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堅持將人生第1部小說寫完|零基礎寫小說系列4(創作保障談) 打開心結 工具保障 念念不忘 同行夥伴 周密準備

《夜深微雨暗香浮》是10天的零碎時間完成的。


作爲人生第一部寫完的小說,意義重大——給自己種下“你也可以”的信心。


要知道,在往前十多年時間裏,有3部小說創作夭折在手裏。


這一次,終於實現“0”的突破,體驗了一把完整的小說創作快感。


對於新手來講,“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如果你也想知道如何才能堅持到底,那就不要錯過下面 發憤的草莓 給你支的招——


打開心結


你可能一開始就認爲,小說是一種非常棒的文體。而我一開始卻討厭它:


小說擰乾了,可能不過一兩句話的道理,何必用一個故事去感受?太浪費時間。


小說更多是含含糊糊的,“它到底告誡啥”,千人千種說法,不像科學那樣清晰明確。


經年曆事,漸漸地才終於明白——


我總覺得人是被道理說服的,但真正能打動一個人內心、觸發行爲改變的,往往不是多麼對的道理,而是真實和場景、鮮活的故事。深入地說服讀者,是小說能達到的效果。


我總覺得小說主題應該有唯一的解釋,但閱讀是受衆的二次創作,有時候,讀者會看到作者本身並沒有刻意表達的主題,那又何妨。



魯迅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


哪怕是誤讀了主題,只要從別人的故事裏讀到自己需要的養分,不就有價值了嗎?


生活遠觀是一起華美的袍子,凡是用顯微鏡近看,上面爬滿了菌子。


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真實生活的瑣事、五味雜陳的生活、雞毛蒜皮的衝突,看見生活在盛世太平同個屋檐下每個人的喜怒哀樂。


於是,寫小說的小結打開了。


工具保障


心結釋然,開始動筆。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好的工具事半功倍。


這年頭純粹手寫的精神固然可佳,但如果不用用優質軟件,體驗技術進步帶來的幸福,那如同在洗衣機的年代還在用搓衣板。


你會不會把作品寫在辦公三劍客word裏?我不會。


在文字輸出上,我更喜歡在線的文檔工具。這樣,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啓寫作,不管你在辦公室、家裏還是公車上,不管你用筆記本、平板還是手機。


更令人歡喜的是,現今的在線文檔大多有大綱跳轉功能。只要給每個章節標題加超鏈接,靠着左側的目錄,輕鬆直達對應的章節。



而且一旦在大腦對某章節有了雛形,也可以先跳轉到這個章節,先快速下筆幾句簡單表達,變成觸發靈感的自我提醒,減輕寫作的難度和負擔。


從此,即便小說長如江水,你都能輕鬆駕馭,不會迷路。


若是放在以前,每次要來回看看情節再斟酌,等到文字一多,拖拉進度條的耐性就沒了。堅持寫小說本已容易,加上工具礙事,還拿得起什麼興致。


除了寫作工具,還要感覺靈感工具。比如,閱讀軟件。



以前,想學習優質的小說,你得去圖書館搬幾本大部頭來啃啃,在書桌上擺出一座大山,多費事!


即便不去圖書館借,快遞員把一堆書送到你家裏,也極可能翻不到你想要學習的樣板,還浪費了一大堆錢。


有了存儲着海量書籍的閱讀軟件,你不用隨時隨地背那麼重的書在身上,就像24小時帶着圖書館,開啓淘金式學習,吸取前輩的經驗和創意。


電子書閱讀行業的發展,給寫作帶來了春天般的滋養。


念念不忘


在這10天寫作當中,每天除了繁重的工作和回家陪娃,心裏裝的全是這部小說,生怕半途而廢。


爲什麼會有那麼強烈的寫作慾望,因爲和設定了目標有關係。


在個人的5年人生規劃中,我曾經許下在合適的時機完成一部小說的願望,立了個flag。


有了這樣一個念頭、盼頭,我會不知不覺去關注和創作小說有關的信息


比如各類課程、書籍。偶爾聽一聽,翻一翻,不知不覺中積攢了技巧和創意。


2019年底,無意發現《穿越泰姬陵》的作者納蘭若儀竟然在我們小城市裏,馬上二話不說奔向她的分享會去。




老師建議,新手從短篇、中篇開始寫起,不要一開始就想要征服長篇。


她對個人創作歷程的總結對我是莫大的激勵,再有幸加到她的微信,更是每天可以捧在手心的勵志榜樣。


有了這樣一個念頭、盼頭,相當於有一個核心問題繞在你心裏,在潛意識醞釀。


每時每刻於 大腦後臺運作,又不會讓大腦感覺那麼費力,它是放鬆而舒適的。


某一刻,當潛意識跟某一個路見之物、書上觀點碰撞出火花,接續間斷誕生思想結晶。一開始,每一個都很短很小,等到慢慢成長,可能就是偉大的創意。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等到2020年9月製作月目標時,感覺創作小說的泉水噴湧欲出,再也剎不住車了。


