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这个地名真的与努尔哈赤杀子有关吗?

沈阳东北方三十余里有一座山,每当冬季雪过天晴的时候,雪压青松,恰似白玉嵌翠,雪白的顶峰映衬在蔚蓝色的天幕下,景色十分迷人。这座位于秀湖南岸的山峦便是著名的辉山,“辉山晴雪”,是盛京“老八景”之一。

早先在这座山下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辉山沟、辉山沟,

十人提起九人愁,

杀子过河民公怨,

罕王争战几时休?

与这首民谣相关,还有一个辉山名字来历的传说。

相传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老罕王努尔哈赤与驻扎在辽东的明朝总兵李成梁交战。在秋冬交替的季节,努尔哈赤战略转移,全军火急北撤。他率人马退到了浑河边时,忽然,天气突变,风雪交加,后边有明军李成梁的追兵,真是十万火急。罕王见此情景,心急如火,便命令大儿子褚英到河边探路。太子褚英尊父王之命跑到河边看过后,禀告父王说:“河水没有封冻。”努尔哈赤一听,怒气冲天,因为寒风凛冽哪能有河水不冻之理?罕王误认为大儿子假报军情,一怒之下,就把褚英的头砍了。

努尔哈赤又派二太子去看河水冻否?二太子见哥哥被砍了头,心想:自己要说水没冻也得砍头,索性告诉父王:“河水已冻。”努尔哈赤听说封冻,便令人马快速渡河。然而,到了河边,河水并没有封冻,情急之下,只能强行渡河,结果人马损失很大。

努尔哈赤过河之后继续北撤。当走到有两道沟川,地势平坦、形似宝盆的地方,下令将大太子埋葬在这两山夹一沟的宝地当中。老罕王努尔哈赤此时因错杀了儿子,悔恨交加。他为了怀念错杀的大儿子,就把埋葬大太子的这座山叫“悔山”了,后来,因“悔”和“辉”谐音,人们就把悔山叫成了辉山。

传说终归是传说,与真实的史实之间有很大的出入。

据清史记载,褚英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凭借嫡长子身份和赫赫战功,一度成为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辽阳大战时,褚英因贪杯贻误军机,被解除兵权。

后来,他因为性格暴躁得罪额亦都、费英东等“开国五大臣”和自家兄弟,在一片反对声中,褚英彻底失去权位。他不满之情溢于言表,焚香诅咒大臣和兄弟,受到努尔哈赤软禁。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褚英被坐罪处死,时年三十六岁。他死后并没有埋葬在辉山,其墓在清东京陵(辽阳阳鲁山)。

关于辉山的名字由来,明清时期的学者顾祖禹在《方舆纪要》是这样记载的:“辉山在卫东北四十里,层峦叠嶂,为诸山之冠。”也就是说,在明代已经有了“辉山”这个名字。清代名士缪公恩则在一首题为《辉山》的诗的附注中说:“辉山有玉脉,故名。”《清一统志 · 奉天府一》: 辉山 “层峦叠嶂,为诸山之冠。山出白土,可以代灰,俗亦名灰山。”这个官方说法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地处东北平原上的沈阳,因为辉山的存在缓解了一马平川的视觉疲劳,所以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如清代才子缪润绂的《辉山映雪》所歌咏的那样:

城居地无山,尘俗不可耐。

谁开东北天,突涌青螺黛。

妙从雪后看,岿然玉峰在。

日薄清含辉,烟明遥作态。

绝似古仙人,寒枰作相对。

作为旧时“盛京八景”之一的辉山,现在已经成为集青山、秀水、密林、奇石、幽洞、古迹和现代建筑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广大沈阳市民假日休闲、观光游览的好地方。每年冬天举办的“辉山冰雪旅游节”,看雪雕,滑冰,滑雪等观赏与游艺活动,给“辉山晴雪”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