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點、線、面,上好名著分享課

一直關注徐傑老師的公衆號,今天現場聆聽徐老師分享,受益匪淺。非常感恩徐傑老師今天線上開展免費的分享課,感恩高主任把信息分享給我們,讓我有這個學習的機會。

今天課程內容分兩部分,第1部分是現場上課視頻,第2部分是徐傑老師關於上好名著課的講座。

現場上課視頻是《西遊記》1-5回分享課。說到《西遊記》,回想起去年一個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安排悟空去西天取經?他在花果山的生活無憂無慮多幸福西天取經雖然取得是成功,但是他一直帶着緊箍咒聽人差遣,並不快樂。”當時我根據這個點設計一堂名著閱讀分享課,辯論悟空到底該不該去取經?取經是不是自願的?雖然有帶領學生去原文中找相關的依據,但更多偏向我自己的說教。

反觀徐老師的課堂,通過1.引導學生自由讀,回目修改小標題。2.朗讀石猴在山澗裏生活片段。通過朗讀感受並總結石猴初期自在逍遙的生活。3.補寫石猴在決心進入水簾洞時的心理描寫感悟石猴的形象。4.補充石猴要求學長生不老之術片段時。菩提老祖和石猴的神態和動作。這時石猴不滿現狀不斷追求自我發展追求名利的形象呼之欲出。最後老師順勢給出一個句式“他已經……可謂如願以償,但他還想……;他已經……可謂如願以償,但他還想……”這一環節不僅僅梳理了文章情節脈絡,還關注了人物形象,同時引發另一個關於“人/猴對現狀的不滿足是好還是不好?”這樣一個哲理問題,鍛鍊學生的思辨性,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提升自己,在精神境界和專業素養方面要不滿足,在對物質名利追求上,要知足常樂。

對比我給學生類比、舉例講求追求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徐老師深入淺出的、循序漸進地挖掘了悟空的性格,即從始至終它本身就不斷向上、不滿足。高手的操作可見一斑!

那到底如何設計好一堂名著閱讀分享課呢?徐潔老師分享了具體的操作策略,分別是抓點、拎線、合面。

(一)抓點

所謂的“點”,就是整篇文章或某個某些章節的重要的點難點,出發點,轉折點,興趣點,生長點。

通過這些“點”,能夠帶動整篇文章情節發展,人物形象分析,主題思想深化等大容量的閱讀分享活動。

徐老師以《水滸傳》爲例,可以抓住串聯小說情結點,比如有意思的酒局、“殺”人等等。

可以抓住分析人物形象的點,比如英雄綽號,《水滸傳》中的小人物等等。

可以抓住反應小說主題的點,如匾名由聚義廳改爲忠義堂。

可以抓住展現創作手法的點,比如智取生辰綱的“智”表現在哪裏?有沒有不智的地方。

(二)拎線

所謂的“線”就是文貫穿全書/章的主線,圍繞主線展開閱讀分享,當然也要聚焦。抓的這條“線”需要有以下特徵:

①凝聚力。凝聚力主要目的是吸引大多數學生的興趣,讓大多數學生有話說。

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中,可以抓“保爾和生命中的女孩”這一條線。

②支撐力。可以上下延伸,左右勾連,拎起一根線,扯出一大串。

比如《駱駝祥子》分享課可以抓住“祥子和錢”這一條主線。通過這條主線貫穿全書,可以讀出祥子從初期有尊嚴、有信心想要賺錢買車,憑本事賺錢,到後來看着虎妞大手大腳花錢,心痛,拼命掙錢,到最後把東西全部賣掉換錢,甚至出賣別人的生命換錢。

③生長力。徐傑老師把“主線”比作一棵樹,要預留足夠的生長空間。

比如讀《西遊記》13-31回,找“唐僧與悟空的矛盾衝突”,可以感受到悟空對唐僧的情感逐漸發生變化,由當初的對抗到後來的信服與跟隨,可以有更深的發現。

(三)合面

“合面”則是綜合選擇幾條相關的線進行組合,形成立體的閱讀感受。

比如《海底兩萬裏》中徐老師抓住科幻小說的想象力與真實感設計課堂。

當然,這是名著閱讀分享課的設計策略,如果再設計豐富多樣、實用的活動作爲載體,才能真正成就一堂精彩的名著閱讀分享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