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系列」《論語》(爲政篇)(3)

文(2.11)聯文(2.12)與文(2.15)

重點字:“學”

點: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提:從舊的知識中所獲得的新見解與自身的天賦、認知、看事物的角度等多方面有關,舊的知識也許就是像諸子百家的思想那樣,早已經成文成冊,擺在那裏而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翻閱。然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等狀態下,會有屬於自己的對舊知識的新見解,而這些由人文本質促成的舊知識所產生的新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本就無害,所以可以成爲新知識爲自己和他人所再次運用(除非這個人的三觀與人性不正,那麼,所給出的新見解是有可能反人類的存在,如此是不能借用的,所以在很多事情中正確的三觀與人性是人們學習的前提條件)。

而且,所謂的“可以爲師矣”也其實僅僅只是闡述自己對舊知識的認知(在自己的屬性下),而並非真正在某種意義上成爲別人的老師。

升:若要真正創造國學思想熱潮,唯一的模式是:國學(舊知識)+研究者(擁有正確無誤的三觀與人性者)+環境(健全、完善的人文環境)=新知識(足以歸正、培養、提升普通人的思想、言論與行爲)。

【附】文(2.16):所謂的攻乎異端就是對以上“升”階段的歸正,異端中所謂的雜學、技藝就是對人類有害、有誤導性作用、侵蝕性作用的東西(包括但不僅限於:休閒、娛樂等),換言之,這樣的舊知識並不在孔子所謂的溫故中;攻乎中所謂的專力攻治一方面指的是從有害的舊知識中提取比原先更有誤導性、侵蝕作用的東西,擊破人類底線而在人類社會環境中灑毒的實質,另一方面指的是專門研究這些讓人類墮落的“反人類”者。

【聯】文(2.12):要想獲得屬於自己的由舊知識所產生的新感悟,就必須得要把心放出去,若自己的意識完全縮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是沒有辦法對世界作出屬於自身的個性體悟的。雖然,現下的社會不是很適合把心交出去而體會其中的東西,但也不是沒有能夠拿到自己新知識的機會,去妥當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向生活學習,然後再結合舊知識誕生出屬於自己不同的人生。

升:只要能夠把自己所接觸到的所有符合人類三觀與人性的東西與舊知識結合,就一定能從中獲取屬於自己能夠運用的新感悟,而這些感悟也許就是下一步行動的指路明燈或是戰略方針。

【聯】文(2.15):依舊與溫故而知新有關,或是說文(2.11)提供了文(2.12)的在不同時代下的個人新感悟誕生的方法,而文(2.15)確是在說明文(2.11)的正確性與必然性。

點:“學”與“思”互爲“故”與“新”。

提:“學”是“思”理論基礎;“思”是“學”的實踐方針。

提1:“學”即是“故”;“思”即是“新”。

提2: “故”——舊知識——人類真正該學習的東西是什麼。

     “新”——新感悟——人類應該如何正確的思考。

升:人類該學習的東西應該是與培養、提升正確三觀與人性的東西;人類應該以正確的三觀與人性出發,運用自己所學到的處世爲人的能力(在學會並秉持了正確的三觀與人性之後,即是對處世爲人的能力的學習)來進行思考。然而,可悲的是,所學打東西早已扭曲,更不用說人類還能正確的去思考什麼。



2.11

2.12

2.15



il5�X�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