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生问题(四):如何找到价值追求(未完待续)

前情提要

问题一(如何升级认知),引入了“NLP理解层次模型”、“三个世界模型(现实世界、经验世界、主体间世界)”,帮你定位自己的认知水平,找到一种升级道路,给你一个可以无限攀登的“抽象之梯”

问题二(如何解决外部世界的问题),也是围绕“三个世界模型”展开,在现实世界或者主体间世界里遇到一个问题,如何通过在经验世界中建模来解决,这是人类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法门。但模型都是理性的,需要很多知识的积累,包括关于解决问题方法本身的知识、以及问题所处学科的领域知识,这些答案相信你不会太意外,因为它们都在理性范畴之内的。从“NLP理解层次模型”的角度看,这种方式还是在第三层,能力层,只要你处于这个层次,就可以学习和应用。问题二,其实是给了你一个可以敲开混沌世界的“问题之锤”

问题三(如何解决内心世界的问题),它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仅发生在“经验世界”之内,却又在你的理性能研究的范围之外,也就是说,你用任何概念可能都无法映射到那一部分经验,但是,它却深切的在影响你,甚至,是所有外部问题的第一因。从“NLP理解层次模型”的角度看,它也是打开第四层的钥匙。在这里,我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语言(注意不是模型),给你一面可能找到真自我的“自我之镜”

问题四(如何找到价值追求),则会帮你带着这份从容回到现实世界,准确的说是“主体间世界”(或者叫社会世界),尝试给你一个终极攻略,你可以用它作为依据和框架,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认清各种事物的真相,找到意义和价值,最终有一天会翻越“开悟之坡”,成为现实世界中的黑客——觉醒者。

一. 定义问题

老规矩,首先要定义问题才能开始谈解法,问题分别是:

  1. 理解系统:到底什么是意义、价值?
  2. 明确目标:找到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3. 找到差距:找不到价值追求?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1.理解系统:什么是意义,什么是价值

辨析概念是一切思考的起点,否则什么都聊不下去,就算聊下去了,理解也会似是而非。

在说“价值”之前,不得不先聊一个幽灵概念——“意义”,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既无处不在,又飘忽不定,所以今天我们不能逃避,要直面它、抓到它、解剖它。

意义(significance),有点像东北话里的“整”字,不同场景下它会变成不同的意思,可以代替很多动词。比如“整点饭”,如果在家中妻子对你说,那就代表“做饭”,如果在外面朋友对你说,那就代表“找一个地方吃饭”。意义这个词也是类似,我们问某一件事、某一个事物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到底在问什么?其实就是想知道事物存在的“原因”、“理由”、“作用”、“价值”,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1. “原因”,意味着需要解释事物为什么发生,具有时间性、客观性,了解了原因也就了解了事物为什么存在,原因是让事物或事件发生的那个东西。比如,“杯子碎了的原因是我推倒了它”、“我成绩好的原因是我每天都努力学习”。

  2. “理由”,意味着需要解释这件事本身,是主观的、由思维创造的,它只是用来解释事物存在的表象。比如,“杯子碎了的理由是我观察到它掉到地上成了一片一片”、“我成绩好的理由是每次考试都考100分”。

  3. “作用”,强调一个事物,对人或事物产生的影响。

  4. “价值”,不巧,它也是一个幽灵概念,意思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有一种解释是“意义说”,即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这明显和“意义”造成了循环定义,所以先摒弃它。比较好的定义是“一个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翻译成人话就是:一个事物的功能或者属性,如果能满足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有价值。比如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本身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发现了它可以观赏和食用,我们才说它具有价值。

为什么你总是回答不了关于意义的问题?当有人问某一个事物发生或者存在的“意义”的时候,你得知道他到底在问什么,原因?理由?作用?还是价值?当然,大部分情况是提问者也不清楚,所以才会使用如此宽泛的概念提问。在工作中,意义这个问题不常出现,取而代之的问题是“做某一件事情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提问者在内心把“价值”等同于“意义”(上文提及的意义说,很多人确实是这种循环认知而不自知的),那么问题的本质没变,这也是价值追问这个职场PUA的厉害之处。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你必须同时准备这些答案:

  1. 原因:xx为什么存在?(原因)
  2. 理由:(我)为什么(说)xx存在?(理由)
  3. 作用:xx能对人或事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4. 价值:xx具备哪些(对人)有用的特点,“有用”的程度如何?

