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怎麼辦?”打回去!

請賦予孩子“武力值”

某個綜藝曾經有這麼一道辯題:

小朋友被欺負了,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

當時我們幾個朋友坐在一起閒聊,有個媽媽也問了這樣的問題:

自家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怎麼教他?

有人說找老師,找家長;有人說不管怎樣,要避免正面衝突;有人說不是什麼大事,忍一忍就過去了。

他們問到我。

我說,“當然是打回去啊!”

說出這個答案的時候,提問的媽媽用看怪物一樣的眼神看我。

她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喫虧是福,要教小朋友團結友愛巴拉巴拉……”,振振有詞。

那一刻,她簡直是聖母附體,身上環繞着“愛與和平”,眼神中充滿了對沒有孩子的單身女青年的輕蔑。

我沒當過媽,還沒當過娃嗎?

孩子告訴你他被人打了,是爲了說被打一下多痛嗎?

他是想問問你,當自己被別人侵犯了,應該怎麼辦!

這是教“友愛”的時候嗎?

這是教導他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並且保護他人的契機。

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學校有個同學被人欺負了,他回去告訴家人,他爸爸很生氣,說,“下次他們再欺負你,你就用磚拍他!”結果下一次時,這個聽話的傻孩子,真的拿磚朝人腦袋上砸了過去。施暴者被敲的頭破血流,事情鬧的很大。

爲什麼孩子會從一個“被欺負”的人,變成一個“欺負人”的人。大家看出來了嗎?

源於他父親只告訴他“要還手”,卻沒告訴他要“注意尺度”。

如果你是父母,請一定賦予孩子“武力值”。

不僅要教他“打回去”,還要教他“怎麼打”,這是一項完整的教導。

我至今覺得,孩子是需要學會打架的。不論男女。

身邊,媽媽帶孩子,會有很多“禁忌”,她們會這樣教育你:“不要玩這個!”“不要玩那個!”“危險!小心!”大多數的媽媽們用溫柔的方式看待世界,往往也會避開那些危險和黑暗,想給孩子一片純粹安全的天空。

媽媽帶的孩子,大多講文明有禮貌,但容易缺乏競爭心和力量感。

但在和爸爸的互動中,他會給你說:“寸鐵不指人,和朋友玩時,手裏不要拿東西。”“如果要打架,也找個平坦的地方堂堂正正打。”

反正,我們家的爸爸是這樣教的,我總覺得他把我當男孩養。

我們也會發現,爸爸帶的孩子,往往動手能力強,解決問題的思路多,且容易爭強好勝。

當然,我說的只是我自己觀察到的情況,不一定全面。

打架和傷人是兩件事。

男孩子,特別是青春期的男孩,沒打過架的非常少見。傷人,是一件嚴肅且牽扯衆多的事。

一個不會打架的孩子,一旦身處劇烈衝突中,是容易傷人的。因爲,他們不知道哪裏不能打,哪裏會要命。

對於父母們,首先我想說,孩子小的時候,要求他特別乖特別聽話,特別“蔫”,這件事本身就要引起注意。我們從小到大,誰不是越不讓做的事,越好奇,越禁止的事越想幹麼?

開始做心理諮詢工作後我發現:那些小時候非常乖,非常聽話,非常“小大人”的孩子,成年後,往往越容易出現問題。

在人漫長的成長髮育階段,刺激小孩子的神經系統的發展,如手眼協調,爆發力,耐力,反應力……大多是要靠身體的運動;我們作爲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避免不了要發展出社會性,學會與除了家人以外的人的聯結,最初,都是從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開始的。

你要求小朋友不跑不跳不鬧,根本就不現實。

不要把打架當場“洪水猛獸”,不僅要教孩子打架,還要教他如何打。

這個觀點,在《開講啦》,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的課堂上被詮釋的特別全面,有兩點值得大家思考:

第一:孩子被欺負了,一定要打回去。

被欺負的孩子如果不還手,就會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那些欺負人的熊孩子可能只是覺得“好玩”。

很多影視劇都會有這樣的橋段,孩子一開始不還手,到後來,欺負越來越厲害,變成霸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這並不是藝術加工,而是真的會存在的現象。

小孩子玩耍時,被打了,如果是第一次,可能是對方沒注意,或者只是個意外;第二次,需要對他進行警告,如果還有第三次,這就不是意外、不小心了,這時候,被打的孩子不表明態度,是要等着捱打嗎?

