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當了媽媽,我們纔會反省自己是怎樣的女兒

“媽!外婆找你。”瑪拉在樓上大喊,“不要說太久哦,我在等嘉碧的電話。”

她拿起聽筒,聽到另一頭呼煙的聲音。她原本正在整理剛買回來的東西,此時她放下工作,拿着電話倒在沙發上,蜷起身體,用依然有媽媽香味的織毯蓋住。“嗨,媽媽。”

“你感覺不太好。”

“你光從我的呼吸就能聽出來?”

“你有個青春期的女兒,不是嗎?”

“相信我,我從來沒有這麼悲慘過。”

媽媽大笑,笑聲沙啞帶着嗆咳,“你以前不是經常叫我別管你,當着我的面甩上門,你都不記得了嗎?”

回憶雖然模糊,但並非全然想不起來,“對不起,媽媽。”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接着媽說:“三十年。”

“什麼三十年?”

“你也要等上三十年才能聽到女兒道歉,不過至少有一件好事,你知道是什麼嗎?”

凱蒂唉聲嘆氣地說:“我可能活不到那時候?”

“她還不曉得該道歉的時候,你就明白她知錯了。”媽媽大笑,“還有,等她需要你幫忙帶孩子的時候,她真的會愛死你。”

只可惜,凱蒂沒有等到那一天,像是真驗證了自己說的那句話一般。她等得了癌症。儘管她和女兒的爭執也是在那個時候終止的,卻僅是因爲這該死的病,而非是女兒明白了媽媽的苦心。

老人們常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是啊,非得親身經歷,很多事情很難感同身受

在《螢火蟲小巷》中,母女關係有多有着墨,更引人深思的,是凱蒂在母女關係中的輪迴。那種奇特、複雜且充滿危機的母女關係,在幾乎每對母女之間存在着。

1

書中,塔莉和凱蒂的友誼開始於她們十四歲的時候。當時,正處於青春期的她們,熱情、大膽、樂於挑戰,世界對於她們而言充滿着誘惑,而她們似乎對什麼都飽含興趣;她們迫不及待想要長大,甚至感覺自己已然長大。

塔莉那個連自己都顧不過來的媽媽,當然沒有心思和精力去顧及女兒,更何況,在她眼裏她的女兒更需要空氣和自由;而之於凱蒂,她則完全沒有塔莉那般“幸運”,她有一個凡事必將過問的“盡職盡責”的媽媽,儘管她已經十四歲了,但在媽媽眼裏她依然是個小寶寶,什麼都不準。

在不同媽媽的教育和影響下,塔莉和凱蒂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不過,在她們之間有一點是相同的,那便是青春的激情似火,對時尚、對潮流不顧一切的追求。於是,在塔莉的鼓勵與幫助下,凱蒂每次都在出門後換衣服、化妝、打扮成夠酷的模樣,以千方百計躲避着老媽的控制與關愛。

奈何身份輪迴,當凱蒂終於成爲母親,面臨新一輪的母女關係時,她終於體悟到母親當初的難處。“你們兩個每天晚上都偷偷溜出去騎腳踏車,我都不知道怎樣熬過你們的青春期”,想想那時的自己,再看看眼下的困境,凱蒂徹底了悟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的道理。

2

從書中來看,瑪拉的確不是一個乖女兒,她要比媽媽小時候叛逆得多。小時候的凱蒂雖然對媽媽的態度有時也很不好,但她畢竟脾性溫和;就算是反抗,大多時候也是在暗地裏,擺在桌面上的惡劣情緒有是有,但很少。

而瑪拉卻是不同。臭臉是她最愛的配件,出門絕不會忘記。在媽媽接送她上學的途中,在她們購置衣物時,在學校的活動準備過程中,以及各種生活瑣碎中,瑪拉似乎一直和媽媽作對。那極不情願服從又不得不屈服的現實,讓她懊惱、氣憤;當目的無法達成之時,擺臉色、耍性子、跺腳、甩門等等宣泄情緒的方式,表達着她最後的反抗

