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施嘉琪:你內在小孩的模樣,註定了你這輩子的命運

關注“聽見藍說”,陪你更好地成長爲自己。

說件搞笑的事情,最近我媽閒的沒事做跑去鎮上給我們幾姐妹算命。

那位歷經桑滄老人看了我的生辰八字,撫了撫長鬚說我以後是個大富大貴的命,事業會越做越旺,註定是個有福氣的人。

我聽完老媽在電話裏的重述之後樂呵呵的。但是,我高興的不是算命老人的美言,而是慶幸的是,自己的認知已經迭代到了一定的高度,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虛無縹緲的生辰八字上。

但是,有一樣東西我十分確信,那就是一個人的命運,其實早已被註定了,即一個人內心裏面住着一個什麼樣的小孩,他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關於這一點,心理學上早已有諸多研究來證明其結論的正確性。具有醫療背景心理治療師、高校教授施嘉琪,曾受過嚴謹的神經科學和神經內科的訓練,後來因興趣轉向心理治療和精神科學,她用幾十年的醫學心理專業撰寫了《療愈你的內在小孩》一書。

在書裏,她告訴我們:

如果你的生命所擁有的天賦、資源、精神能量、自信是一個人的寶庫,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就是這個寶庫的看門人。如果他鬧脾氣不肯放行,你就無法調用這些資源和能量實現自己的目標。

也就是說,你想成爲什麼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得學會看見內在小孩,找出它給你的生命帶來了怎樣的限制,去檢查和療愈它受過的傷,讓內在小孩跟着你一起健康成長。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你的命運,改寫你的命運。

01、認識並理解我的內在小孩

當我們在談論內在小孩的時候,我們不是在談矯情和脆弱,而是在談科學。因爲內在小孩如同我們的潛意識般不易被察覺,但是卻對一個人的生命狀態起着決定性作用。

寫出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丁,她的母親一生養育了八個子女,因爲孩子太多照顧不過來,在簡·奧斯丁剛出生3個月後就被送到村裏養父母家撫養,直到她能開口說話、明白事理了才能回到自己家。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呢?簡·奧斯丁雖才華斐然,但感情淡漠,一生都和母親保持着感情上的距離,據說在某個階段還曾遭受過憂鬱症的折磨,終生未婚。

給簡·奧斯丁做傳的作者是這樣評論她的:

“書些人好像從來不曾打開自己的心房,而對這個無時無刻不躲避親密關係的成年人,你的感覺是,她在孩提時代便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愛,哪裏會有安全感,她全副武裝等待被拋棄的那一天。”

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某些創傷或缺失太多的愛與保護,他內在的小孩都有可能受傷。而受傷後的內在小孩,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要麼變得特別糟糕麻煩、陰晴不定、情緒失控。要麼變得特別安靜、特別乖、逐漸形成極度壓抑的性格。而簡·奧斯丁就屬於後者。

《狗十三》裏有一段令人心酸的對話,就是形容生活裏特別乖的這類孩子:

“你看,這個孩子多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那怎麼樣養育孩子才能讓他擁有健康的內在小孩呢?作者施嘉琪建議說,那就要給小孩子足夠的信任、接納、以及足夠的愛。在孩子生命早期,允許孩子把自己當成一個無情的工具使用,即給孩子上帝般的呵護。這類孩子長大後,當父母年老時,他就會對父母充滿感情。

02、如何療愈好受傷的內在小孩

當我們內在小孩的創傷在早年期間已經形成,且無法從父母那裏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時,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不報任何期待,溫柔地進行自我療愈。

很多人在比較惡劣的原生家庭里長大,一般會面臨缺少陪伴、誇獎、玩耍、道歉等傷害,那麼相對應的我們會感受到孤獨感、自卑感、緊張感和委屈感。

在我的原生家庭裏,日常交流經常充斥着呵斥和貶低的負面語言,這導致我長大後總覺得內心恐懼不安、在社交上不自信,而且伴隨着很深的羞愧感。

如果你有和我相似的經歷,可能你也能感受到這種糟糕的體驗,就是我們會在內心反覆新循環“我不行、我不配、我不好”等否定、懷疑和攻擊自己的話。

針對這種現象要怎麼去改變,作者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走進關係裏,用關係治療關係,用好的覆蓋掉壞的關係。

對於人的發展來說,什麼幫助最大?關係。

在心理治療領域,人際關係的療法是非常具有意義的。我之所以能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和性格缺陷,也在於我後來勇敢去擁抱關係,然後在與人交往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修正自己的問題,才得以慢慢變得開朗和自信、充滿力量。

