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榮強亂彈《論語》陽貨篇19:天何言哉?

文/樊榮強

《論語·陽貨十七》第19節: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說,我不想說話了。孔子說“無言”,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無語”。孔子也是一個有脾氣的人,有學生調皮搗蛋、不努力學習、不尊重老師,孔子生氣了,很無語,說“老子不想說話了!”

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他膽子很大,敢頂撞老師。老師說不想說話了,他還要追問老師,質疑老師,他說,“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意思就是:老師,如果你不說話的話,我們又能從你那裏學到什麼東西並且傳授給別人呢?子貢在這裏說的“小子”指的就是學生。

孔子雖然說“予欲無言”,我不想說話了,但是,他還是沉不住氣,有學生跟他擡槓,他不擡回去嗎?不擡回去也顯得太沒有水平了。於是他大聲地喊:“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說了什麼話呢?這是一個反問句,天什麼話也沒有說,但是它依然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你看,“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也就是老天爺雖然不說話,但是,一年四季照樣往復運行,百物照樣生長。最後孔子又一次大聲地喊:天何言哉?老天究竟說過什麼話呢?沒有啊!意思是,哼,子貢你這個傻小子,老天不說話,天地萬物照常運行,我不說話也一樣是在教育你們。

孔子在這裏用了類比的方式講道理。天不說話,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老師不說話,學生也可以學到知識。

中國人講話喜歡類比這種方式,雖然有時候挺牽強,但是,聽的人覺得有道理,容易被說服。雖然這樣做往往會陷入詭辯。比如《禮記》上講:“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雖然說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皇帝,一個單位只能有一個絕對領導,一個家庭只有能一個說話能作最終的人,但是,這跟“天無二日”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最後我想講講一講,爲什麼孔子認爲不說話也能教育學生呢?雖然孔子沒有直接說明,但我總結出有三個原因:

第一,身教可以代替言教。不說話還以用行動來做示範,還可以用行動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第二,不教之教。不教就是你有問題向我請教,我不教你,我不理你。這時候你能學到東西嗎?也能學到東西,你學到的東西叫堅強,叫忍受,叫教訓,叫自強不息。所以我們講要感恩那些拒絕你的人、打擊你的人、傷害你的人。

第三,老師作爲一個規則制訂者,把規則制訂好了,學生自己按照規則學習、行事,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就像老天爺把規則訂好之後,雖然不吭聲,但是“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一樣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