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三姐妹】渺小的偉大(一)

生命太短暫了,不應該用來記恨。人生在世,誰都會有錯誤,但我們很快會死去。我們的罪過將會隨我們的身體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這就是我從來不想報復,從來不認爲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靜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臨。
——【英】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一)

說是勃朗特三姐妹①,但安妮·勃朗特②其實介紹的會少一些,因爲我沒有看過她的書,很難給出一些對於她的解讀和判斷,但其實而言,無論是三姐妹當中的誰,在很多時候都有共性的。

勃朗特一家一共六個孩子,但最年長的兩位不幸夭折,於是家族最大的孩子便是夏洛蒂。而在這個家庭所生活的地方是英國北部的約克鎮下一個叫做霍沃斯的地方,在十九世紀初,當地人的平均年齡只有25.8歲,大多數人不敵肺結核的侵擾,早逝是很常見的事情。對於三姐妹來說,除了夏洛蒂是39歲去世的,其餘兩位不到30歲便不幸離世了。對於世界文壇來說,其實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因爲沒有人知道如果三姐妹再久世一點,會不會創作處同樣出色的文學鉅作——畢竟無論《簡愛》還是《呼嘯山莊》③,在世界文壇的地位都是卓越的。當這兩部小說出版的時候,所有人都驚訝於寫出這兩部作品的,盡然是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女孩。

這其中,教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由於夏洛蒂的兩個姐姐因病去世後,夏洛蒂的父母便在家裏教育剩下四個孩子。如果讀過《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④的話,可能會更直觀的感受西方家庭教育的魅力。《你當》是現代的有完整教育體系下存在的家庭教育(其實也算是一種被動教育與求知慾的故事,而這主要是說明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一種被認可的教育方式),其中也是六個孩子,三個走出大山的都成爲了博士,在各自領域都是佼佼者。這一點與勃朗特三姐妹有點相似,得益於父親是學院畢業生,勃朗特的孩子們從小便能博覽羣書,擁有着超越一般同齡人的眼界與知識。

所以勃朗特三姐妹的成功是順理成章的,在維多利亞時代,女性聲音可以說是極其罕見,而三姐妹的文學則恰恰填補了這一西方文學的漏洞,她們是最早站在女性立場去描述一個“真實的女性”而在《簡愛》中的女主簡愛,便是一個不同於其他當代或之前作家所寫的女性形象——柔弱、美麗、需要借用男性力量來成爲完整個人。

而簡愛是最早的相貌平平的女主人公。簡愛小時候被寄養在舅媽家中,而舅媽的傭人對她的評價便是:“如果這個女孩長得可以再好看一點的話會更讓人喜歡的。”足以可見,簡愛並不是一個以美貌著稱的女孩,她更多的是,精神與獨立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別人。而在勃朗特之後的很多女性作家中,“美麗”逐漸不是女性身上唯一的標籤,女性賦予了與男性一樣的知識魅力,譬如《小婦人》⑤中“我厭倦了人們說女人的世界裏只有愛情”一樣,愛情作爲人類感情,美麗作爲人類面貌不再是作爲一種關聯來束縛女性,知性、獨立同樣是女性的標籤。

只不過,無論時夏洛蒂還是奧爾科特都沒有想到,兩百年後的當代社會,愛情與美麗依舊深深紮根於女性土壤中,而隨着俗文化與恥文化的流行,無論男女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視覺困境中,那些女性自由的先哲們的努力在多元化文化的衝擊下漸漸失去了勇敢者與鬥爭的意味,轉而變成了一種掙扎,一種企圖抹平精神貧富差距過大的掙扎,而這種衝突的始發者也不再只有女性,男性的精神貧富差距也越演愈烈,直至今日,世界的參差已經到了顯而易見的地步——

這可能是一種精神革命的失敗吧。


(二)

《簡愛》是一部很治癒的書籍,與以悲劇爲主流的西方文學不同,《簡愛》同樣證明了圓滿結局並不影響經典。

雖然當代很多學者在評論《簡愛》式婚姻究竟是不是一種幸福的結局,羅切斯特那樣的男人究竟值不值得簡愛義無反顧的愛,但歸根揭底,這樣違背歷史性的討論都是片面的。羅切斯特⑥與簡愛的婚禮究竟值不值得幸不幸福,其實是由簡愛自己判斷。

