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大白兔奶糖会黏掉牙?这是真的。

文丨高Sir


大家好,我是高Sir。

前几天,收到客人发来的一条微信,说自己的牙套在吃“大白兔奶糖”的时候掉下来了,问我怎么办。

第二天,诊所里来一个患者,因为吃了一串冰糖葫芦,把牙套粘下来了。

昨天晚上,我曾经的一个患者发来一条微信说,吃东西的时候牙套掉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又是大白兔奶糖惹的祸。

不明觉厉的我,还以为你们是约好的。

微博上,有位网友也同样吐槽过同样的问题。

随手翻了一下,遭殃的人还真不少。

为了挽回这尴尬的局面,所以我决定做点什么。


很多人应该知道,牙医安装牙套时最后一个程序,是用“胶水”把牙套黏在牙齿上,通常在这个时候患者都会特别大方的交待医生:

“胶水一定要用最好的啊”

所谓的“胶水”牙医称其为“粘结剂”,是一种存在于两种界面之间,起到粘结作用的介质。

这种“粘”,其实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胶水的那种黏着,更像魔术贴的作用,当粘结剂凝固后,里面的分子会渗透到界面中,起到机械锁结的作用。

如果用更大的外力,去撕扯牵拉,魔术贴就会分离,所以黏住不掉,不是它黏的牢,而是还没有遇到足以分离的力。

粘结力是牙套固定的力量之一,但不是占主要地位。

鲜为人知的是,牙套能否存留在牙齿上,关键要看牙齿和牙套之间的“摩擦力”和“约束力”。

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这是物理学常识,这也意味着牙齿和牙套之间,贴合的越好,也就越牢固。

摩擦力的概念很好理解,但是约束力又该怎么解释呢?

如果你玩过“乐高积木”应该会知道,要把两块嵌在一起的零件分开,是件很困难的事。

有一次,达喜在玩“乐高积木”,突然拿着两块嵌在一起的零件让我帮他拆开,费了好大劲,掰的指甲都快翻盖了,都还没起开。

连胶水都没用,都这么牢固,这其中又是什么原理呢?

乐高的每一块积木,都是由一面凸粒,和另一面凹粒构成,拼接的时候凸粒嵌入到凹粒中,每一块积木上至少有两个凹凸部分。

以这种镶嵌的方式,组装出来的部件,想要分离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因为凹粒和凸粒之间形成紧密的嵌合,彼此又具有相互约束的力量,防止对方从其他方向脱位,而两块零件想要分离,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和嵌合相反的方向。

这就叫约束力。

乐高积木的乐趣在于组装的过程,而让乐高享誉全球的是积木设计的精密度。

想要解决拆件这个难题,就需要借助外力,一个可以让零件顺着嵌合相反方向脱位的外力。

后来,我发现某宝上有卖乐高积木的拆件器,原理就是利用同样能嵌合到凸粒中的起子,用更大的脱位力把两块零件分离开来。

牙套固定在牙齿上,和乐高积木的原理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为了方便牙套戴入,牙齿的形态会磨削成近似梯形的形状,此时牙套和牙齿的嵌合就像两个纸杯套在一起,越向下压接触越紧。

这些又和大白兔奶糖有什么联系呢?

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牙套是顺着咬合作用的方向,朝底部下压的,所以很少有脱位的情况发生。

但是,如果咀嚼黏性很高的糖果或糍粑年糕,就有可能包裹住这颗牙套,在咀嚼开合的过程中,牙套就有一种向着相反的力量被往外拔。

并不是所有黏性的食物都会把牙套粘下来,只有当外力的强度大于粘结力,或者说,足够让粘接的部位撕脱开的力量,才会被拔出来。

比如大白兔奶糖,金丝猴,喔喔,牛轧糖还有吃播们带货的那些高粘度糍粑等等...

如果牙套发生脱落,只要内部的牙齿没有问题,是可以粘回去继续使用的。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注意。

很多人发现牙套脱落了,习惯用纸巾包裹保存起来,可是到了诊所才回想起,那坨纸早就被当成废纸丢了。

结果只能重做,这代价过于惨重了吧。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清洁干净以后,用药瓶或者小盒子储存,保管好再带去找牙医。

也不建议重新放回牙齿,这个时候牙套还没有粘合,看似牢固,很可能在下一次咀嚼时再次被带出来,弄不好就“See you tomorrow”。

最后还是啰嗦一下,牙套被粘下来,只是少部分会出现的问题,不能完全避免,所以做过牙套的你,尽量回避这类高黏性的食物。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