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曼:讓你的靈魂冷靜而沉着地面對大千世界

最近,在一部心理學小說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若你問“人生的終極目的是什麼”,一名心理醫生多半會說“心靈的成長”;若問病人,他們的回答最初可能五花八門,但最後多半歸結爲一句話“找回我自己”;而一般人則會說“賺錢買更大的房子”。因此,醫生跟病人倒是一國的,因他們都經由自身或他人的痛楚得知靈魂的存在,並對之發生了深刻的興趣。

由自身或他人的痛苦感知到靈魂,可知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多半是心苦而非身苦。心苦難以靠向外抓取來消減,它更多在提醒我們,慢下來審視並思索“自我”。

一百多年前,美國著名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在這樣的沉思中創作出詩集《自我之歌》。

惠特曼1819年出生於紐約長島,僅接受過小學教育的他,人生閱歷豐富,先後做過鄉村教師、印刷廠學徒,報社編輯、木工和泥水匠等,1838年主編《長島人》,傳播民主思想,同時開始詩歌創作,主題超越民族、種族、階層和他的時代。

他的《草葉集》首版於1855年,這部極具創新的自由體詩歌集,開創了美國詩歌的新時代,惠特曼被稱爲“自由詩之父”。

作爲《草葉集》中最長的一首詩,《自我之歌》全詩分52節,共1336行,有豐富的世俗生活畫面,細緻的曠野動植物描摹,和自身經歷的述說,體現了作者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對人與宇宙自然關係的思索。

活在比較與競爭中,多數人最大的困擾來自無力感和孤獨感。作者詩句讓我們重新打量那些比較及由之產生的優劣。他說:

我相信製造一片草葉不亞於製造星體的浩繁工程,
一隻螞蟻,一粒沙子和一枚鷦鷯蛋同樣完美,
雨蛙也是造物主的一件高端傑作,
藤蔓伸展的黑莓可以裝飾天堂的客廳,
我手上最細的肌腱都足以蔑視任何機械,
母牛低頭喫草的樣子比所有雕像都更美……

出生已經帶給我們豐富性與多樣性,
此後的出生也將帶給我們豐富性與多樣性。
我從不稱一個更加偉大,另一個更加渺小,
任何一個佔據着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的事物都與其他事物相等。

如此深徹的體悟,與他獲取知識的方式密不可分:

我迷戀戶外的成長,
迷戀那些在牛羣中或有着海洋和樹林氣味的人們,
迷戀建造和駕駛船隻的人,以及揮動着斧子、鐵錘的人和馬車伕,
我能夠接連好幾個星期和他們一起進食和睡眠。

因爲在他看來:

擺動着軛和鐵鏈或者在樹蔭下面止步的牛羣,從你們的眼睛裏所袒露的是什麼呢?
那似乎比我生平所讀過的一切書籍還要豐富。

這樣篇幅浩大,激情澎湃的詩句,靈感從何而來?作者透露:

今日今夜與我同在,你就會擁有一切詩歌的泉源,
你將擁有大地和太陽的一切美好,
你將不再會二手、三手地接受事物,也不會通過死者的眼睛去看待問題,更不會人書本里的幽靈塞滿自己。
你也不會通過我的眼睛去觀察、從我這裏去獲取一切,
你應該從事物的各方面聆聽,由你自己篩選它們。

這段文字豈止詩意的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版本由惠特曼骨灰級粉絲、著名攝影師李銀白傾心新譯,他重走惠特曼“人生路”,拍攝珍祕美圖35幅,圖文並茂,藝術地呈現惠特曼恢弘大氣、波瀾壯闊的詩歌境界。中英雙語對照,讓讀者能夠體會兩種語言的不同魅力。

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上看,這些束縛是時間的、金錢的、人際關係的,但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的。惠特曼的《自我之歌》給予我們擺脫束縛的力量和勇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