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科學提供的新洞見

「我是誰?」這個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答案,但多數都能有自信的說出,自己的個性職業背景,來加以回答。

但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是誰嗎?科學提供新的洞見。

1

我們看到的世界,未必是世界本來的樣子。大腦會把一樣顏色的灰格子,讀成一個黑色一個白色。這是因為大腦運作的方式是,大腦接收五官送進來的電波,並盡可能做預測。大腦在模擬中,認定兩個灰格子顏色不同,所以我們如果不加上輔助道具幫忙,我們怎樣看,都會看到兩個顏色不同的格子。

另外,視覺的作用與眼睛的感光功能和腦部的視區有關,當其中一方受損時,腦部為了仍然要模擬出影像,會過度活化,而模擬出一些不存在的幻象。這些實驗提醒人類,經驗未必就是真相。

我們感知的世界,也不盡然是真相。一隻假手,如果他讓腦部認知,他跟我們自身的心跳享有共同頻率時,我們就會錯謬的認定那是我們的手。

2

我們所經驗與感知的,都不是世界的本身,不是真相,而是外在投射到腦部之後,經由腦部的電波解讀所模擬出來的幻想。只是當人類共同同意這個幻象時,我們就稱它為真相。

有時候這個真相太多人同意、也同意的許久,看似顛撲不破。就像是古代人認為世界是平的、白天與黑夜是太陽的沈浮造成的。

現代人自恃科學發達許多,不會再被幻象所欺騙。但我們難道已經自由了嗎?經驗與感知不再欺騙我們,使我們對自己、對世界有錯謬的觀感了嗎?

恐怕不是的。

3

身體與心智因為緊貼著我們的存在而存在,我們長久習慣於依附我們的身體與心智,以致於我們在經驗與感知上的認定,我們的身體與心智就是我們。

我們難以考慮,身體與心智只是我們的,可以為我們所用,但不是我們。

當你死的時候,你的紀念照片應該要選擇哪個時期的你作為代表?哪個時期的身體形象可以代表你呢?這個問題難以回答,也讓人覺察,其實身體是身體,你是你。

我們的心智認定許多標籤,外在的有:有錢沒錢、屬於什麼國家、什麼地區、什麼住宅區、男性女性雙性、種族、語言、學歷、工作;內在的有:開朗陰鬱、聰明遲鈍、謹慎魯莽、勇敢怯懦。

這些標籤界定我們的屬性,便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如果一個人甚至連自己的基本屬性都不知道,可能無法回家,更不要說找工作,在這世上生存了。

但我們不該認同這些屬性,把這些我們的所有物當作自己,一但我們認同其中一樣標籤,標籤以外的那些人類,對我們來說,就不是人類,而是另一個羣體的物種了。「我是臺北人、你不是」。標籤的刀一但切下去,世界的真相再也難以展開,你再也難以看到對方跟你同樣閃爍的人類光芒。

4

我是誰?

大哉問的答案,我們真的知道嗎?

我們不是我們的身體,不是我們的經驗認知與思想。

在宇宙千萬種生命樣態中,包含陽光空氣水青蛙蜥蜴老鼠中,偶然的幸運機會下,我們被賦予人類的身體和智識。

我們甚至可能不能聲稱我們是人類。

因為擁有人類的這些特徵,並不界定我們存在的本質。

5

生命有種湧動的能量,想要無限的擴張,成為最好最強最圓滿。

科學研究已經指出,龍蝦也是這樣的行為模式。

強大圓滿的慾望是不是透露了一些生命的奧祕?

我們的本質可能是宇宙中的一滴,一直想要回歸宇宙,成為宇宙。


第一段引用的資料來自:

Anil Seth: Your brain hallucinates your conscious reality

Oliver Sacks: What hallucination reveals about our mi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