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分享】在川端康成《千只鹤》里了解中日茶文化(3)

我在川端康成《千只鹤》里赏艺术(2)专门介绍了日本的陶器文化,是因陶器是日本人用来表现茶艺的重要道具。川端康成在《千只鹤》里描写三谷菊治与稻田雪子初识于茶会,然后又通过一个织部茶碗勾出几个女人间的复杂关系。

因受中国唐宋文化影响,那时日本想成为茶道名人就必须拥有唐物(指从中国传来的艺术品和陶器等),茶道用具以使用昂贵华丽的唐物为荣,茶室建筑风格也大多照搬中国的两层建筑茶亭,或唐代书院式高大的建筑。

川端康成在《千只鹤》里通过对日本三百多年前的织部烧茶碗介绍与欣赏道出了日本对继承于中国茶艺茶道的精髓传承。

我想,作品里往往会透露作家本人的追求与爱好。这么说,川端康成也一定格外钟情于茶道器皿吧!

果然,在日本的一个电视节目里我找到了答案。日本对宋徽宗年代的汝窑制品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研究。宋徽宗本身就是个艺术家,最终因热衷艺术追求而不善理政丢了江山。宋代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也因宋徽宗积极倡导而登峰造极。

宋徽宗在位时极爱陶瓷,他最爱“天青色”,由此汝窑为他打造了不少此种颜色的陶瓷。其中的“水仙盆”就是“天青色”的上品。宋徽宗江山倒下后,他收藏的陶瓷全部被强盗从皇宫运出。据说现在全世界的汝窑青花仅有九十件。

我隔着屏幕欣赏了日本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几件藏品。再来欣赏周杰伦在《青花瓷》里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便完全明白了这首歌的背景与意境。我陶醉了,它自带光芒,温润如玉,那颜色就是宋徽宗极致追求的天青色,藏品名为“水仙盆”,估计喜欢收藏的大家们对此并不陌生。


日本一留学生曾在台北留学期间被宋徽宗皇家收藏的汝窑青花所迷恋,如今白发苍苍,依然在孜孜以求地研制复原宋徽宗的大爱“雨停云破处的天空色”—天青色。他用科学手段与精密仪器来细细研究汝窑天青色,在显微镜下可看出汝窑青花内部的圆圈微微折射的光。

天青色的出品跟釉料投放比例,烧制温度、烧器所放位置都有极大关系。而因这种色只能挂一次釉的要求也让复原其颜色艰难无比。

看到这里,成为九十件珍品里的人该是多么幸运啊!而川端康成竟有这么一件出自宋徽宗年代的皇家瓷器—天青色汝窑碟。川端康成说自己会用一生去珍爱这件古董。如今这件器物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里作为展品供大家参观。从这里我又寻到了川端康成为何在作品里总流露的艺术家气质,喜欢收藏,本就是在与历史和艺术对话。


而要从《千只鹤》作品里的茶碗说到日本茶道发展,与其说我在欣赏,倒不如说是在自豪日本耀我伟大祖国之茶史。

我只是在学习了解与分享与茶有关的知识。其实,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茶人是需要学习很多仪礼方面的知识。不懂茶礼就会心虚,只会机械地冲泡与饮用茶水并不是喝茶的境界,充其量也只能称为知味解渴了。

中国人讲究认识茶具十二件与取水,注重不同季节的选茶与茶具的搭配,关注泡茶过程的完整。不仅要注意泡茶时的姿容风度,还要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与领悟能力。面对喝茶者的坐姿与跪姿,对走之前的行姿都有具体的规范。

日本人注重“七则”,即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等待喝茶前可以在茶室外走动并欣赏周围的环境,以客人能想到的需求都放在心上并给予满足等。

通过对日本茶道的了解,也是在寻根溯源我茶国的历史。那么,我就从茶史、茶室与茶道三个方面的对比来说说中日的茶吧!

(一)茶史

(1)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传说神农氏为掌握草药特性亲自尝试,“四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个在秦汉时托名神农而作的《神农本草经》上有记载。唐代陆羽所撰《茶经》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还为我们指出了茶树生长的位置。

“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就根植于国人心中。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茶也从神农氏研究药用功效的植物去入人们的生活。


西周时,茶是贡品,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汉时,因为茶园种植的普及,饮茶之风已经在民间渐渐形成。两晋时期,文人饮茶风潮十分兴盛。隋唐时,茶道大行,茶品贸易也由此兴盛起来。宋秉唐志,饮茶之风越发盛行,这一方面来源于宫廷饮茶文化风,还有市井茶文化与民间“斗茶”风的兴起。宋人将唐人的煮茶改为点茶(日本如今依然继承的是点茶)。南宋初年,泡茶出现并普及。明清时期,饮茶风与茶文化达到鼎盛。茶从此变成了人们的日常饮食。

中国自明代以来,因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形成了历史断代。


(2)日本

据说茶是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他将带回的茶种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

