點調研(來源:reutersinstitute)

2021年,媒體的創新之路將向何處延伸?

更好的用戶體驗和設計。許多受訪者認爲,今年要更加重視網站和應用程序的用戶體驗,因爲現在的媒體體驗遠落後於消費者預期。一位有多年訂閱經驗的媒體領袖說:“總體來說,媒體網站和APP在提高方便性、客戶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多基本的工作要做。要向亞馬遜和Netflix看齊。如果人們無法輕鬆登錄、造成暫停訂閱或改變付費方案,那麼人工智能推薦等新技術根本起不到作用。”還有人指出,總體而言,媒體網站需要更多地關注交互和視覺設計:“我們認爲,網站和程序設計在改善用戶體驗、參與度和用戶生命週期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數字版主管Goetz Hamann說:“新聞機構必須向遊戲產業和消費行業學習如何通過設計增加價值。” 

注重可持續創新。南非《獨行者日報》(Daily Maverick)首席執行官Styli Charalambous認爲:“創新需要持續不斷,因此建立一個可持續變革的框架至關重要。”

路透社的調查證實了產品經理角色的重要性:該職位主要負責產出創新計劃、並協調各方以促進新聞的靈活分發。93%的人現在認識到這一角色的重要性,但54%的人認爲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往往缺乏足夠的技能,而且只有43%的人認爲在該媒體,人們理解產品經理的重要作用。

對於許多媒體來說,管理創新仍然很艱難。要增加內容分發的靈敏度,最重要的是跳出自身侷限,讓多學科團隊進行最佳產出。而產品經理的作用,就是用證據說話,告訴你面對衆多機會時該如何抉擇,以及如何做到以用戶爲中心的內容分發。“產品將推動整個行業,因爲我們需要讓客戶成爲一切的中心。”巴西Estadão報社首席產品所有者Luciana Cardoso說:“我曾經聽說內容爲王,而產品是王后,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今年,成立一個國際新聞產品聯盟是一項必要的舉措,可以提高產品經理在整個新聞行業的知名度。

注:德外5號即將發佈該報告下篇,內容包括:互聯網平臺爲媒體內容付費、音視頻播客以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等;明晚20:00,敬請期待。

轉載引用聲明:

請原文轉載或不加修改地引用文中數據、結論及數據說明,並註明來源。除此之外的任何自行加工與解讀均不代表CTR觀點,對由此產生的不良影響,CTR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