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三姐妹】渺小的偉大(二)

我一路尋找,很快就在緊靠荒原的那個斜坡上,找到了那三塊墓碑,中間那塊是灰色的,半截埋在石楠叢中;埃德加·林敦的墓碑,四周還只長滿草皮,它的腳下已爬上苔蘚;希思克利夫的那塊,依然是光禿禿的。在那晴朗宜人的天空下,我留連徘徊在這三塊墓碑周圍。望着飛蛾在石楠和風鈴草中間振翅飛舞,聽着那和風輕輕拂過草從,我心裏想,誰會想到,在這樣一片安寧的土地下,長眠於此的人卻並不安寧呢。
——【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三)

我曾有一個不錯的朋友,一個喜歡寫詩與現代言情的女孩,她的微信名就是“呼嘯山莊”。根據她自己——一個17歲的中國女孩所說,《呼嘯山莊》賦予了她一種魔鬼的力量,讓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中那毛骨悚然的溫情。

無獨有偶,在2017年我去北大時,和北大學姐聊了幾句關於世界文學的記憶,這位即將畢業的北大學姐還很敬重地說:

“雖然這些年北大也有推薦的書籍,可我還是最喜歡高中看的《呼嘯山莊》,這本書對於一個在應試教育裏極度匱乏的學生來說,有着毒品般的精神力量,沒有這本書的話,我是沒有勇氣去挑戰北大的。”

我個人很喜歡“毒品式的精神力量”這個形容,即便是放到國際文學研究領域,對於《呼嘯山莊》的評價,也是“充滿力量的”“醜陋卻是美的”(毛姆①)等諸如此類飽含力量感的評價。而“呼嘯”這個詞(臺灣譯版爲“咆哮”)本身就充滿赤裸裸的靈魂衝擊,自然的力量便是最至高無上的凝視。

這裏我要說一下,其實我個人比較喜歡“呼嘯”的感覺,因爲要相較於咆哮來說,呼嘯是帶有美的,且不生硬的。雖然《呼嘯山莊》同樣朦朧了一層埃德蒙·唐泰斯②的影子,但與埃德蒙沒有完全“愛”作爲基礎的大徹大悟,希斯克裏夫③是摻雜着濃郁而又強烈的愛情背景下的小一號的埃德蒙,是富有愛情的美感的——如果是大仲馬④來寫《呼嘯山莊》,就是第二個《基督山伯爵》⑤,但艾米莉並不是。這個生活在較爲安逸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的英國女性所表達的則是一種下放的社會——沒有法國大革命的波瀾壯闊,但卻將愛描繪成同等的動盪。

這與《簡愛》便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了。《簡愛》是更能被主流接受的故事,是一種普世的愛情,但《呼嘯山莊》則是一種激進的愛情,因而出版後並不被人們所接受,直到毛姆等人逐漸認識到這部鉅作的意義與價值後,直到逐步進入現代社會,這種激進的愛情便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比男人更強壯,比孩子更簡單,她的性情獨樹一幟。”

姐姐是這麼評價艾米莉的,作爲一奶同胞的長女,夏洛蒂對於這個妹妹是給予極大的讚譽的。而雖然《呼嘯山莊》的背景依舊是那個極寒之地,但與《簡愛》的大相徑庭便很難讓人去將這兩部作品歸類於姊妹篇,最多是同一背景的兩種不同思索——《簡愛》是獨立女性的崛起但女性最終依舊迴歸於家庭而不是社會的當時先進女性的現狀,而《呼嘯山莊》則是一部經典悲劇,如果按照《梁祝》⑥與《紅樓夢》⑦等中國古典愛情來解讀《呼嘯山莊》的話,那麼在我看來,《呼嘯山莊》裏的寶黛是兩個“莊園”⑧,也是一對外國眷侶的梁祝,而這對外國眷侶是分岔階級,有違維多利亞時代倫理的愛情,於是愛與恨是棱角分明的,甚至說是極端的也不爲過。

《呼嘯山莊》的美不光體現在愛情與內核上,文字散文化的感受讓人不由代入其中——或許也正因爲如此《呼嘯山莊》的後勁纔不可收拾,舉兩個例子感受一下,第一個是風景描寫:

而我想最在一棵簌簌作響的綠樹上盪漾,西風吹動,晴朗的白雲在頭頂上一掠而過;不止有百靈鳥,還有畫眉雀、山鳥、紅雀和杜鵑在各處婉轉啼鳴,遙望曠野裂成許多冷幽幽的峽溪;但遠處有茂盛的、長長的青草迎着微風形成波浪的起伏;還有森林和潺潺的流水,而整個世界都在甦醒過來,沉浸在瘋狂的歡樂之中。

第二個是人物感情描寫:

我對林頓的愛,就像掛在林子裏的一簇簇樹葉,時光會改變它,我很知道,到了冬天,樹葉片兒就要凋落了。

乍一看有點《春日序曲》⑨的絕美,可文學魅力就在於,一段文字單列出來是美的,可如果形成一個片段、一個故事便有可能是悲的,有時甚至一個表示悲哀的詞語都不用,可讀完之後難免會感同身受——

