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

創業初期,團隊內部合夥人如何分配股權?

步入成長期,公司如何用股權激勵高管、員工?

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如何做股權設計?

互聯網時代的三大人才趨勢

有的投資方做風險投資時,投了90%的資金,最終佔了10%的股份。背後反映的是互聯網時代的人才趨勢之一:人力的資本化,團隊更加值錢!

1、人才的移動化

人才快速移動,很多國企、外企、民企都遭遇到留人難的問題。

2、創業的大衆化

創業大衆華的原因很多,第一,政策的支持,比如國家的雙創項目,“大衆創新,萬衆創業”,第二,創業門檻降低。

3、人力的資本化

人才與資本一樣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在人力驅動型的公司,人才的價值甚至超過了資金的價值。

互聯網時代股權激勵的三大特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股權的話題,包括創業者和投資方。傅盛說:“創業者只懂產品是不夠的,還要懂股權。”徐小平說:“人生最悲哀的事情是,年輕時不懂愛情,創業時不懂股權。”任正非說:“華爲能夠走到今天,得益於分錢分得好。”這三個人談到的共同話題就是股權激勵。

1、人力資本價值的重要性

從公司生產要素的角度來說,大家最早關注的都是土地、房產等。進入後工業時代,資本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到了互聯網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成爲了公司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事業能不能成功主要靠的是人才,特別是核心人才。

所以,在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本的重要性越來越大。

2、人力資本價值的不確定性

人力資本價值的不確定性是指:人才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同時人才的變數也越來越大。

比如公司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招進了一個CTO,希望他未來能爲公司創造價值。但是,這個人是否能創造巨大的價值,是否會在創業的過程中離職都是有很大的變數。

3、人力資本規則的專業性

《公司法》解決了貨幣出資的股東如何分配股權的問題,但是沒有解決人力資本的激勵和約束問題。

也就是說,《公司法》、《公司章程》解決了大家出完資之後的原始股權比例問題,但是沒有解決出完錢以後的進入機制、退出機制、調整機制、控制機制的問題。這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就需要人力資本越來越具有專業性的規則。

只有把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結合到一塊,纔有可能把公司做大。

動態激勵模式下,只要項目靠譜、團隊靠譜,公司有無限的可能性。

所有的股權分配方案,不能去考驗人性、挑戰人性,而要尊重人性、順應人性。

一般投資機構在投項目之前,一般會做盡職調查,包括團隊、財務、法律、商業模式、股權結構等。

達成股權結構設計共識

在討論股權分配之前,應該先達成共識,大家彼此能夠理解、認可、尊重。如果合夥人的價值觀、創業理念等達不成共識的話,方案就永遠落不了地。

首先,投資方與經營團隊需要就“公司是做大還是做小”達成共識。毋庸置疑,大部分都是想把公司做大的,否則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喫利息。

1、靠誰去做大

達成做大的共識之後,就要考慮靠誰去做大的問題。

資本本身不會增值,反而會不斷貶值。投資方出的錢,得靠經營團隊去做大。只有把貨幣資本和活性的人力資本結合到一塊兒,纔有可能做大。

2、如果股權分配不合理,能不能做大

如果股權分配不合理,則不利於公司做大。比如前面的案例,投資方佔股權的三分之二,經營團隊佔三分之一,這個模式比較挑戰人性,也比較考驗人性。

3、投資人顧慮什麼

投資人與經營團隊要互相理解。投資方需要理解經營團隊的需求和顧慮,給他們一定的控制力。經營團隊需要理解投資方其實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因爲未來能不能做大有很大的變數。

