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掃楚辭之哀,威加海內的《大風歌》爲何能傳誦至今!

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作爲大漢帝國的締造者,他的《大風歌》如今仍久久傳唱,那麼,《大風歌》是否原創,背後又有何故事呢?



楚地風流,大氣與悲涼的交融!

作爲漢高祖流傳至今的爲數不多的詩歌,大風歌爲何如今仍能被人侃侃而談?


相對於中國古代的其他詩歌來說,《大風歌》整首詩並不長,僅僅只有三句,但它卻在高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具有值得我們傳唱的價值。這不僅是因爲創作者的地位與歷史影響力,還有其獨特的藝術與思想價值。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歌》並不長,只有短短的三句,但在詩中卻蘊含了高祖劉邦的遠大政治抱負。除此之外,詩詞同樣蘊含着作爲勝利者的悲涼之感!《大風歌》中,短短三句,卻每句詩中皆帶有“兮”。帶兮這一特徵,一般都是出現在騷體之中。騷體,即是由楚國大夫屈原所創立的楚辭文體,在傳統詩詞中,“兮”在古詩中一般是作爲文言助詞出現。比如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以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等。



那麼,劉邦的大風歌與此有何關聯?漢高祖劉邦故鄉沛縣,在春秋戰國戰國時期,此地原本雖爲宋地,而後又被楚國佔有百年。隨着時間的潛移默化以及當地生活習慣的改變,在此地生活的人們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文筆中沾染了些許楚風。由於楚辭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慘命運,楚辭,特別是騷體這一文體成爲了當時許多人抒發憤懣的文體。楚地處於邊荒之地,民風彪悍,因此使得楚辭在作爲人們抒發憤懣的文體的同時,也爲文體本身增添了幾分大氣磅礴。作爲沛縣人,也可以說楚國人的後代,劉邦的《大風歌》恰到好處地利用了騷體這種文體,既表現了對家國興亡的擔憂,又不失王者風範。


《大風歌》爲何久久傳唱,背後的思想!

作爲騷體在秦末漢初的代表作品,《大風歌》儘管不長,但也可以說是亂世之中極具文學價值與思想價值的作品。《大風歌》整首詩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曆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但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因此,《大風歌》可以說是惜墨如金、高度凝鍊。


比如首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並沒有直接描寫自己的麾下的英勇善戰,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沖天豪邁氣概。劉邦一統天下,榮歸故里,心情是何等的榮耀與威風!儘管劉邦同時代人在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樣的幸運,但劉邦最終依靠他的努力與才智取得了最終勝利。但這就結束了嗎?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居安思危,面對層出不窮的叛亂,劉邦不得不思考自己是否找得到捍衛四方的猛士。



秦末漢初的時代特點,通過《大風歌》寥寥幾筆就全勾勒出來了。秦末漢初,天下動盪不定,農民起義及諸侯爭霸風起雲湧。但是,笑到最後的是劉邦。“威加海內”“衣錦還鄉”,四年楚漢相爭的歷史,一生不停的征戰平亂,最終讓劉邦取得勝利,得以分享自己內心成功的喜悅和自得心情。


統一併非是結束,相對於整個歷史發展過程,統一隻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這個時代,劉邦還面臨着其他威脅與風險!


《大風歌》的背景!天下初定叛亂不斷!

漢高祖劉邦,從起兵之際,便一生都在戰爭與平亂之中。沛縣起兵,此後受封漢王;楚漢之爭,天下終歸大漢;平異姓王,非劉氏稱王天下共擊之。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的成功,第一次讓人知道,原來布衣真的可以做皇帝的。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高祖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此也。



爲什麼會創作出《大風歌》,背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大漢建國之後,諸侯王叛亂不斷,漢高祖十二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英布英勇善戰,軍勢甚盛,高祖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徵。最終,劉邦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到了自己闊別已久的故鄉——沛縣,並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


爲什麼會創作出《大風歌》,因爲天下初定,等待他的還有諸多嚴峻的考驗。諸侯王們擁兵自重,隨時有造反的威脅。同時,匈奴又在邊關虎視眈眈。但是,高祖劉邦卻並不敢讓這些諸侯們去抗擊匈奴,因爲抗擊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內外勾結,造成新的分裂。所以劉邦纔不得不“安得勇士兮守四方”。在《大風歌》創作的前幾年裏,新建的大漢帝國相繼經歷了燕王臧荼、韓王信、陳豨的叛亂,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反叛實力伺機而動,整個國家搖搖欲墜。劉邦在這時返回到了故鄉,想起了前半生的坎坷換來了如今的榮華,而各方勢力又正欲把這個他親手打造的帝國推向深淵,想必劉邦在吟唱這首詩歌時必是懷着一股被悲涼掩蓋的豪氣!



不學無術的劉邦爲何能寫出千古名詩?

劉邦從小沒讀過什麼書,是當街頭混混長大的,可是他卻能夠寫出千古名詩《大風歌》。這件事,或許讓很多人匪夷所思,甚至可能讓諸多寫了一輩子詩,但依舊沒有多少名聲的人臉紅不已。


那麼,爲什麼不學無術的劉邦,能夠寫出這樣的千古名詩呢?不得不說,這是一首好詩。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氣勢磅礴,代入感非常強。那種俾睨天下的霸氣,無疑是君王所特有的特徵。如果自身沒有人生閱歷與深厚功底,普通人是寫不出這種氣場強大的詩。從古至今,很少有三句的詩歌,但是劉邦三句就寫完了,如果爲了符合詩體,可能是四句或者雙數句,但劉邦沒有硬要湊成四句,只是直抒胸臆,言簡意賅,毫不拖泥帶水。



劉邦這首詩,最大的優勢就是寫實。無論是一統天下,還是衣錦還鄉,還是擔心諸侯擁兵自重,還是擔心匈奴入侵,沒有一句是虛的,這全是大實話,都是身爲皇帝的劉邦不得不將要面對的問題。詩歌最重要的就是真實,必須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真實的心情。“千古詞帝”帝王李煜,他的詞寫得好,也是因爲真實,被人稱爲“赤子之心”。而乾隆的詩,僅僅是一些辭藻的堆砌,所以儘管寫了無數的詩詞,卻無多少得以流傳!真實就是感人的,感人的就是留得下來的。劉邦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他寫出了真實!


劉邦雖然沒讀過書,但他一定唱過民歌。民歌相當於那時候的流行歌,在那個年代是深入人心的,大家都在唱的,也是那時候常有的音樂形式。一些娛樂行業,也常常唱那樣的歌。劉邦作爲一個整日在街頭混的人,甚至也經常光顧娛樂場所,他當然熟悉那樣的歌。而《大風歌》,無疑就是劉邦用民歌唱出了自己真實的心聲,“天然去雕飾”,因而成爲千古名詩。


綜上所述,《大風歌》中的豪邁之感與其中的帝王霸氣,無疑都表明這是劉邦所作!劉邦儘管沒有多少文化,但貴在他的人生閱歷豐富。帝王的人生經歷,而後結合楚地的民歌與文化,最終讓《大風歌》脫穎而出!一掃楚辭的華麗與愁怨,將一代政治家的君王意志體現的淋漓盡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