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世紀孤獨的簇擁(一)

“時間平復了一時的衝動,卻加深了挫敗感。 ”
——【哥】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一)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唯一沒有爭議的一位。”①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雖然我也這樣認爲。

馬爾克斯可能是最暢銷的嚴肅文學家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將馬爾克斯視爲至高的文學巨匠,將《百年孤獨》視爲脫俗必備的門檻,所以,《百年孤獨》的銷售量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並不是人們去享受文學作品帶來的心靈沉浸,而是爲了加以“文藝”的標籤。

但側面反映了馬爾克斯的影響力——很少能有一本書可以讓全世界的文學家一致歌頌,從而成爲探索文學推廣文藝的先鋒,讓更多的人們去重新認識嚴肅文學——哪怕只是當作一種炫耀自身的資本——即便從沒有看懂過,或者說甚至連讀都沒讀下去過,但只要誇大一些“我曾經讀過《百年孤獨》”,便就會肅然起敬。

而人的社會智慧也往往會體現於此——注意詞語,因爲聰明的人會說“我曾經讀過《百年孤獨》”,而普通且自信的人們會說“我讀懂了《百年孤獨》”。

這句話,莫言都不敢說。在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讀《百年孤獨》時,他只讀了幾頁便渾身發熱,有些暈悶,合上書過了一會兒後,他用了一個“精神毒品”的病態卻吻合的詞語來形容這部書。

而莫言的文學風格是“東方魔幻現實主義”,這簡單八個字,就能看出莫言對於馬爾克斯文學的追隨。

其實讀不懂《百年孤獨》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因爲這本書爲世人打開了一個不爲人知的、甚至在那個信息匱乏年代如同世界孤島的拉美世界。同時,《百年孤獨》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敘事手法來講述故事,讓本就帶有故事魔幻屬性的文學,也帶有了形式上的魔幻。

“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總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有二十戶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蘆葦蓋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條河邊。清澈的流水急急地流過,河心那些光滑、潔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動物留下的巨大的蛋。這塊天地如此之新,許多東西尚未命名,提起它們時還需用手指指點點。 ”

《百年孤獨》的開頭被譽爲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開頭,雖然很多人可能覺得這個開頭沒有“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②經典,可這個開頭卻是從未來回溯現實狀態的一個手法,這是馬爾克斯獨創的。因爲我們無法知道,奧雷里亞諾③之前是什麼樣的,之後有沒有被刑殺,爲什麼要去參觀冰塊,馬孔多④是什麼地方……一段話能引來如此多的故事吸引,這是高級文學手法的體現。在文學中,用最精煉的話引申故事內容往往是最爲困難的,一旦描寫不好,就容易變成故事大綱,看起來索然無味。

由此,《百年孤獨》的文學形式也受後人去模仿,譬如陳忠實⑤《白鹿原》⑥,這部書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裏娶過七房女人。娶頭房媳婦時他剛剛過十六歲生日。那是西原上鞏家村大戶鞏增榮的頭生女,比他大兩歲。他在完全無知慌亂中度過了新婚之夜,留下了永遠羞於向人道及的可笑的傻樣,而自己卻永生難以忘記。一年後,這個女人死於難產。”

同樣是未來指向現實的描寫,同樣是讓作者有了描述者的身份,但陳忠實與馬爾克斯不同的一點在於,馬爾克斯是”小時間“來描寫,譬如看冰塊,是一個小事件體現的時間薄度,而娶妻、難產的《白鹿原》,則是一個大事件體現的時間厚度。這不是兩個作者誰更高超的比較,而是地理或文化背景不同。《百年孤獨》裏所在的熱帶地區,冰塊是不存在之物,吉普賽人是外來人種,所以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描寫,更有一種隨意卻莊嚴的意味。而中國的文化背景從來都是大事件所反映的大悲大喜,結婚與生死是一個人一生的莫大之事,這種宏大感就賦予了一種歷史的沉重。

馬爾克斯的文學功底與創造力只有一段話便躍然紙上,但《百年孤獨》之所以被冠以諸多”最“之名的小說,魅力還在藝術價值上。


(二)

拉美有一種被馬克思定義了的文化現象,即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而拉美的經濟水平處於世界落後狀態,但文化卻屬於世界前端。

這其中首當其中的是拉美電影與拉美文學,譬如電影方面近些年來橫掃好萊塢的墨西哥三傑(阿方索·卡隆⑦、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裏多⑧、吉爾莫·德爾·託羅⑨),而文學方面,則有巴爾加斯•略薩⑩、富恩特斯❶、科塔薩爾❷(略薩於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拉美文化的興起或者蓬勃發展,有人說是因爲“新奇感”的促使,也有人說是一種“文化脫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種新興力量的融入下,世界藝術充滿了新的活力。

