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衆講話的真正困難在這裏,如何戰勝它呢?

文/樊榮強

前幾天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生意做得挺大的一位老闆。朋友說他雖然生意做得好,可是在公衆場合講話,對他來講是最大的挑戰,通常情況下,如果有需要他講話的場合,他都讓自己所聘請的老總代他講話。

那位老闆說,他平時跟人聊天談生意,完全沒有任何障礙,甚至覺得自己還挺厲害,但是,搞不明白爲什麼開會的時候,尤其是自己站在講臺上,面對下面一羣人,經常容易出現沒有話講、思路混亂、大腦空白的狀況。因此,遇到開會要講話的時候,他能不講就不講,能讓身邊的人代講就請人代講。

我告訴他,當衆講話的困難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情景壓力。畢竟,正式的開會場合,都比日常的聊天顯得正式、莊重,而且往往呈現“一對多”的情形,如果氣場不夠,就會感覺失控。二是思路持續。日常聊天不需要說長句子,有話就說,無話就聽人家說。但是,當衆講話只要一開口嘴巴就不能停,要一直講到該結束的時候才能停下來,否則就會尷尬難堪。三是邏輯挑戰。日常聊天三言兩語,因爲不是長句子,所以不太講求邏輯,但是,一個人發表當衆講話,沒有邏輯與條理,不僅自己難於掌控思路,聽衆也容易迷惑。

解決當衆講話的難題,我一直向學生傳授“鑽石法則”,通過解決思路問題來克服緊張恐懼。鑽石法則如果用公式來表示,即“鑽石法則=三段論+三點式”。三段論就是把一個講話分成開頭、主體和結尾三段,三點式就是把主體部分分成三點。

開頭第一段要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就某個話題給出自己的觀點,或者就某一現象、事實、信息形成一個結論。第二件事情是,在觀點、結論的基礎上提出一個疑問——這個疑問我稱爲立題,立題包括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三種。

主體部分要分成三點,要特別注意,主體的三點是在回答開頭的立題。各位一定要注意,講話就是在回答疑問,而回答的時候一定要進行概括提煉,不要把所要表達的內容不作任何的歸納、提煉、概括,否則,你在回答的時候會感覺混亂,聽衆也會感到理解困難。

結尾部分一般採用三種方法,一是綜述,即把所講要點進行總結和簡要複述。二是強調,即把自己所要向聽衆仁慈的核心觀點與要求,通過提示——如,我要特別強調的是——讓聽衆產生強烈的印象。三是祝願,即展望美好的未來,希望各方達到共同的願景。

下面我以“思而不學則殆”爲題目寫一個簡短的演講稿,幫助大家領悟鑽石法則。

如何以“思而不學則殆”爲題目發表演講?

“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出自《論語·爲政篇》。前面還有一句是“學而不思則罔”,強調思考的重要性。“思而不學則殆”則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不過這不是在一般的情形下強調學習的重要,而是強調在思考情形中學習的重要。

“思而不學則殆”一般的解釋是: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陷入危險。這個“殆”字原本是危險的意思,在這裏,它是陷入困境的意思,孔子用誇張一點的詞來講道理,就是爲了告訴我們,只思考不學習,只是空想罷了,最終可能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穫。

首先我想講講學習的三種基本方式與途徑是什麼?第一是讀書。有些人看不起讀書,其實是他自己不善於讀書而已。讀書是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我們一個人生下來之後,學到的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第二是請教。讀書會有許多不解之處,因而要向那些厲害的人請教,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第三是實踐。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知識是死的,只有運用於實踐,它才變得鮮活。而且,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獲得新知與靈感。

爲什麼“思而不學則殆”呢?也就是爲什麼思而不學會陷入困境呢?第一,基礎。也就是說你要明確思考的起點在哪裏。如果你不學習,自以爲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其實人家早就講過了;你以爲是什麼發明創造,其實人家早已發明出來了。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第二,高度。思而不學會讓你的思考陷入空想,很難達到某個高度。如果我們首先學習前人的研究成果,然後再進行自己的創新研究,就如同我們登臺階,前人的知識已經是第五步,我們可以迅速達到第十步。第三,效率。如果只是自己琢磨,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如果我們通過向他們別人學習,原本需要十年時候解決的問題,可能一天就解決了。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怎麼通過學習來提升思考的效果,讓思考變得有質量呢?第一,定位。“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們不可能學習完所有的知識,而只能在知識的大海中舀一瓢水。因此,學習必須根據自己的定位在某個領域深入學習,成爲某個領域的專家。第二,建模。知識是一座金字塔,我們首先必須掌握一些基礎學科的知識,搭建起一個知識模型,也稱爲建立一個有完整架構的知識地圖。然後在一生之中不斷地往模型中填充更詳細的知識。第三,跨界。知識分各個學科與專業,我們在求專的同時,也必須擴展視野,比如用經濟學理論解讀社會學問題或法律問題,通過跨界的方法,讓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