《簡愛》中講述了三種現世的婚姻模式,一種是資本主義金錢交易下的婚姻,譬如羅切斯特與其原配伯莎,是因爲羅切斯特長兄借伯莎與羅切斯特的婚禮來控制家族財富;第二種是約翰與簡愛的宗教婚禮,這是基督教的婚禮形式;第三種則是羅切斯特與簡愛的第一次婚禮,是違背法律的自由戀愛下的婚禮,是一種階級不對等的婚禮,也是一種違背傳統的婚禮,這三種都是非自願的脅迫,即便是基督教的婚禮——看似神聖的不可侵犯的婚禮,在這一刻已經高於了上帝的旨意,而變成了一種帶有洗腦性質的思想控制:

“我只要能肯定,我就能決定,”我答道;“我只要能相信是上帝的意旨要我嫁給你,那我就可以此時此地就立誓嫁給你—— 不管以後怎麼樣!”
“我的祈禱感應了!”聖約翰叫了起來。他把手更緊地按在我頭上,彷彿認領我似的;他用胳臂摟住我,幾乎象他愛我一樣(我說幾乎——我知道這個差別——是因爲我曾經(..)感覺過被愛是怎麼回事;可是現在,我象他一樣,也使愛成爲不可能的事,我只想到責任);我在跟我內心的視覺模糊搏鬥,在我的視覺前還有云霧在翻滾。我真誠地、深深地、熱切地渴望做正當的事;只做正當的事。“把路指給我,指給我吧!”我懇求上帝。我從來沒有這樣激動過;至於接下來發生的事是不是激動的結果,那得由讀者來判斷了。”

而還有第四種婚禮,這一種婚禮就是夏洛蒂本人的“作家白日夢”式的婚禮。第四種婚禮是簡愛去找羅切斯特的婚禮,在這個時候,已成爲殘疾人的羅切斯特成爲了自卑的一方,而小說用了一種殘忍的方式(讓羅切斯特財富縮水並有身體缺陷)來取得男女平等,是一種平等的婚禮。雖然我作爲讀者並不滿意於使用災難的方式來獲取平等,但這已經是一種文學思想的進步了。

其實既然已經是一種夏洛蒂本人對於婚禮(愛情)的解讀,那就一定是幸福的,讀者思維去解讀小說時難免會遺失掉作品本身的條件性與時代性。就我而言,作者視角的解讀是最還原作品本身的解讀,而讀者視角的解讀是一種延展,一種思想的重新構建,也是一種歡愉。

而《簡愛》是夏洛蒂最後的歡愉了,之後數年裏,弟弟妹妹們相繼去世給這個還在期許屬於自己的“羅切斯特”的女子日益消愁,患上了抑鬱症。這個才華橫溢的女孩的一生是悲慘的,而文字確實溫暖的,她還是天然的女孩——一個浪漫的英格蘭少女,漫步在沒有過分豔麗的世界裏,真實的活着。

《簡愛》的成功是瘋狂的,薩克雷⑦稱之爲“讀過的最好的英文小說”“一個偉大天才的傑作”,而出版半年後便在維多利亞劇院上演改編的劇作。着實,對於夏洛蒂來說,她只是一個渺小的女性,但卻用一場天才式的偉大文學演繹詮釋了自己的才華,並且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去追尋自己地位的平等,與證明知性的魅力同樣美麗。

而她的妹妹艾米莉·勃朗特⑧卻有着與姐姐大相徑庭的世界觀,她的《呼嘯山莊》則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另一種“真實與虛構”。


by 佐也

備註:

①:在英國文學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個奇蹟。她們既作爲璀璨的星座而閃耀,又作爲單獨的巨星而發光。經過一百多年時間的考驗,《簡·愛》和《呼嘯山莊》已經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而安妮以《艾格妮絲·格雷》與《懷爾德菲爾府上的房客》兩部小說,也在英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②:19世紀英國小說家、詩人,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③: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④:是美國作者塔拉·韋斯特弗所寫,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書籍。
⑤:是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
⑥:是小說《簡·愛》的男主人公,爲桑菲爾德莊園主,擁有財富和強健的體魄。年輕時他受騙娶了瘋女人伯莎·梅森。後來認識了家庭女教師簡·愛,愛上了她,並向她求婚,但已婚的事實被揭發。由於瘋子妻子的瘋狂放火而失去一條胳膊和一隻眼睛,另一隻眼睛也失明瞭,最後成爲簡·愛的丈夫。
⑦:英國作家。其代表作品是世界名著《名利場》。與狄更斯齊名,爲維多利亞時代的代表小說家。還著有《班迪尼斯》等作品。
⑧:19世紀英國作家與詩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世界文學名著《呼嘯山莊》的作者。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說,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此外,她還創作了193首詩,被認爲是英國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