最關鍵的,瑪拉不單單不喜歡媽媽對她的各種管束,逐漸長大的她,隨着審美意識的覺醒,也開始挑剔起媽媽的裝扮與形象來。凱蒂的邋遢和不化妝,是瑪拉看不慣的。相比較而言,她更喜歡成功耀眼的塔莉阿姨。

而塔莉吸引瑪拉的地方也不僅僅在於她的瀟灑和酷,更在於她對瑪拉的大方。購買禮物、衣物時金錢方面的大方、款式方面的大方,以及有關交朋友、參加外界活動等方面的縱容性大方。所有這些都成爲瑪拉愛塔莉比愛自己媽媽更甚的理由。

特別是塔莉爲凱蒂母女策劃的那期節目——過度保護的母親,以及痛恨這種母親的青春期女兒——在徹底傷了凱蒂的心、傷了她們之間寶貴友誼的同時,也顯現出塔莉這個“白癡”阿姨是如何俘獲瑪拉的心的。

3

其實,從塔莉和凱蒂對待瑪拉的態度上,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上一代對她們的影響。因爲嚴重缺乏母愛而不懂如何來做母親,因爲有一個對自己百般呵護的母親而自然而然成爲一個合格的母親,是塔莉和凱蒂的區別。

凱蒂當然清楚地知道女兒瑪拉在自己嚴苛管教下的無奈感受,因爲她是過來人;但她仍然像媽媽當年管束自己那樣管束女兒,就是因爲她知道什麼是對的。她寧願做眼下的“壞媽媽”,也不要縱容女兒的過激行爲。同時,她也清楚地知道,縱然現在的瑪拉對她一百個不耐煩、不如意,但總有一天瑪拉會明白她的苦心。

而塔莉則似乎完全不懂這些。答案顯而易見,因爲在母女關係中,塔莉的過去是一片空白。她不知道如何做個乖女兒,更不懂怎樣纔是個好媽媽。

就像凱蒂的媽媽瑪吉開導塔莉的話:十三歲的小女生總是和媽媽不合,不能因爲想改善母女關係就凡事順着孩子。你擔心瑪拉。我覺得你這個拉拉隊站錯邊了,現在凱蒂才最需要你。你應該做凱蒂的朋友。

只可惜,塔莉一直沒有真正做到瑪吉說的那般。這在激化了凱蒂母女關係的同時,也幾乎葬送了她們之間的友誼。

4

最後,是凱蒂的病結束了這一切。

當生命危在旦夕,凱蒂明白了什麼纔是最重要的。她不再糾結於這一切都是塔莉的錯,這次她必須等着塔莉先向她道歉纔行;而是終於明白擁有和陪伴,在她最後的時光中是多麼必不可少、珍貴難得。

與此同時,她也看清了往日和女兒之間無止境爭吵的意義。在她寫下的回憶錄中,對瑪拉如此說——

瑪拉,我想告訴你的第一件事:那些爭吵纔是真正的人生。你努力掙脫我女兒的身份,卻還不清楚怎麼做自己,而我則因爲擔心而無法放手。這是愛的循環,真希望我在當時就能懂。

癌症,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即將結束的生命,讓凱蒂在短瞬間看懂、看清、也看輕了許多。包括瑪拉在內,她似乎也提前長大,無限愧疚地對媽媽說“以前我對你很壞”。

凱蒂想:現在從遙遠的角度重新去看,她才知道那些爭吵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少女拼命想長大,而媽媽則極力想留住她。老實說,她願意用一切換取和她吵架,因爲那代表着她們還有時間。

5

人啊,就是這樣,擁有時,我們從不懂得珍惜,或者,意識不到應該去珍惜;直到有一天,當我們發現有些東西真的會轉瞬即逝,方纔醒悟,方纔慌張,卻爲時晚矣。

這就是《螢火蟲小巷》帶給我的情感觸動。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愛人,只要有真摯的感情存在着,摩擦和矛盾只是單調生活的調味劑。它會使我們的感情變得更深,讓我們更真切地看到彼此。

且行且珍惜。但願我們能抓住生命中美好的東西。只有在擁有時就懂得珍惜,才能在失去時學會放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