这里面最难回答的,其实不是“价值”,而是“原因”,很多原因其实是不可知的。比如世界为什么存在,你可以有很多“理由”,你看到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但是,是什么触发它存在呢?宇宙大爆炸吗。它是否是因为某人的意志、目的设计出来的呢,有终极使命吗?严格来说,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只能说站在我们的维度上,是不可知的。

正如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所说“世界是怎么样的,并不神秘,而世界存在着才是神秘的”。为了显得很高级,他必须再升华一下,使用更抽象的概念,因此就有了下一句名言“世界存在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这里的意义,更多指“原因”。

把“意义”拆解没了之后,是否感觉清爽多了?有些问题其实不需要真的解决,或者说,解决它的方法,就是对问题本身进行消解。

好,下面进入正题,开始重点看下“价值”。简而言之

客观属性+主观需要 = 价值

那么通过替换变量,可以得出这么几种情况:

  1. 某物的价值 = 某物的属性,满足了人的需要。
  2. 他人的价值 = 他人的属性,满足了其他人和你的需要。
  3. 你的价值 = 你的属性,满足了其他人的需要。
  4. 你的价值 = 你的属性,满足了你自己的需要。
    (PS:属性指具有的特点、功能,或者是人的活动)

人很特殊,即是价值的创造者(提供某些的创造价值的属性),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被别人提供的属性满足)。

那么如何衡量或评价xx的价值呢?有两个角度:

  1. 从社会的角度看,xx的属性满足了多少人的需要,这个就是社会价值,比如袁隆平研发了杂交水稻,普遍改善了几十亿人的生活,那么他的社会价值就很大。
  2. 从你的角度看,xx的属性满足了你的需要,那么xx对你价值很大。当然,这里有一个后门,就是如果你自己的属性仅满足了你自己的需要,但是没有满足其他任何人的需要,那么你至少对你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一种价值。

2. 明确目标:找到意义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到这里,相信很多奇怪的、曾经不容易想明白的问题,都可以用人话翻译了。比如

“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翻译成人话就是:

  1. 你为什么存在?(原因)
  2. 你对哪些人或哪些事产生哪些积极影响?(作用)
  3. 你的哪些属性满足了多少人的需求?(社会价值)
  4. 你的哪些属性满足自己的需求?(个人价值)

虽然感觉low了一些,但是很实在。

那你为什么必须回答这几个问题呢?

问题1,回不回答,对你实际没什么影响。
问题2、问题3呢,没人问你的话,你似乎也不必急着回答。
问题4才是对你自己影响最大的,如果你无法回答问题4,相当于你否定了自己对自己的价值,那么症状一定是那种午夜梦回的“空虚”,也就是世俗人所谓的自我价值感、意义感缺失。

所以,接下来,唯一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注意,只有一个:

你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你只要让自己的属性能满足它就好了,这样,你当然会认可自己,认为你的属性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说起来,你用这套拆解后的概念思考,相信你能轻松看透很多答案。

一些思想政治课、网上的答案,细看,你会发现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比如这一句:

“创造了价值并不就等于拥有了意义。意义是一个人对自身所做的事物的认可,是一个人自己内在的标准。一个人的内心如何去看待这件事情,决定了这件事情的意义的大小。”
翻译一下就是:
“你的属性不仅要满足其他很多人的需要(社会价值),还要满足你自己的需要,满足你自己需要的程度,决定了你的“意义感”的大小。”

还有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答案,他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你为什么不去死”,你可以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比如,你的答案是,我喜欢看各种不同的风景,还有很多没去过的地方要去看看,那么这个就是你当下的“人生意义”。你仔细看这个答案,是不是就在试图回答这个“你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吗?

