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鑽石法則,從此不再害怕公衆演講

文/樊榮強

前兩天有網友諮詢我,說她一上臺講話就感到大腦空白,原來準備好的一些話也無法說出來,感到非常緊張。這其實不是個別現象,絕大多數人都難以勝任當衆即興講話。在遇到突然被人點名發言的時候,都不能有很好的表現,勉強說上幾句話,沒有觀點,也沒有重點,甚至說了幾句話就非常尷尬地結束。

我總是強調,當衆講話很緊張,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掌握講話的規律,不懂得如何打開思路,不懂得如何組織語言,不懂得說了上一句之後如何接下一句。

可以說,很少有人真正明白語言的生成機制,也就是不明白如何把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演繹成一篇演講。比如,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爲題目,或者以“機遇”兩個字爲題目,發表一個三分鐘的即興演講,絕大多數人都只能說一堆廢話,聽衆往往不知所云。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掌握即興演講的鑽石法則。鑽石法則是我所發明的一個演講工具,可以幫助演講者徹底解決掌控演講思路的難題。要點有三:

第一,立題。這是一個工具性概念,要求我們把講話視爲回答疑問,而所有的疑問只有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三種類型,也就是說立題只有這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的疑問即立題,也稱爲“元問題”,即根本問題、基本問題。一個演講可以回答一個立題,也可以回答兩個或多個立題。

第二,框架。演講沒有框架,話語就是散亂的,沒有條理的。大腦中的思緒原本是立體狀的,我們要講出來,必須把它們變成線性的,也就是一條性,開頭說什麼,接着說什麼,然後說什麼,最後怎麼結尾,都要有明確的安排,而不能想到哪裏就到哪裏。搭建框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三段論+三點式”,即開頭部分提出觀點,然後立題,主體部分分成三點回答立題,結尾部分或總結或強調或昇華。如何一個演講只有一個立題,就用這個簡單的框架;如果一個演講有多個立題,那就把這個框架重複使用。最爲經典的結構就是分別立題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用三顆“鑽石”完成一個話題,也可以說是麥肯錫公司所推崇的“空雨傘”陳述法。

第三,概括。如前所述,在主體部分一定要把內容概括提煉爲三點來回答。當然,有時候也可以分成兩點或四點、五點來回答。但是,絕大多數時候,你把內容概括成三點,既可以讓內容更豐富,也可以讓自己更有條理,而且讓聽衆覺得你講話很厲害。而概括提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關鍵詞概括,正如我這裏所講的鑽石法則的三個要點,分別用了立題、框架、概括這三個關鍵詞,簡單明瞭。

如果你按照鑽石法則來進行練習,也許不用超過100次練習,你一定能夠讓自己的思路受控,從此不再害怕公衆演講,而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演講高手。

下面,我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爲題,按鑽石法則寫一個簡單的演講稿,供大家研習。

如何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爲題發表演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出自於《論語》,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就是工匠想要自己的事情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這裏的“利其器”的“器”,可以指包括工具在內的所有用具,也可以指事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因此,孔子的話也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我個人認爲,所謂器,雖然指的是用具,但是它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實物層次的器,也就是看得見,拿得上手的用品、工具;另一個層次是抽象的,即解決問題方法。

爲什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呢?第一,解決。沒有好的工具,問題就不可能得到解決。比如,牆壁上的一顆螺絲,如果你沒有一個螺絲批,你能僅憑一雙手就把它取出來嗎?第二,效率。一個好的工具可以讓你更快地完成工作。如果沒有一把鋒利又稱手的斧頭的話,劈柴的效率是不是要低很多呢?第三,信心。如果你沒有工具,你恐怕沒有信心擔當重任。比如讓你上戰場殺敵卻不發一把槍給你,你敢上戰場嗎?從這三個方面來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不可置疑的。

怎麼通過“利其器”而“善其事”呢?第一,擁有。也就說想把事情做好,你首先得要擁有工具。而擁有工具的前提是你得有能力、有意願、有資源、有勇氣,這些都需要我們努力拼搏。第二,掌握。你得通過學習練習,熟練地掌握工具,才能自如地運用。如果你不會操作電腦,即使你有一臺電腦,也相當於一堆廢鐵。第三,改善。也就是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對工具進行改進,使之更好更快更節省地解決問題,甚至我們還要發明新的工具,這都屬於“利其器”的範疇。

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但是,當我們深入地理解它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所思還太淺,所做還太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