當然我們要注意,並非所有的關係都具備療愈功能,只有好的關係、能滋養你的關係才能起到這個作用。

作者在書裏舉了一個例子,一個有“我不好”的內在小孩的女人,她有天遇到了很愛她的丈夫,他把她當成公主一樣呵護,她才感覺自己很有價值,突然覺得自己的那一切的不好,在他丈夫眼裏看起來都變成了好。那麼,她內在的創傷便能得以療愈。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幸運,能遇到一個可以滋養我們的人呢?很簡單,在找到之前,我們要學會自己給自己。

《金牌調解》最近一期節目裏,有個女士控訴自己的父親重男輕女,在她年輕那時拿了她五十多萬積蓄全部給弟弟買房,導致自己結婚後想買房卻沒有錢了。

這位女士的控訴有道理嗎?乍看之下,她絕對有權利要求父親補償自己。可是,事情遠沒有表面那麼簡單,這位女士之所以把錢拿出來,並非是自己願意爲家人付出、願意去給予,而是她是期待給出這筆錢,來換取爸爸對她的愛。

可是,她越是用這種“買賣型”心態去付出,去期待付出後的回報,就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此,當我們待在一段糟糕的關係裏,或暫時沒遇上好的關係,我們要把期待的心理收回,安放在自己身上,學會把缺的東西,收回來自己給自己。還有就是我們要尋找到自己。那怎麼去尋找呢?作者在書裏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判斷方法就是你高不高興?見你想見的人,你高不高興?你要乾的事,有沒有讓你產生快感,有沒有讓你產生成就感,讓你有沒有興趣?

03、尋回赤子之心,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知道你出發是爲了達到什麼目的地,這樣的你內心一定是充滿寧靜和踏實感的。我們經常說一個人要保持赤子之心,指的就是要保持初心,不忘當初爲何要出發。

而且有赤子之心的人,心思單純、遇事不會驚慌失措,對人真誠和友好,讓人相處起來非常的舒服。

可是,作者在書裏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赤子之心是需要合適的孵化環境的。比如富裕的家庭環境、父母的友好和充滿好的教育。

如果父母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好的孵化環境,或者我們雖孵化出來,卻是提前孵化,如過早地出來社會參加工作、太早扛起養家重擔,這些情況都很難讓我們保持赤子之心。

因此,我們想要尋回赤子之心,保持生命的寧靜,就要在成年後學會孵化自己。

怎麼做呢?作者認爲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消除這種內在的匱乏感,具體行爲可以歸納爲“購物”。當然,這個購物法,是保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

記得我以前我剛出來實習那會兒,拿着微薄的薪水,加上從小窮怕了,所以我對物質有一種特別的渴望,總覺得東西越多越好。

有一次和辦公室同事一起點下午茶,我們在挑選的時候,我被一份分量大且價格便宜的套餐吸引住了。有個同事懶洋洋來了一句:分量多的並不定是好的,味道好喫的纔是。

當時我被震撼了。我到現在依然清晰記住這句話,因爲它一直在提醒着我:內心匱乏的人,會錯失很多事物的本質。而本質的東西纔是最重要的。

現在很多人努力工作,然後用賺到的錢安撫自己,用花錢來確認自己的內在價值,那麼這樣的人是開心的嗎?答案是:是的。因爲努力工作的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有樂趣的。而一個有樂趣的人,內心必然是充足的,是有希望的。

就此而言,通過合理的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有錢人,是消除匱乏感,找回赤子之心的有效方法。因爲只有你富足了,你纔有能力讓生命保持在自由靈活的狀態。

寫在最後:

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都住着一個孩子的狀態,這個內在孩子不會隨着我們的年齡增長而消失。

相反,他會永遠像孩子一樣躲藏在我們內心的角落裏,干涉着我們的每一個行爲。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成長過程受到恰當的愛與保護,那麼恭喜你,你內在的小孩基本上是健康的;

但如果你沒那麼幸運,你遇到了特別糟糕的父母和受到不好的成長經歷。那麼也沒關係,學會去認識你的內在小孩,去擁抱他,去接納他和給予他愛,爲他創造好的滋養關係,他一樣能跟着你健康成長,蛻變重生。

而你的命運,也將在你做到以上這些的時候,得以改變。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作者,心理療愈導師、情感諮詢師,熱愛寫作和分享個體成長乾貨。by:如果你有心理/情感困惑,可在後臺聯系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