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理性就是擔責擔風險,喫苦喫心理苦

現在高中生都會參加學校組織的“成人儀式”。生活中儀式不可少,意義解讀卻不盡相同。當年陪着孩子走過“成人門”,參加成人儀式,僅僅作爲熱鬧的學校集體活動,今天回顧再思考,同樣的場景解讀全然不同。

成人意味着什麼?這值得思考和實踐一輩子,是不緊急但最重要的人生大事。想通了,一通百通;想不通,憋屈一生。

蒼鷺陪伴蛤蟆探索自我過程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蛤蟆領悟能力非常棒,慢慢悟出了成人的意義。

一般而言,我們理解的成人就是獨立、負責、平等、自主等等,但是缺少深入系統性思考。我們可以進行如下推理,看看是否有點新意:成人——理性——責任——喫苦——知行合一。

做些解釋。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理性的動物”。這裏提出了人區別於動物的特徵,就是具有理性。理性相對於感性而言,也特指成人心理狀態。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沒有信用的人,也就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事情,這裏的信用等同於責任。負責任的人正是講信用的人。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開篇第一句就是,“人生苦難重重”。顯然,這裏說的人生重點指向成人生活。

於是,可以推理出來,既然成人是理性的,要講信用負責任,又要經歷苦難,那麼成人的可操作性定義就是喫苦耐勞負責任的理性人。


老百姓的話是,“喫的苦中苦,方爲人上人”,這裏的苦首先是身體的艱苦,是體力的付出。所謂人勤地不懶。

同時更要緊的是心理上接受痛苦、承受痛苦,喫生活的苦,心力上的付出。所謂“要麼做快樂的豬,要麼做痛苦的哲學家”。

理性作爲成人的標誌,就是能喫心理的苦和痛,能擔負心理的責和任。

負起責任和接受痛苦正是認知行爲的一體兩面。認知上接受理性就是喫苦負責,行動上就要主動喫苦負責。問題在於,我們能做到嗎?

舉例。

關於擔責,聽到的故事這樣的。春節臨近,照顧老人的保姆要回去,家人準備些過節東西捎回去。這個保姆照顧的很好,每天給洗腳按摩,還從朋友那裏借來理療儀給老人做理療。後來因爲是否再給一樣東西,兩位老人意見不一致,這時候作爲家人會如何做?最後無論如何決定,都是承擔責任的表現。

推給別人去決定不是好主意,說明缺乏承擔責任意識,還有迴避問題的心理,因爲任何決定沒有完美,註定不會被所有人認同,也意味會有不合適,會被指責,所謂出力不討好,乾的越多出錯也越多。這時候,主動拿出主見,貫徹實施,承擔責任,甚至直接聲明責任我來承擔。

可見,擔責看似風光決策,其實承擔風險,要有多付出被指責的思想準備。一句話,擔責就是擔風險,擔抱怨不滿。

關於喫苦,這個話題更加重要。有的人啥苦能喫就是不能喫學習苦,還有的人啥苦不能喫就是能喫學習的苦,其實指代的是體力之苦和心理之苦。小時候跟着大人幹農活,真的很苦很累很不樂意。後來初始工作,學習鍛鍊時候,眼高手低,不去真正幹活,徒有抱怨,至於浪費喫苦鍛鍊好機會。

好在後來願意喫苦學習,算是補償一點。可見,理性不是享受,而是接受生活辛苦,承受生活之痛,最好是主動尋找喫苦機會,這就是行爲學習了。

每天接觸無數理論方法和道理,想想我們到底去做了多少,又有多少新體驗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