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需要最基本的底線。這道線,有些人早早就知道了,有些人,需要別人的回擊才知道,如果真是後一種,早點比晚點好,對彼此都好。

第二:防止被欺負,也不能去欺負人。

孩子不欺負人,是家教的問題,不被欺負則有幾點需要注意,比如增強體格,學會自我保護。

當孩子有一定武力值時,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能去欺負別人。

李玫瑾老師提到她的父親教她防身術這點,我自己也非常有感悟。

上學時,別的家長跟孩子說,“如果有人欺負你了,你回來告訴我。”

我爸對我說,“你出去敢欺負人,我回來收拾你。”

我小時候,爸爸經常出差,就媽媽一個人帶着我和姐姐。可能是怕我們受人欺負,很小的時候,我爸爸就教過我怎麼打架。

得益於我父親本身就曾跟隨師傅習武,他會在和我打打鬧鬧中,教我遇到情況時,怎麼去解決。比如,他會手把手跟我演示,胳膊朝哪裏打是痠痛,朝哪搬會傷人;打人不能打臉,但遇到特別危機的情況,可以撞鼻樑,踹下面,踩腳趾……

當年我只是當遊戲來玩,學的也不怎麼上心。但真的跟人起衝突,到要動手的時刻,你的手下是有“分寸”這個概念的。我到上學前都是村裏的“孩子王”,我媽至今記得,一串年齡差不多的男孩,跟在我身後一口一個“大王,大王”的搞笑場景。

李玫瑾老師說的幾點,在我身上都有印證。我從小體格就好,打球、短跑,後來長胖了,鉛球、鐵餅、籃球,運動基本沒有停過。愛運動就有爆發力。

我曾經一腳踩在自行車前輪上,把騎車要撞我的男同學的車逼停。當時,從他眼神裏,我看到的就是畏懼。之後,這個小混混再沒來找過茬。其實,以我當年168高,150斤的重,一腳踹他下來都沒問題,可還是留情了,我也怕惹事啊!

我非常感謝父親賦予的武力值,多年來,我經常獨自一人在外工作、旅行,走南闖北,從來或者很少怕過。不是對自己的體格有信心,而是有一種獨立且自信的東西埋在骨子裏。這大概就是小時候被賦予的安全感吧!

聊到這裏,可能有些家長要說,我們本身就不擅長打架,怎麼給孩子教呢?和打架相關的事,也許男士更有“實戰經驗”。

好朋友曾經分享過一個她的故事:

當年,她轉學到新的環境,學習比較喫力,說話還有口音,常常被新同學欺負、排擠。其實,現在想想都是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但對當時的她來說,真的是非常痛苦的體驗。

偶爾一次,她常年當兵在外的父親知道了,什麼都沒說,穿着筆挺的軍裝就到學校裏去了。狠狠地將那些欺負人的孩子教育了一頓。雖然只是口頭的訓話,但卻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自此之後,朋友再沒有被人欺負過。

朋友說,自己的父親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可那一次,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被愛”,覺得有爸爸撐腰真的太好了!

後來,朋友在求學的過程中,也曾遇到被欺負的情況,可每一次,她都敢於反抗。由於她這種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性格,周圍也聚集了很多好朋友。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還有一位男同事,曾經開玩笑地說:“我要好好賺錢,等以後我孩子被人欺負了,我要說,去打回來,打壞了爸爸給你賠。我就要做這麼好的爸爸!”

當時我們一羣人笑得橫七豎八。與其說要攢錢賠醫療費,不如讓他去練一些體育項目,增強體質,多交交朋友。

如果你是父母,請一定不要忘記,賦予孩子“武力值”。我們教他打架,是爲了讓他“不傷人”。


個人公衆號【貘談閒話】ID:motalk818

聊心理,聊影視,聊繪畫,聊菜譜,聊各種有聊之事~

歡迎各種勾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