三、初始股權設計的兩種模式

初始股權分配有風險投資模式和動態激勵模式兩種。

1、風險投資模式

1)風險投資模式的步驟

①經營團隊內部股權分配

第一步是不考慮投資方,經營團隊內部來分股份,比如六三一的股權比例。當然一開始也不能把股權全部都透支完,還要預留十個點做團隊激勵,這部分可以暫時由大股東代持。

②投資人進入

內部股權分配完之後,投資方再進來。比如早期公司投後估值1000萬,投資方出了200萬,運營團隊的股份要同比例稀釋,也就是都乘以80%。

2)風險投資模式的前提條件

這種模式,做VC(Venture Capital)的專業投資者通常是能接受的,但是對於一些企業家等個人投資者來說接受度不高。

VC投項目是有很多前提條件的。

首先,他們對項目的門檻要求很高,對團隊的成熟度要求也比較高。

第二,這種風險投資機構相對比較專業,他們只投自己看得懂的行業。

第三,風險投資能接受高風險、高回報。如果一家基金總共投了100個項目,70個死掉了,20個能夠通過併購或者上市退出,10個半死不活,最後的投資收益可能還不錯。

但是,一般的個人投資方不太能接受這個模式。

首先,他們的錢都是自己的,不像VC那樣是募來的。

第二,他們可能是公司的高管,但不是專業做投資。

第三,他們希望每個項目都有投資回報,不能接受投的項目中有80%都死掉。

3)公司蛋糕能做多大

這種模式下,經營團隊佔80%的股份,投資方佔20%的股份。如果項目和團隊都很靠譜,這種模式就具備無限的可能性,但只適合專業的投資機構。

2、動態激勵模式

股權分配的第二種模式是動態激勵模式。

1)動態激勵模式的大體步驟

①按資分配

第一步,所有的股東按照出資比例來分股。股東在金錢面前都是平等的,所以一共300萬的投資額,投資方佔股三分之二,精英團隊佔股三分之一。

但是這個模式對經營團隊沒有激勵,所以就有了下一步:動態激勵。

A.如何理解動態激勵

比如公司早期的存量價值是300萬,如果公司存量價值翻了5倍(變成了1500萬),可以拿出20%的股權對經營團隊做定向激勵。

如果公司的存量價值翻了10倍(變成了3000萬),可以再拿出20%的股權對經營團隊做定向激勵。

如果公司的存量價值翻了20倍(變成了6000萬),可以對經營團隊再增發20%的股權激勵。

B.動態激勵的目的

如果增量價值足夠大,按照公平合理的規則,經營團隊應該成爲大股東,掌握經營的主動控制權。

C.動態激勵的具體操作步驟

每次調整20%分爲兩個步驟。第一步,所有股東的股權被稀釋20%,包括投資方和經營團隊。第二步,增發的20%股權按照經營團隊內部的股權比例分配,投資方不參與。

最終經營團隊的股權還是增加了,因爲投資方被稀釋出來了。當然結果對投資方和運營團隊來說都是共贏的,因爲大家都會賺錢。

D.動態激勵的結果

原始的股權分配方案是投資方佔三分之二,經營團隊佔三分之一。動態調整三次之後,經營團隊佔比三分之二,投資方佔比三分之一。

E.不能一直動態激勵下去

從技術上來講,可以持續進行動態激勵。但是,經過三次動態激勵之後,目的已經實現了。如果繼續調整下去,其實對投資方是不公平的,因爲投資方畢竟承擔了很大的投資風險。

2)動態激勵的三大優點

①投資方有安全感

大部分投資方是能夠接受在未來公司蛋糕做大的情況下,把一部分股份稀釋給經營團隊。但是不能接受公司還沒做出來,就已經把自己的大量股份分了出去。所以,動態激勵模式下投資方比較有安全感。

②經營團隊有動力感

只要經營團隊能夠把公司經營好,把公司價值做大,按照大家一開始達成的遊戲規則,經營團隊就有可能當大股東。所以,這種模式下經營團隊也有足夠大的動力感。

③蛋糕做大,各方有價值感

對於經營團隊來講,他們當了公司的大股東。對於投資方來講,股份更加值錢了。所以,如果公司真能做大的話,其實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大家都有價值感。

