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在盯着分數,別漏了培養這個特質,孩子未來職場的關鍵力 學霸都有內驅力? 娃有沒有內驅力看手氣? 有內驅力是優質人生的底氣

2020年疫情期間,北京師範大學做了一個“居家學習”的主題調研。


本以爲大家最擔心的是,教師能不能用好線上教學技術。但結果卻顯示,學生在家學習沒動力,不夠自覺,纔是最大的焦慮。


學生在學習上不夠積極主動,我們不想看到。但這個問題古往今來都有。只是過去有老師眼睛盯着,有學校環境約束着,掩蓋着。


由於疫情開啓了遠程教學,自主權交到學生手上,積極主動性不足的問題立馬突顯出來。


積極主動的人是怎麼樣的?


知道某些事是自己該負責的,願意主動擼起袖子幹,而不是沒有外力作用下,就變得懶洋洋、萎蘼不振的狀態。


講得術語一點,積極主動的特質體現在做事有“內驅力”。



學霸都有內驅力?


有內驅力,那肯定學霸就是咯?不用天天催作業,上學後不用管,自己會努力上進。

 

不一定。


不少學生在高中時非常努力,最終考上了名牌學府。結果進了大學之後,突然就不努力了,天天打遊戲。


有的是遇到學習挫折,本來以前總能考第一,結果還掛科,乾脆自暴自棄;有的是認爲“我都已經考上重點大學了,算是學業有成”,就放鬆了自我要求。

但再深聊一層,就會發現他們中很多人並不是學習真愛者,只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靠着技巧和運氣拿了高分。


還有,碩士高才生,畢業後連書都不看一眼;音樂特長者,鋼琴過了九級,考完便不想碰這個樂器。


外界壓力消失,他們就放棄,是內驅力不足。



娃有沒有內驅力看手氣?


有人說,孩子是不是內驅力的型號,看手氣看運氣,別人家的孩子就是不用催,積極主動地做事。


不對,天下不會直接掉下完美寶寶,都是要家長有意識培養。


最好在一個特別的年齡階段,在10歲以前,是父母影響力的窗口期,最好還是4歲以後。

 

因爲,小小孩沒辦法吸收這個心智營養,10歲以後的孩子開始“不那麼聽話”,受同伴、外界影響更大。


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內驅力,太值了。


往小處講,減少精力耗費,未來可以當個“懶”爸媽。


作爲一個二寶媽,始終在琢磨一個問題,怎麼樣以後不用總爲孩子操心,咳咳。


這樣,有點個人喘息的空間幹喜歡的事,而不是除了娃以外就沒別的精神寄託。


那就是讓他自己有內生力量生活、工作、學習,不用家長拿條鞭子在後面追,像擠牙膏一樣擠一下動一下。



有內驅力是優質人生的底氣


往大里講,積極主動的人在未來有競爭力。


1.不確定性時代,毫不焦慮


有一項美國的調查研究,對部分美國人2015年目標的執行情況進行統計。


以減肥目標爲例,一週以後,能上健身房和堅持節食的剩下75%,兩週後剩下71%,一個月後剩下64%,六個月後剩下46%,一年後還能堅持的,大概只剩下10%。


也就是說90%的人沒辦法一下子達到目標預期理想。


正如俗話說,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怎麼辦?


對於孩子來說,現在小升初爲了教育公平採用搖號的方式,不一定讀上理想的初中。在這種環境下,怎麼辦?


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能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更多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甚至十八線小城。周圍的環境比較安逸,你又想積極上進,怎麼辦?


環境不理想,有內驅力的人,仍然會主動積極努力,不被周圍環境影響和同化,纔有機會達成目標。


2.物質豐滿時代,內心幸福

 前年回母校參加大學畢業10週年聚會,跟輔導員聊天,她說這幾年學院每個年級都有那麼一兩個學生抑鬱症。


她說是每一年都有,很奇怪,而以前帶我們這一批學生時,壓根沒這種現象。不知道爲什麼現在數量越來越多。

抑鬱症學生情緒低落,覺得生活沒有意思,只能暫停學業去治療。


我們學校是一本重點院校,能考上的,還算大學以前比較用功,本來前途一片光明,有盼頭。即使這樣,也會覺得生活沒意思。


學生中有這種現象,職場人也有。《2020大衆心理健康洞察報告》指出61.98%中國職場人正在經歷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其中一類是“無意義感”。


61.98%的受訪者認爲自己的工作沒價值,成就感低,認爲工作沒有意義。


這是怎麼了?


以前,人們盯着怎麼樣纔能有足夠的物質養家餬口,沒空想那麼多事。


現在物質豐盛,基本的生存需求滿足之後,精神上卻迷茫。


特別是孩子生活條件更好了,父母和祖父母合起來幾套房,翹起二郎腿就能享受前面幾代人積累下來的財富。

衣食無憂者,開始思考更多的事情——人生追求點什麼,人生的意義感,工作的意義感是什麼。


想不通,就懵了。


積極主動的孩子,更善於在人生裏尋求盼頭,精神不空虛,內心更幸福。


3.人工智能時代,隨遇而安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說:


“今天的孩子在中學或大學學到的大多數知識,等到他們四五十歲的時候,都會變得無足輕重。”


未來,有很多現在無法想象的新興職業會出現。

前不久“兩會”,也描摹了未來5年的樣子,人工智能,數字中國,創新驅動......看得心潮澎湃。


以後的發展趨勢,職場更需要創造力、想象力、同理心的人。


不是傳統的閉着眼睛聽上面指揮、當個聽話的螺絲釘,能機械重複工作就可以。


現在我們特別重視教育,尤其是孩子的分數。同時也要看到,他們面臨的大考不是高考,而是生活本身。


高考結束時,孩子才18歲,後面的路還長着,考驗還是海量的。


這樣,註定作爲父母的我們沒辦法當直升機,鋪設一條平坦的路。


只有孩子積極主動面向生活,纔會動腦筋想辦法,不抱怨不氣餒,從容應對未來紛繁複雜的人工智能AI時代。


正如一輛好車,性能再優,如果負責動力的馬達壞了,跑不起來,你是瑪莎拉蒂沒用。


一個孩子,如果智商很高,很聰明,卻又懶洋洋,對生活沒有積極主動的熱情,被時間老人推着走,那是相當可惜。

 

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主動性,成爲一個有內驅力的人呢?


傳統上調動用的方法是蘿蔔加大棒——獎罰分明。


但事實上,這種方法在學術界引起了爭議,因爲用的都是外部的推力,持久性值得商榷。


培養內驅力,一定還有更加靠譜科學的方法。下一次,我們繼續來探討這個話題。


(未完待續)


- End -

作者:發憤的草莓,乾貨新書《現在就幹》作者,專注時間管理與媽媽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瑣碎的生活變成像遊戲一樣好玩。家有2寶,上班之餘耕耘公衆號“發憤的草莓”,每天5點晨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