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从此茶见于日本正史。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把中国的抹茶也带到了日本。


800多年前,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茶种子及饮茶文化带回日本,并在《吃茶养生记》书里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使得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很快普及。 随着茶叶种植的发展,饮茶活动逐渐普及到民间,从而也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因给日本茶道注入了思想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来自中国抹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据说抹茶的营养要高于普通泡茶的20倍,也是高效社会里进行营养快速补充的需要。


(二)茶室

(1)中国

把喝茶的地方都称为“茶室”。而在对茶室的意境营造上,也是很费功夫的。中国的茶文化主要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

在茶室里挂着淡雅古朴的中国书法、水墨山水画可为茶室增添意趣;插上亮丽质朴的鲜花可令人体验到生命的真实与灿烂;香炉上袅袅升起的香烟飘渺弥漫在茶室;优雅的乐曲令人幽思并涤荡着灵魂……


这样的茶室会令品茶之趣倍增。这也是古时达官贵族、文人雅士钟爱的茶文化氛围。在我国古代,挂画、插花、焚香与烹茶并称为“四艺”。

而中国现代的中式茶室依然会强调这种古朴的韵味营造。喝茶以味道表心境,于喧嚣凡尘间寻一宁静之所,于繁忙后约几个朋友品茗聊天、放松心情。

中式传统桌椅木质的色彩与线条、素雅的书法条幅、意境悠远的山水国画、情景怡人的绿色盆栽,古色古香的紫砂陶瓷,营造出的环境温婉和谐、盎然情趣,表现的是清新淡雅、宁静致远的心境。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2)日本

要求房间挂名人字画,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饮茶前需要吃一点点心。

要求盖茶室的工匠必须是艺术家,对木料的挑选、手工的精细与色彩设计要达到完美地步,讲究不重复。有真花就不能有画的花;用黑釉杯就不能放黑漆盘;花瓶不应摆在中央使空间对等;力求茶室的每根柱子对视觉具有不同的诱引。


日本以前的茶室中为极其讲究在壁龛中挂来自唐代的绘画,主要以山水、花鸟或人物画为主。后来绍鸥首次把日本的和歌挂在了茶室壁龛中,打破规矩,创造了新传统。由推崇华丽奢侈的唐物到能发现本土“平凡之美”的转变,让日本茶道的美学载体实现了转变,形成了以真诚、谦逊、不奢华为核心的“侘”茶精神。“侘”并非真的简单寒酸,而是在制作和发现过程中包含着谦逊的“侘”之心,从介绍日本陶瓷追求的扑拙风格就可看出。

千利休时代在器物和空间改造上的成就,被认为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正如《心之文》说,“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初学者争索备前、信乐之物,真可谓荒唐至极。”

在茶室空间设计上,使用小空间茶室,以便拉近主客之间的距离,提升茶道的精神和交往功能、营造出彼此关爱的和谐氛围。主客间要做到心心相印。在点一碗茶的过程中建立人际关系与角色转化的训练。最后实现一味同心、异体同心的交流,从而得到情感的最大满足。


(三)茶道

(1)中国

“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周易》有“保合太和”说,指世间万物皆阴阳构成,只有阴阳调和,保合太和元气,才能普利万物,此为人间真道。这也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静—讲究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令人心灵空明,精神在虚静中升华进而自然交融。“欲达茶道通玄道,除却静字无妙发”。

“静”应该算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


怡—大家在扶琴歌舞、吟诗作画、观花赏月、论经对弈中达到和悦与愉快的目的。儒生怡情悦性、僧人怡然自得、道士怡情养生,各取所得,各有所归。“怡”应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

真—这是中国茶道的起点及终极追求。要求茶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应是真山真水;挂画最好为名家真迹;茶具最好是真陶、真瓷、真竹,延伸到待人真诚,敬客真情,说话真意、心境真闲上。最后领悟到的是茶文化的真谛。这么说,“真”就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了。

当然,对于茶道的基本精神也有其他的理解,比如,大陆学者庄晚芳教授曾提出过“廉、美、和、敬”。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2)日本

茶道讲究“四规”(和、敬、清、寂)。

日本人追求自然状态。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四规”是指:和、敬、清、寂。

和—代表平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甚至物与物之间,都有着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与精致感。而这一切的一切,便为“和”的体现。

敬—则是对于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对于友人与同侪间的敬爱,对己谨慎。以和而敬,显现于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勿论宾主,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展开的是茶道的真髓。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

清—清洁、清静及清寂之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寂—是茶道中的美的最高理念,在求取“静”的同时,能观察自己知足的内心,在深沉的思索中让自己内心沉淀,此乃是禅学中所生之思想,也乃是对于人生的最佳解答。

清、寂都讲究环境气氛,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薰陶。

这样对照中日的茶文化,是不是对我茶祖国的文化更加深了印象呢!

总之,通过饮茶获得的身心清净与在禅意中回归自我是我最为推崇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