3)公司蛋糕能做多大

這種模式下,只要項目靠譜、團隊靠譜,其實公司有無限的可能性。

四、股權設計的不可逆性

很多創業的團隊會認爲,早期大家對未來價值都不清楚,討論太多的股權問題會傷感情,等公司做大了以後再說。

其實等公司做大了以後,很多事情很不好說,比如西少爺、真功夫、萬科這些股權紛爭的案例,都是股權設計的不可逆性造成的。

公司估值或價值的放大,其實是人的預期、人的慾望、股權調整的成本、股權調整的難度的放大,所以最終結果一定是船大難掉頭,完全不可逆。

五、股權設計的四個提示

1、方案比文件重要

對專業人士來講,任何一套方案都可以出文件,但關鍵是把方案先做對。比如上面的案例股權方案可以做出十個出來,每套股權分配方案都可以對應一套文件。

2、共識比方案重要

比如動態調整的模式就兼顧了雙方的預期和顧慮,雙方都理解對方,能達成共識。如果達不成共識的話,就算專業機構出一百套方案,最終也沒有一套能落地。

3、人性比共識重要

所有的股權分配方案,不能去考驗人性、挑戰人性,而是要尊重人性、順應人性。比如動態調整的股權激勵就很順應人性,經營團隊考慮了投資方的預期和顧慮,投資方也考慮了經營團隊的預期和顧慮,最後是雙贏的結果。

4、價值觀比人性重要

所謂的股權設計,不是給對方“埋雷”、“挖坑”,設計對方,而是從公司長治久安的角度,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則來做的。

貨幣投資與人力投資

貨幣投資的特點總的來說是:一次出資到位;價值可量化;價值可驗證。人力投資的特點總的來說是:分期出資到位;價值不好量化;價值不好驗證。

互聯網時代的股權激勵具有的人力資本價值的重要性、人力資本價值的不確定性、人力資本規則的專業性的特點。所以,一家公司的發展不僅要貨幣投資,還要人力投資,這兩者背後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股權解鎖機制的設計

人力資本的佔股,通常需要適當的解鎖機制來進行分期到位。具體分期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互聯網技術類公司通常分四年解鎖。以下四種模式都有公司在用,所以要結合自身公司做合適的選擇。

第一種模式是每年解鎖四分之一,四年解鎖完畢。假如一個合夥人出資10萬現金,分得10個股份,每一年只能賺得2.5的股份。也就是說,合夥人的貨幣投資再加上4年的人力投資才能讓自己股份全部解鎖。

第二種模式是第一年解鎖0%,第二年解鎖50%,第三年解鎖25%,第四年解鎖25%。這種模式第一年不解鎖任何股份,可以防止員工只工作一年就離職的情況。

第三種模式是解鎖逐年遞增的模式,第一年解鎖10%,第二年解鎖20%,第三年解鎖30%,第四年解鎖40%。這種模式有利於股東長期投入人力,因爲如果股東只工作了三年就離職的話,就會有將近一半的股份拿不到了。

第四種模式是工作滿一年,解鎖25%,而剩下的75%在三年之內,每個月解鎖1/48。

股權解鎖機制的設計方法論:人力資本的佔股,通常需要適當的解鎖機制來進行分期到位。具體分期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互聯網技術類公司通常分四年解鎖,有四種模式可以做參考。這四種模式都有公司在用,所以要結合自身公司做合適的選擇。

如何做好內部創業股權設計?

對於成長型企業,股份的空間比較大,股權增值有很大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公司可以在體制內做激勵。

但是如果公司歷史悠久,存量價值比較大,已經過了高速成長期,甚至變成了夕陽產業,在體制內做股權激勵就會比較被動。

這時候對員工來說,股權的認購成本很高,買入的難度和門檻很高。此外,員工拿到股票的比例很低,公司又沒有成長性,所以股票也賺不到錢。

因此,對於這類公司要採取創新的激勵模式,也就是體制外的激勵模式。第一種可供參考的模式是碧桂園的項目跟投制,也叫事業合夥人制度。

一、碧桂園的合夥人制

1、激勵模式

碧桂園是一個房地產公司,也是一個上市公司,面臨股權激勵的難題。爲了激勵團隊,碧桂園把下面的房地產項目公司變成了一個激勵的主體,讓大家一起去投單個的房地產項目。

以往這個項目都是母體公司全部投,但現在這種方式讓項目的資金來源變得多元化了。

假設一個項目需要一個億的投資成本,這部分有三方一起來投。

第一部分是碧桂園集團上市公司絕對控股,比例不低於85%,也就是8500萬。

第二部分是總部管理層投資公司強制跟投所有項目,比例不高於5%,也就是500萬。

第三部分是區域管理層投資公司只強制跟投本項目,比例不高於10%,也就是1000萬。

此外,對於總部和當地項目經營團隊還有最低的投資下限。

1)總部管理層強制跟投員工認繳份額:

