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当了妈妈,我们才会反省自己是怎样的女儿

“妈!外婆找你。”玛拉在楼上大喊,“不要说太久哦,我在等嘉碧的电话。”

她拿起听筒,听到另一头呼烟的声音。她原本正在整理刚买回来的东西,此时她放下工作,拿着电话倒在沙发上,蜷起身体,用依然有妈妈香味的织毯盖住。“嗨,妈妈。”

“你感觉不太好。”

“你光从我的呼吸就能听出来?”

“你有个青春期的女儿,不是吗?”

“相信我,我从来没有这么悲惨过。”

妈妈大笑,笑声沙哑带着呛咳,“你以前不是经常叫我别管你,当着我的面甩上门,你都不记得了吗?”

回忆虽然模糊,但并非全然想不起来,“对不起,妈妈。”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接着妈说:“三十年。”

“什么三十年?”

“你也要等上三十年才能听到女儿道歉,不过至少有一件好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凯蒂唉声叹气地说:“我可能活不到那时候?”

“她还不晓得该道歉的时候,你就明白她知错了。”妈妈大笑,“还有,等她需要你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她真的会爱死你。”

只可惜,凯蒂没有等到那一天,像是真验证了自己说的那句话一般。她等得了癌症。尽管她和女儿的争执也是在那个时候终止的,却仅是因为这该死的病,而非是女儿明白了妈妈的苦心。

老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是啊,非得亲身经历,很多事情很难感同身受

在《萤火虫小巷》中,母女关系有多有着墨,更引人深思的,是凯蒂在母女关系中的轮回。那种奇特、复杂且充满危机的母女关系,在几乎每对母女之间存在着。

1

书中,塔莉和凯蒂的友谊开始于她们十四岁的时候。当时,正处于青春期的她们,热情、大胆、乐于挑战,世界对于她们而言充满着诱惑,而她们似乎对什么都饱含兴趣;她们迫不及待想要长大,甚至感觉自己已然长大。

塔莉那个连自己都顾不过来的妈妈,当然没有心思和精力去顾及女儿,更何况,在她眼里她的女儿更需要空气和自由;而之于凯蒂,她则完全没有塔莉那般“幸运”,她有一个凡事必将过问的“尽职尽责”的妈妈,尽管她已经十四岁了,但在妈妈眼里她依然是个小宝宝,什么都不准。

在不同妈妈的教育和影响下,塔莉和凯蒂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不过,在她们之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青春的激情似火,对时尚、对潮流不顾一切的追求。于是,在塔莉的鼓励与帮助下,凯蒂每次都在出门后换衣服、化妆、打扮成够酷的模样,以千方百计躲避着老妈的控制与关爱。

奈何身份轮回,当凯蒂终于成为母亲,面临新一轮的母女关系时,她终于体悟到母亲当初的难处。“你们两个每天晚上都偷偷溜出去骑脚踏车,我都不知道怎样熬过你们的青春期”,想想那时的自己,再看看眼下的困境,凯蒂彻底了悟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道理。

2

从书中来看,玛拉的确不是一个乖女儿,她要比妈妈小时候叛逆得多。小时候的凯蒂虽然对妈妈的态度有时也很不好,但她毕竟脾性温和;就算是反抗,大多时候也是在暗地里,摆在桌面上的恶劣情绪有是有,但很少。

而玛拉却是不同。臭脸是她最爱的配件,出门绝不会忘记。在妈妈接送她上学的途中,在她们购置衣物时,在学校的活动准备过程中,以及各种生活琐碎中,玛拉似乎一直和妈妈作对。那极不情愿服从又不得不屈服的现实,让她懊恼、气愤;当目的无法达成之时,摆脸色、耍性子、跺脚、甩门等等宣泄情绪的方式,表达着她最后的反抗

最关键的,玛拉不单单不喜欢妈妈对她的各种管束,逐渐长大的她,随着审美意识的觉醒,也开始挑剔起妈妈的装扮与形象来。凯蒂的邋遢和不化妆,是玛拉看不惯的。相比较而言,她更喜欢成功耀眼的塔莉阿姨。

而塔莉吸引玛拉的地方也不仅仅在于她的潇洒和酷,更在于她对玛拉的大方。购买礼物、衣物时金钱方面的大方、款式方面的大方,以及有关交朋友、参加外界活动等方面的纵容性大方。所有这些都成为玛拉爱塔莉比爱自己妈妈更甚的理由。

特别是塔莉为凯蒂母女策划的那期节目——过度保护的母亲,以及痛恨这种母亲的青春期女儿——在彻底伤了凯蒂的心、伤了她们之间宝贵友谊的同时,也显现出塔莉这个“白痴”阿姨是如何俘获玛拉的心的。

3

其实,从塔莉和凯蒂对待玛拉的态度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上一代对她们的影响。因为严重缺乏母爱而不懂如何来做母亲,因为有一个对自己百般呵护的母亲而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是塔莉和凯蒂的区别。

凯蒂当然清楚地知道女儿玛拉在自己严苛管教下的无奈感受,因为她是过来人;但她仍然像妈妈当年管束自己那样管束女儿,就是因为她知道什么是对的。她宁愿做眼下的“坏妈妈”,也不要纵容女儿的过激行为。同时,她也清楚地知道,纵然现在的玛拉对她一百个不耐烦、不如意,但总有一天玛拉会明白她的苦心。

而塔莉则似乎完全不懂这些。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在母女关系中,塔莉的过去是一片空白。她不知道如何做个乖女儿,更不懂怎样才是个好妈妈。

就像凯蒂的妈妈玛吉开导塔莉的话:十三岁的小女生总是和妈妈不合,不能因为想改善母女关系就凡事顺着孩子。你担心玛拉。我觉得你这个拉拉队站错边了,现在凯蒂才最需要你。你应该做凯蒂的朋友。

只可惜,塔莉一直没有真正做到玛吉说的那般。这在激化了凯蒂母女关系的同时,也几乎葬送了她们之间的友谊。

4

最后,是凯蒂的病结束了这一切。

当生命危在旦夕,凯蒂明白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她不再纠结于这一切都是塔莉的错,这次她必须等着塔莉先向她道歉才行;而是终于明白拥有和陪伴,在她最后的时光中是多么必不可少、珍贵难得。

与此同时,她也看清了往日和女儿之间无止境争吵的意义。在她写下的回忆录中,对玛拉如此说——

玛拉,我想告诉你的第一件事:那些争吵才是真正的人生。你努力挣脱我女儿的身份,却还不清楚怎么做自己,而我则因为担心而无法放手。这是爱的循环,真希望我在当时就能懂。

癌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即将结束的生命,让凯蒂在短瞬间看懂、看清、也看轻了许多。包括玛拉在内,她似乎也提前长大,无限愧疚地对妈妈说“以前我对你很坏”。

凯蒂想:现在从遥远的角度重新去看,她才知道那些争吵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少女拼命想长大,而妈妈则极力想留住她。老实说,她愿意用一切换取和她吵架,因为那代表着她们还有时间。

5

人啊,就是这样,拥有时,我们从不懂得珍惜,或者,意识不到应该去珍惜;直到有一天,当我们发现有些东西真的会转瞬即逝,方才醒悟,方才慌张,却为时晚矣。

这就是《萤火虫小巷》带给我的情感触动。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爱人,只要有真挚的感情存在着,摩擦和矛盾只是单调生活的调味剂。它会使我们的感情变得更深,让我们更真切地看到彼此。

且行且珍惜。但愿我们能抓住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只有在拥有时就懂得珍惜,才能在失去时学会放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