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第十》01:圣人就是长大的小孩儿

《论语·乡党第十》01:圣人就是长大的小孩儿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论语·乡党第十》中的文字,多是对孔子行事细节的描述。

孔子生于陬邑昌平乡,后来迁居曲阜阙里,阙里又名阙党。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乡党是对与孔子相关的两地统称。因此,《论语·乡党第十》是对孔子起居期间的概括性描述。

谚语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民间说得更通俗一些——“本地神仙不灵”。对于日常相处的人而言,即便是一个圣人,也很难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他的神圣。反倒是与我们有一定时空距离的人,反而能被传扬的神乎其神。

孔子在乡、党(昌平乡和阙党)时,同当地的普通人之间没有什么分别。

“孔子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对于孔子身边的人们而言,他们看到的孔子温恭信实,和邻家老头没什么分别,一点也不会抢风头,也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倒像是一个笨口拙舌的木讷的人。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然而到了宗庙朝廷之上,孔子反而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言辞有度,只不过保持谨敬而已。

看了孔子在乡党和宗庙朝廷上的不同表现,我们一定是感慨万千的。今天,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在私底下是个话痨,真让他当着众人面说些什么时,反而一言不发的孩子,到处可见在家人面前头头是道、侃侃而谈,到了社会上反而变得木讷到笨口拙舌程度的成人。

这样的孩子也好,成人也罢,一句话概括——都是不成熟的。

感受了孔子在乡党和宗庙朝廷间的不同表现,我们发现圣人是什么?圣人就是长大的小孩儿。

一、在乡党

目标人群:父老乡亲

相处重点:孝亲敬长,睦邻友好

理想表现: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基本原理:在乡党的重点是“孝悌”,“孝悌”的关键在“敬”。《弟子规》讲“尊长前,声要低”,实际上就是以孔子的行为方式为法则。在孔子看来,在父、老面前,晚生后辈是不便于事事争先的。必须像“鄙夫”一样,空空如也,才能虚其心而有所得。对于乡亲而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能说,而是你所说的话有多大的可信度,重要的在于你能否赢得大家的信赖。

正因为如此,温良、恭顺、可信、实诚才是最好的表现,谦卑恭顺,不再言辞上争先,不在父、老面前显己之能才是最佳的态度。

二、在宗庙朝廷

目标人群:君王臣属

相处重点:忠君爱民

理性表现:便便也,唯谨尔

基本原理:在宗庙朝廷的重点是“为人谋”,“为人谋”的重点在“忠”,忠诚于人,忠诚于事。“为人谋”的忠,体现在忘我、无我上。竭尽全力,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全力以赴、舍生忘死。

孔子曾经讲过鲁大夫孟之反的故事,话说有一次鲁国军队打了败仗,众人乱作一团,惊慌溃逃,孟之反从从容容的在后面殿后,以保全国家军队。等到军队逃离危险境地,孟之反在将进城门时用鞭子抽自己的马,对大家说:“不是我想在后面殿后,实在是我的马不听使唤,不肯卖力跑”。

这个孟之反绝对是为人臣子者的表率。在宗庙朝廷上,最理想的表现便是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让君上对事情有个清晰、科学的判断。当然了,还要保持谨慎,与同朝为官者保持基本的和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