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不流暢”能幫我們更好地溝通

很多人都認爲,流暢是一次優秀的演講的必備要素。如果一個人在演講的時候經常卡殼,總是用“嗯”“那個”這樣的詞,人們就會覺得這個人演講能力差、緊張、沒準備好。而且人們還覺得,這種停頓會干擾聽衆的思路,分散人們的注意力。但《鸚鵡螺》雜誌的一篇文章說,科學家認爲,演講時說“嗯”“啊”這樣的停頓詞,是說話的特徵之一。而且有證據表明,它不僅不會讓聽衆分心,反而能吸引聽衆的注意力,加深他們的理解。

首先,文章分析了說話不流暢的原因,主要跟時間壓力有關。我們說話的時候,不會提前組織好一個完整的句子,然後再開始說。如果提前想好一個完整的句子,我們在表達的時候句與句之間就會停頓幾秒。況且,提前組織好一個完整的句子其實是很難的。所以在沒有提前組織好句子的情況下,我們講話的時候就只會對要說的內容有個大概的規劃,然後邊說邊思考,同時我們也相信,當我們說完前半部分,就能接着說出後半部分。大部分時候我們對這個時間節點的把握都是挺好的,但偶爾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找到合適的表達。說“嗯”就是爲了告訴聽衆,思考過程還在繼續。

其次,這種不流暢不僅不會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反而對聽衆理解內容有幫助。文章說,由於不流暢的時候,是說話的人在思考自己將要說的內容,這時候不流暢的地方,就給聽的人提供了信息,暗示他們要仔細聽下面的內容,因爲那可能會很重要。有一項關於演講的研究表明,如果演講時出現了一些不流暢的地方,聽衆會更迅速地辨認出這些話,記得也更準確。

不流暢還能加深我們對比較長的內容的理解。心理學家斯科特·弗勞恩多夫和杜安·華生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給參加實驗的人播放同一個內容的兩種不同版本的錄音,一種是流暢的版本,一種是穿插了“嗯”“啊”的版本(平均100個單詞出現兩次)。結果發現,那些聽不流暢版本的人,對單個重點的記憶更牢固。

此外,還有一種看法是,不流暢是說話的人知識匱乏的表現。但是一項針對醫生的研究顯示,那些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醫生在診斷時說的句子更復雜,磕絆更多。因爲他們說話的時候,要在更大的知識範圍內搜尋內容,並且在組織語言的同時給出更細緻的解釋。

希望以上觀點對你有啓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