沒錯,這個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都無法感受對方內心的詞語,卻是文字最大的優越。

顯然,艾米莉把這種優越運用到了極致。


(四)

盧梭⑩曾寫過一個名叫《新愛洛綺絲》❶的書信體小說,書中同樣是階級不對等的戀愛,同樣是剋制“勝於月亮朦朧之愛”的愛情,同樣是女主鬱鬱而終,但這部小說顯然不能與《呼嘯山莊》相提並論。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爲聖·普樂❷不是希斯克裏夫。

我會在後面一個番外篇中講一下艾米莉的哥哥布朗威爾·勃朗特❸——一個被酒精、情慾與毒品毀掉的天才。而這個哥哥(與勃朗特三姐妹的父親)則是希斯克裏夫的原型。這個人物是一個撒旦式的人物,按照今天的話來說,也可以定義成爲一個反英雄(其實和漫威人物懲戒者❹有一些相似之處)希斯克裏夫與凱瑟琳❺ 之間的愛情,最開始是一種養子與親生女兒的情愫,到後來成了傭人與主人的戀愛,最後,當希斯克裏夫發現凱瑟琳名義上背叛了他後,他便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尤其是在凱瑟琳去世之後,希斯克裏夫便開始了自己偏執的復仇——他復仇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將曾經阻止自己愛情的人一一折磨到死——他做到了,與埃德蒙一樣,都爲自己曾缺失地找到了一個新的自我滿足的口子。

我復仇的意願是如此強烈、如此專注,最後我自己被這一復仇的火焰所吞噬,所有的精力與熱情也在實施復仇的過程中消耗殆盡。

而《呼嘯山莊》最爲絕妙的點還不光如此,在我看來,全書最後四章則是最令人拍手叫絕的地方。在西方近代文學中其實很少見有人鬼情未了的情節,大多數的愛情悲劇僅僅止步於“死亡”爲最大的悲劇,可死亡後活着的人的痛苦是罕見的描述,更激烈的描述則是當活着的人發現,死後的人依舊渴求與他相愛時,自己卻不能交付自己與她時的絕望(甚至不能自殺,在基督教中,自殺意味着要下地獄,只能自然死亡才能上天堂)希斯克裏夫選擇了絕食來消耗自己的生命,只爲與愛人相見——

這種強烈的扭曲的愛,或許在當代人眼中有些控制狂的感覺,可在艾米莉眼中,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能理解自己的親人一個個早逝後的感受,你或許可以將心比心的去理解這層愛意——

突破生死芥蒂來追求愛意,可能是艾米莉最初構建呼嘯世界的初衷吧。


by 佐也.

備註:

①: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②:法老號大副,爲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幸遇獄友法利亞神甫向他傳授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祕密告訴了他。堂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爲鉅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最後和海黛生活在一起。人生經歷充滿傳奇色彩。
③:本爲厄恩肖先生拾來撫養的孤兒,因未與心愛的凱瑟琳成親而開始報復行動,併成爲呼嘯山莊與畫眉田莊的主人,最後爲了追隨十六年前逝世的凱瑟琳絕食而死。
④: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劇本)、《基督山伯爵》(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長篇小說)等。
⑤: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844—1846年。
⑥: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
⑦: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認爲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⑧:這裏指的是呼嘯山莊與畫眉田莊。
⑨: 是一部由安德列·艾席蒙所著書籍。
⑩:法國十八世紀啓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啓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❶:故事發生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城克拉郎,平民聖普樂當了貴族小姐朱麗和她的表妹克萊爾的家庭教師。不久,朱麗和聖普樂相愛了,但遭到她父親的反對,因爲他已經將她許給了俄國貴族沃爾瑪。聖普樂被迫與朱麗分離。朱麗在父親的懇求下結了婚,成爲賢妻良母,她把自己與聖普樂得關係坦誠地告訴了丈夫,得到沃爾瑪的理解,他邀請聖普樂回到克拉朗。聖普樂周遊了世界,6年後重新見到朱麗,他雖然想同朱麗鴛夢重溫,但朱麗沒有越雷池一步,她因跳入湖中救落水的兒子,染病不起,臨死時希望聖普樂照顧她的一家,並與克萊爾結婚。聖普樂答應照顧她的家人,卻拒絕和克萊爾結婚。
❷:《新愛洛綺絲》的男主。
❸:夏洛蒂的弟弟,艾米莉的哥哥。
❹:本名弗蘭克·卡斯特(Frank Castle),是一名退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在自己的家人被黑社會殺害之後化身爲“懲罰者”(Punisher),對一切黑惡勢力展開報復,聲稱“只要你有罪,你就得死”(You guilty,you died)。
❺:是《呼嘯山莊》中的女主角,與男主希斯克裏夫青梅竹馬,爲了能讓衆人看得起男主,被迫嫁給了自己不喜歡的人,最終在悔恨交加中死去。臨死前生下了自己的女兒,她女兒的名字也叫凱瑟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