於是在月目標裏,鄭重地寫下“完成小說”的計劃。


沒想到,還真的就在那個月完成了。



同行夥伴


光是空喊口號,孤軍奮戰只會失敗。


開始小說寫作的人,如果正好有個熱心腸的親戚、朋友、老師、上司,真是佔盡了先機。


在完成小說的前三個月,我發現身邊的朋友開始寫小說,還是日更那種。


每天追朋友的小說,都特別期待故事主人公後面的命運怎麼樣。但小說故意跟你玩似的,總在最緊要的關頭戛然而止。


那種被吊胃口的感覺,和追劇有點像。每天巴不得下一集的上架。



看名家的經典作品,你只會覺得,寫作是他的本領,望其項背,高山仰止,學不來的。


看朋友的作品,和看名家的小說還不一樣。因爲和朋友比較熟悉,你會驚訝——


原來,和自己過着同樣生活的一個人,能用看似有限的閱歷寫出如此豐富的世界。

 

原來,即便現實中不存在,每個人也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精神江湖,拔劍四顧勇闖四方。


那段時間,我就這麼眼睜睜地看着別人日更了100天,而我在小說寫作上巋然不動,內心愧疚。



愛默生說:“我們人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有人能逼我們做我們能做到的事情。”


朋友的日更就是一種另類的“逼”。我不停地問自己:爲什麼我不行?


最後,我告訴自己:我也可以!


被身邊朋友激勵的之後,我終於動筆了。


是的,在寫作堅持上,你需要朋友。藉助吾輩同儕之力,攀上目標高峯。


周密準備


在哪裏摔倒,就在哪裏爬起來。掉過的坑,是我們的護城河。


曾有寫小說半途而廢的經歷。這次,我在開始動筆前先反思,把風險降到最低,避免重蹈覆轍。


回顧以前爲什麼會失敗,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清楚背後的創作機制和流程是怎麼樣的。就好像你看見一道美味佳餚放在眼前,但不知道它是從食材如何做出來的。


所以,慢慢地找尋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讀讀王安憶的《小說家十三堂課》,翻翻符合口味的小說作品,利用各種開會、等車、坐車的碎片時間充電,不斷地找感覺,糾正不少原有的錯誤觀點。



以前,總以爲寫小說是“腳踩西瓜皮,踩到哪裏滑到哪裏”的過程,憑靈感去寫。現在,我相信世界上凡事皆有套路,即便是看似需要感覺的寫作。


以前,總以爲小說一定是靠情節取勝。現在,我知道,短篇小說不一定需要豐富的情節,更靠營造的氛圍,那種合上書卷還有一種悠悠縈繞人心、說不清道不明的回味。


以前,總以爲寫小說是攤開白紙,一個字一個字開始。現在,我認爲,除非特別有毅力的人士,否則還是用用卡片式的填空寫作法,必將大大降低創作的難度。


作爲新手,有時會邊寫邊懷疑自己寫得很爛。但是,不要去想那麼多,只管往下寫就是,否則你可能連一頁紙都寫不下去。也許當時覺得糟糕,但第二天一看,又可能會發現,修改幾下又變得還不錯了。


除此之外,我會在每天當中爲創作挖出一段時間。一般選擇在早上起牀後,爬起來就寫,即使那一天狀態不好,也要打起精神寫滿2000字,藉此形成一種規律性。這方法是向牛人學習的。


要知道,村上春樹在寫長篇小說期間,每天清晨起牀用五到六個小時寫作。一旦開始動筆,每天一定要寫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雷打不動。


爲了給自己打雞血,我用創客貼設計了個人小說的封面圖,再把文稿打印在後面。看着漸行漸厚的作品,全然只有一顆向前衝努力完成的心。



回想起來,那密集創作的10天是難忘的,除了每天繁重的工作,還有下班回家陪娃以外,心裏都惦念着這部小說。


最終成型的作品合計5萬字,平均下來每天有四五千字的產出,令自己十分意外。


完成小說後,我常常想,在短視頻方興未艾的時代,寫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當公衆號等各種寫作平臺的點擊率日漸冷淡之後,靠什麼保障自己寫作源源不斷的動力?



後來,我終於找到答案:


對於作者來講,寫作是在這個浮躁的世界、短視頻時代裏,給自己創造“心流”體驗的一種獨特方式。


讓人忘記時間、無視世界,全神貫注,全情投入,本身即是一種獎賞。



俄國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曾講過一個“金薔薇”的故事:   


巴黎的一位老清潔工,每天深夜用一個小小的篩子,把從首飾作坊裏收集回來的塵土簸來簸去,篩出那些隱約可見的金屑粉末。


日積月累,積攢的粉末鑄成一小塊金錠,再打成了一朵金薔薇,送給了一位對生活懷有夢想的貧窮少女。   


其實,每一個難忘的瞬間,每一點深邃的思想,每一次心靈的躍動……就像這金粉的微粒。   


如果我們除了愉悅自己,還能通過精心的尋覓,篩洗,熔成金錠,鍛造成美麗的金薔薇來,獻給未曾謀面的讀者,那便讓寫作成爲更有意義之事了。


- End -

作者:發憤的草莓,乾貨新書《現在就幹》作者,專注時間管理與媽媽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瑣碎的生活變成像遊戲一樣好玩。家有2寶,上班之餘耕耘公衆號“發憤的草莓”,每天5點晨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