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克里希那穆提,谈教育内卷、焦虑和教育目的

所谓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我们每一个教师每一个母亲,都染上一种病:教育内卷导致的群体性焦虑。这种焦虑像极了初学者滑雪,拥有了一个孩子的人都来到了雪峰顶上,不管你愿不愿意,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你在那一瞬间推下雪峰,各种害怕、尖叫、彷徨,直到摔倒在地。就像滑雪,有时候确实摔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它只是提醒你方法错了方法错了,需要调整。于是就有了一段停滞状态,看别人怎样滑,还不够,请教高手,即便同意的焦虑不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当我们再登上坡顶,小心地驾驭着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可以乐此不疲,可以行云流水,可以畅快淋漓,可以乐不思蜀。

我的孩子在摔倒,还有很多孩子一直是父母扶着假装不会摔倒。但我决定放手,哪怕此刻他们摔得头破血流,至少他们在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拥有试误机会的时候,我给予了他们机会。而不要等到我再也拽不动的时候,发现他们完全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事可以少做一点,给予很长的成长周期,给孩子很长的时间观察,学习方法,等待开挂的那一刻。哪怕没有这样的时刻,其实说到底催促、打击里一味的灌输根本培养不出真正的能力,只是任由家长在类似滑雪场的焦虑扔给孩子。作为家长,每天一点点方法的输入,剩余的只能是农民般耐心等待果实的忍耐,否则就只需要等着颗粒无收就好。人,不像果实,坏了就坏了,看得见,会提醒人住手。人,表面上好好的,甚至外表光鲜,倘若坏了心空了也没人知道。

任由孩子在精神上恣意生长成他们该有的模样,但行为习惯还是需要修剪。此刻,终于明白为什么说老师是园丁,一些修剪,一些忍耐,一些施肥滋养。

教育,不是分数,不是竞技比赛,因为分数和比赛有运气可以造假,但人的成长不能。这样想吧,既然我们脱离不开考试,如果成功,说明孩子收获了知识,如果不够理想,那就将智慧收获。一场比赛,如果孩子成功,那就说明孩子收获了技能,如果失败,那就到了收获韧性的时间。说到底,人生知识和技能遍地都有,而且已经充分过剩。但,拥有智慧和韧性的人不常有。播撒智慧、韧性、善良,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但好像我们都忘记了。

我不与人争,因为我不屑与人争,学会不争才能真正收获教育的真正目的。

时隔一年半再读克里希那穆提,感受丰富了很多,人唯有实践,按照自己喜欢的模式实践,才能真正成长。这一年,感谢学校、家长、家庭并没有给我真正实质性的压力,而是任由我自己,失败也好,成功也罢,我好像承受住了,是的,承受住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