当然,也有更不靠谱的,比如很多人希望知道,人生是否存在一个“终极意义”。其实你可以“笨”想这个问题。首先,如果有,为什么没人告诉你呢。其次,假设有,而且有人告诉了你,你有某种活着的目标、使命,而且所有人都要遵循这个终极目标,那这个答案似乎也没什么价值了。这种问题是怎么来的呢,回到我们的概念体系,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原因”,在问“你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可能为了某种使命存在,也可能只是因为某种偶然性存在,管他呢,因为无论何种答案,对于生活在现代的,被“祛魅”了的你来说,真的,并不重要,我后面会再讲到这一点。

最后,你也许还很奇怪,我要什么,我自己还不清楚吗?问题三的最后其实已经回答这个问题了,如何你还没读到,这里再讲下原因。

确实,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当然是我自己最理解自己、最懂得自己,尤其是已经找到真实自己的人。这种认为自己对自己具有绝对解释权的观点,是一个哲学观点,叫做“唯我论”。

但是以查尔斯·泰勒为首的很多现代思想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他认为,“唯我论”观点存在一个盲区,就是把“忠实于自己”等同于,我对自己的认知和解释绝对正确。这样一来,你就会误以为,只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就能创造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我们的道德和价值标准,并不是在孤立的内心中凭空产生的,如果你不断追问你为什么会喜欢,你会发现,所谓“自我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仍然是有渊源和来路的,是由许多经历和故事造就的。实际上,一件事情是否重要、是否有意义,需要依据一个背景框架来衡量,你只能依据这个框架来“选用”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你如果想获得真正的价值感,无法凭借孤立的内心来实现,人无法脱离社会谈自我,而是需要把自己和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探寻我的这些需要,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需要?当你找到了答案,你才会有一种坚定,会感受到从灵魂深处迸发的生命力。

3. 找到差距:找不到价值追求?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你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呢,其实,本来是有答案的,答案的失效也不过是近200年发生的事情。

为了方便理解,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你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人,小人忽然活了起来而且有思想。你告诉他,我创造你就是为了看你好好表演,赢得纸外的我们的掌声。这时候,小人不骄不躁,好好打磨技艺,进行各种表演,也能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忽然有一天,你不见了,观众也没了,小人一开始不知所措,后来慢慢找到一些事做,逐步建立起一种叫文明的环境,可以自己定义价值,创造价值,享受价值,这样,又可以自娱自乐的快乐玩耍了。而这些,都和创造他的我,毫无关系。

这是一个隐喻,讲的是人类思想上面临过的一个巨大变化,俗称“古今之变”。

古代人相信有一个外在于人的自然秩序,这个秩序给了人存在的“原因”,比如“好好过完一生,完成使命,最终可以到天堂、轮回或者彼岸世界等,比如“光宗耀祖、光耀门楣”,因此,人们都有比较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后来,在一系列社会事件的演化中,包括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等,人的理性崛起了,同时,人也被“祛魅”了,原来被认为正当、有效的规则和秩序,看起来不那么牢靠了,大部分人也不再相信有什么上天注定的使命,而是相信意义是由人所赋予的。所以,找到自己认可的价值,弄清楚你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才变成了问题。

东西方的哲学家、思想家们,也开始给人们各种答案。

先看西方。

从本体论、认识论、不可知论到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至少还是理性主义哲学,是构建性的,尚认可永恒的存在之物是一种“绝对精神”。

后来,和黑格尔同时代的叔本华开创了非理性哲学,构建了唯意志论,他的理论十分悲观,也是虚无主义的典型代表,但是并未被世人接纳。他认为,人受欲望和意志的控制,当欲望满足不了时,人就会痛苦,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随之而来,于是又产生新的的痛苦。总之,人生就是痛苦。

直到,1864年,尼采在一家小书店的角落里阅读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惊为天人,深受启发,再此基础上发展了权力意志和超人学说,这是一种对一切传统道德、规则、理性的彻底批判和解构,然后他站在一片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学说——积极虚无主义。

就西方思想史而言,尼采前和尼采后,是两个时代,黑格尔是近代哲学的最高峰,而尼采就是那个看山不是山的人,尼采的出现,意味着近代哲学终结,现代哲学登场,后现代开始萌芽。所以,这里还是简单分享一下尼采的学说。

尼采认为,所有的西方思想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它假设世界存在一种目的和一种高维度的统一性,它是不言自明的,不管他是理念世界、还是上帝、还是绝对精神,无论它是什么,它都试图给你一套确定的“价值体系”,你可以坦然的拿着它评价一切,肉体是低贱的,精神是高贵的,欲望是低贱的,理想是高贵的,混乱是低贱的,秩序是高贵的,到底是谁规定的?你在生活中指着一个对象,推崇或是鄙夷它,你凭什么?你凭什么认为这个事实对应某种价值?谁给你的尺度?父母,老师还是公司领导?那又是谁给他们的呢?