而真正讓人們瞭解拉美內涵,聽聞拉美生活與溶解拉美歷史的一本書,或者說推動了拉美文藝現象的一個藝術品,就是《百年孤獨》。

因爲沒有什麼比“百年”這樣一個時間詞語更有世紀感,也不會有“孤獨”這樣一個形容詞來滲透整個拉美了。

拉美的抗爭歷史是一個宏大的、跨越世紀的歷史,可玻利瓦爾❸還是聖馬丁❹們如何努力,拉美抗爭史最後還是以悲劇結束。不徹底的獨立是一種跟隨時代的奴僕,並沒有領先時代的盎然。至今,拉美的毒梟、平民窟問題層出不窮,而政府的無能也讓拉美大地難以企及希望。這樣一種現狀下的人物,無論是誰都是孤獨的。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❺的孤獨是一種梵高的孤獨,當一個人的眼見與閱歷超過了環境餘人裏所承受或理解的範圍時,是一種孤獨;
烏爾蘇拉❻的孤獨是一種上帝的孤獨,她清楚地明白布恩迪亞家族是一個“瘋子之家”,但卻不得不當“烏爾蘇拉星系”最中心的黑洞;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❼的孤獨是一種棄子的孤獨,他漫長的抗爭、漫長的吻別死亡、漫長的絕離十七個子嗣、漫長的排斥性愛,到最後,寧可被視爲歷史的遺物,也要有人的尊嚴,孤獨而又榮耀一生的死去;
麗貝卡❽的孤獨是一種外姓的孤獨,她是西方秩序的產物,是崇尚浪漫自由的代表,可即便如此,她生不逢世,崇尚浪漫自由卻是愛情婚姻的奴隸,死去是最得體的解脫;
奧雷里亞諾二世❾的孤獨是一種樂極而孤,他與母象比胃口,險些讓自己撐死,又去花天酒地無拘無束,可內心的孤獨永遠得不到滿足,這是一種渴求愛與關注的孤獨……
“我等雨停就死。
雨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

準備了十五年去寫出的《百年孤獨》,有時會讓我覺得馬爾克斯甚至將“百年”當作了一種數量詞,這七代人百年的故事裏的每一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孤獨,而融合在一起後,便是全書結尾,唯一一次用“百年孤獨”來續寫的語段:

“他再次跳讀去尋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等看到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房間, 因爲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 或蜃景之城 ——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爲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有趣的是,馬爾克斯用“冰塊”開場,用“風嚀”結尾,兩種難以永存又無法泯滅的存在一前一後始末了這部小說,最終陷入其中並讀完全書的人便會感到,魔幻的現實與創世的孤獨——

這就是文學的魅力。


by 佐也.

備註:

①:這是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所評。
②:這是《雙城記》的開頭。
③:《百年孤獨》的男主角。
④:《百年孤獨》中描述的一座虛構的城鎮,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故鄉。是一座蜃景之城。
⑤:中國當代作家。
⑥:是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爲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⑦:墨西哥導演。2013年,憑藉科幻片《地心引力》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2018年,其執導的影片《羅馬》獲得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2019年2月25日,阿方索·卡隆憑藉《羅馬》拿下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獎。
⑧:墨西哥導演。2016年1月11日,憑藉冒險驚悚片《荒野獵人》獲得第7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和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⑨:墨西哥導演。2017年9月9日憑《水形物語》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第7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2018年3月5日,憑藉《水形物語》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⑩:擁有祕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的作家及詩人。
❶:當代墨西哥國寶級作家,也是西班牙語世界最著名的小說家及散文家之一。
❷:阿根廷作家、學者,“拉美文學爆炸四大主將之一”,其主要作品有《動物寓言集》、《被佔的宅子》、《跳房子》、《萬火歸一》等。
❸:拉丁美洲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❹: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袖之一、傑出的軍事統帥,阿根廷民族英雄。
❺:第一代布恩迪亞家族的男主人。
❻:第一代布恩迪亞家族的女主人。
❼:他曾發動三十二場戰爭但全部失利,他曾官至革命軍總司令但發誓一天不推翻保守黨政權就一天不升銜。他是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三米線的傳奇軍人、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回憶的手工匠、無政府主義者。
❽:布恩迪亞家族養女。
❾:布恩迪亞家族後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