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勤奮,是你不會勤奮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都會產生一種錯覺:自己明明很勤奮,比起身邊的人,每天時間都排的很滿,不停地學習、看書、記筆記。但是爲什麼花費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資源和精力,總是比不上有些人呢?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牢騷: 01 你看,小李上課也不認真,下課光玩,但考試從來沒有下過前五。 02 王**就靠一張嘴,領導也喜歡,下邊管的人還聽話,他的工作幹得咋那麼輕鬆。 ······

時間一長,就會有這樣的錯覺:我難道真的不是這塊料?咱的腦子就是笨!


今天,學習古典的《超級個體》專欄,學習到了關於效率金字塔的概念。

概念:學習效率金字塔

學習效率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1946年,由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它用數字形式形象地呈現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的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有多少。

這個金字塔模型將學習的方式分爲七種:聽講、閱讀、影音圖像、示範演示、小組討論、實際演練(學踐結合)、馬上應用/教會別人。金字塔的右側是平均學習保持率,這個專業概念我們簡單來理解就是這七種形式的學習,能夠真正掌握,將知識內化於己的最佳方式是理解應用教會別人,依次往塔尖遞減。

這個金字塔模型中可以看出,學習要達到高效率,就是要主動。金字塔中間有一個粗線隔開,善於觀察的人都能夠看到:線條以上是被動接受,線條以下是主動學習。我們再詳細的來分解一下:

01 聽講(5%),如果是課堂,動用的是耳朵、眼睛;如果是音頻,動用的僅僅是耳朵。這樣的方式,你是跟着被人的節奏,被帶着走的。而且別人講話的過程是一個線性的延續,跟不跟得上節奏其實對每個人來說還有差距。
02 閱讀(10%),動用的是眼睛。不乏有一些人只追求數量,看中閱讀的速度。僅僅是閱讀,效率也不高。當然閱讀不失爲一種學習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也有高階,後邊另外起主題再說。
03 聲音/圖片(20%),調用的是眼睛、耳朵,只不過會更加形象一些,生動一些。
04 示範/演示(30%),調用的是眼睛、耳朵、也會有鼻子,會有一些身臨其境的模擬場景,或者經驗觸動的情緒變化。
05 小組討論(50%),調用的就多了,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說、肢體的動作、別人說了以後自己還要進行判斷,判斷後還要繼續進行交流。
06 實際演練/做中學(75%),把學到的東西用在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中,邊學邊檢驗,變成適合自己特色的方法,並且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成效。
07 馬上應用/教會他人(90%),這一條和上一條的區別在於要教會他人,讓別人理解,讓別人馬上能用上,讓別人在實踐中驗證以後覺得,哇,真是這麼回事!除了這個區別還有一個區別就在於“馬上”這兩個字。
這兩個字的關鍵在於:以問題爲出發點,馬上就能用到實踐當中去,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這又是另一個主題,單獨進行詳談。</pre>


思考:爲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

同樣的,在古典的文章中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一步的分析。提出了一個概念叫隱性知識

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也較靜默知識,是顯性知識的對應概念——顯性知識指的是可以通過文字、圖表、公式、手冊等表述的知識。這些知識很容易在個體之間傳播。而 隱性知識則是一種策略性的元知識 ,是“如何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個人信念、看問題視角和價值體系等專家自己都沒有覺察的隱形要素。

所以,基於這個概念,其實前四種學習方式的對象僅僅只是顯性知識,就是讓你能夠用感官直接感知到的;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解決問題的,就需要學到真本領——運用的能力,即內化於心、不可言說的隱性知識。而隱性知識的獲取,就需要不僅調動感官、還要調動肢體、調動思想,全身貫通。


行動:三步走

結合古典提出的三個技巧:

01 多感官 看一遍、聽一遍、說一遍、畫一遍、做一遍 02 進入好的圈子,好的社羣,找到好的導師 03 費曼技巧

首先,先要搞清楚我們學的內容是什麼

這個過程,在選好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需要多花點時間。把內容搞清楚,而不是僅僅知道個概念。在這一部分,有好多大家在介紹如何做學習筆記。之前自己也總結了一篇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83171152bbed 方法不一,但是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重要的是要喫透,調用眼耳口手,在實踐中去檢驗。

其次,關於圈子

關於圈子,有一個網友在古典的留言中寫到:利用知識做到一定的成就,圈子就來了。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字面意思看,它是被動的。就是說你要自己不斷成長,到一定程度就會有圈子來容納你。我倒覺得這句話應該主動來理解,我們知道自己當前處在一個什麼層面,就應該主動去創造圈子,通過主動聯繫高手、主動參與話題評論、主動利用現有條件搭建來實現。

01 看一本書,覺得不錯,多看幾本同類型的或者多看幾本同一作者的書,瞭解這個領域,瞭解作者,想辦法與這個領域的牛人,作者進行聯繫,在獲取顯性知識之後,進一步獲取隱性知識。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02 現在的網上課堂、專欄,都有評論區,多看看評論區裏的精華留言,與互聯網那一段的高手進行交流,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回覆,說說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幫助自己提升。 03 利用現有條件。值得就是自己周圍的人,有些話題適合在家庭這個環境下、有些話題適合朋友之間、有些話題適合工作中的同事,不要怕,就把自己當成專家來進行傳播,獲取他人的反饋。

最後,費曼技巧

古典將它具體化爲一張紙工具,就是如何有效實施第七種學習方式的有效辦法。

首先,煞有其事的起一個標題,中心思想就是解決一個問題,傳達一個概念和方法。其次,要有對象感,就想象着白紙就是自己要傳達的對象,有一種對象感和交流感。第三,遇到坎,寫不下去,翻書再進行查閱。最後,要簡潔,要不斷的去修改自己的用詞、用語,語言方式。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你的意思。

這個方法就是自己加深學習的一個過程,用手中的筆,爲自己組織語言,梳理邏輯,幫助思考。更爲重要的是,這是即時的反饋,紙面上的字就是自己思維的延伸,在這裏能發現自己學到了什麼,還有哪裏不理解,當前的文字水平代表自己的表達水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