尼采说,一切都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力意志,这种意志是一切文明的源头,只不过在文明展开的过程中,它让位给了理性,用尼采的话说就是太阳神战胜了酒神,理想战胜情感,秩序战胜了混沌,这种秩序最终驯化了所有人。大多数人的生活是被给予被规定的,你都认为整个过程和选择都是理性的,因为所有人都是这么干的。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尼采,时不时会心生疑窦,间歇性怀疑人生。

所以尼采说“上帝已死,一切价值都要被重估”,希望人们抛弃被规定的东西,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意义。重新拿起“权力意志”来掌控自己的命运的人,就是超人。所以尼采有一种睥睨众生的气质,他说:“人民只是自然的一趟迂回绕道,目的是寻找六七位伟大的人物”。

再之后,尝试回答这类问题的学说,差不多大同小异。

比如存在主义,萨特。他说,物是“自在”的存在,被人定义,目的明确,但是不自由,比如一个水杯,就是为了倒水而存在,不会有人质疑它的价值。而人是“自为”的存在,本质就是自由的,自己定义,自己成为,无论做出什么选择,你都得自己承担责任,当然,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再比如文学很好的加缪,他著名的《西西弗神话》也是在讲类似的故事。西西弗斯因为触怒了众神,众神惩罚他,让他推着一块大石头到山顶,石头再滚下来,再推到山顶,循环往复。神认为这种徒劳、无意义的劳动是对他最大的惩罚。而加缪说,西西弗斯是一个悲剧的英雄,因为他意识到了这种荒谬,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满怀激情的推石头,在这种劳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好了,看过西方大神的思考,似乎讲的都是你知道的,世界的存在没有原因,你的存在也没有意义,或者说,即使有你也无法认知到。所以,你得自己找意义自娱自乐就好,加油。想想那个小人的故事,对,你就是那个小人,你就是西西弗斯。

再看东方,会不会好一些呢?这里要重点提一下世界思想史上最华丽的学说,“佛学”。你不是问“你自己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好,佛陀帮你把这个问题做一个彻底的消解,让它没有不就行了吗。怎么消解呢,就是把“你”给消除掉,如果“你”根本不存在,是俄罗斯套娃,是无数元素短暂的集合体,是假,是空,那你的需要还有什么用。当然,你只是知道还没用,别人的一句评价可能是给你打回原形了,你得修炼“四圣谛”——苦集灭道。首先是苦谛,了解一切皆苦的“第一性原理”,即使你当下享受到了很大的快乐,也不过是为以后失去的巨大痛苦埋下伏笔而已。其次是集谛,给你苦的原因,对,就是欲望,是贪嗔痴。灭谛呢,则是教你如何消灭原因,结业烦恼,永无生死患累。最后,道谛,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盘之道,就是道理讲完了,教你赶紧修炼,要实践,要知行合一。

看到这里,相信你基本了解了现代人的精神空虚、丧失价值感的原因、影响和一些大神的攻略了,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我的感觉就是,不够解渴,不够好玩,离我想要的答案相差甚远。

其实,这些纯粹的思想游戏,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它们都是理性的,无论你再怎么批判理性,批判理性本身的语言文字也是理性的,自己的学说不就也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了吗?当你到了这个”看山不是山”的阶段,是很容易陷入虚无的,而我要告诉你,这些理论也许是“理性”的尽头,但不是你的尽头,很多答案其实有的,只不过在你的经验之内却又在理性之外,所以无法用语言触达,但是它们是存在的。下面会慢慢试着把你拉回到真实世界来。

未完待续…

二. 设计目标(未完待续)

  1. 思想有用吗?精神和物质谁在推动历史发展

  2. 世界观决定价值观

  3. 哈贝马斯的洞见:三个世界和2个维度

  4. 认识系统世界:“三幻神”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

  5. 认识生活世界:交往理性

  6. 找到目标:在意义之网中找寻自己的需要

三. 找到方案(未完待续)

1.认清真相

2.找到自我

3.走进世界

四. 总结(未完待续)

单虓晗,写于20210401

相关

《四个人生问题(序)》
《四个人生问题(一):如何升级认知》
《四个人生问题(二):如何解决外部世界的问题》
《四个人生问题(三):如何解决内心世界的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