① 集團總裁、聯席總裁出資不低於1500萬元。

② 集團董事出資不低於1000萬元。

③ 集團副總裁出資不低於500萬元。

④ 集團總裁助理、職能中心負責人出資不低於300萬元。

⑤ 集團職能中心副總經理出資不低於100萬元。

⑥ 集團部門總經理出資不低於50萬元。

⑦ 集團部門副總經理、“涅槃計劃”人員,按萬元爲單位資源出資,出資額不高於50萬元。

⑧ “未來領袖計劃”人員及項目總經理培訓班畢業生出資額不高於100萬元。

2)區域管理層強制跟投員工認繳份額:

① 區域總裁對轄下的每一項目出資不低於80萬元。

② 區域營銷負責人對轄下的每一項目出資不低於20萬元。

③ 區域投資負責人對轄下的每一項目出資不低於20萬元。

④ 區域財務負責人對轄下的每一項目出資不低於5萬元。

⑤ 項目總經理對自身管理的項目出資不低於50萬元。

⑥ 項目營銷負責人對自身管理的項目不低於20萬元。

⑦ 項目投資跟進人對自身跟進的項目出資不低於10萬元。

2、模式評價

1)碧桂園集團公司絕對控股

項目的股權結構中,總部投85%左右,是絕對控股,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項目本身是資金、資源驅動型的,需要重度資金投入,即便把比例開放得很高,高管也未必投得起。

第二,對房地產項目來說,雖然經營團隊很重要,但是從項目核心競爭力來說,資金、資源的重要性更高。

第三,碧桂園長期做房地產,各方面管理已經很成熟了,更多的是成熟業務的複製,而不是新的業務創新。所以,核心競爭力大部分還是在集團公司層面。

2)區域管理層投資公司比總部份額高

從項目的股權結構來看,區域管理層投資公司的投資比例比總部要高,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與總部管理層投資公司相比,當地的經營團隊與結果直接相關。

第二,碧桂園的模式要求總部高管跟投全國所有的項目,但是當地的經營團隊只用參與當地運營的項目。所以,從單個項目來看是當地經營團隊投資的錢更多,但從總金額來看總部高管投資的金額更多。

3)激勵團隊的責任心

碧桂園CFO吳建斌曾說過:“老闆看重的不是跟投資金池的大小,而是這些錢背後的責任心。”

碧桂園本來就是上市公司,有融資的渠道。所以,碧桂園項目跟投制的出發點不是融資,而是激勵團隊。大家投了錢之後,就成爲了公司的股東,成了利益共同體。

二、完美世界的內部孵化模式

完美世界是個遊戲公司,曾在美國上市。後來與國內一家公司合併,也面臨團隊內部激勵的問題。

1、激勵模式

完美世界的內部激勵是分四個階段進行的:員工階段、工作室階段、獨立公司階段、資本運作階段。

1)員工階段。在創業早期,產品等各方面都不成熟,沒有特別的激勵,只是正常發工資。

2)工作室階段。如果產品有營收、利潤的話,總部會做一個獨立的工作室,給到團隊30%的項目分紅,但還不是一個工商登記的法人。

3)獨立公司階段。如果這個項目和團隊越來越成熟,總部會把這個項目變成獨立的項目公司。在這家公司裏面,經營團隊最多可以佔到49%的股份。

4)資本運作階段。到了第四個階段,項目越來越成熟,團隊也越來越成熟。在項目具備獨立資本市場價值的情況下,集團公司會變成財務投資方,甚至支持經營團隊當大股東去控股。

2、模式評價

一般來說,股權分配要公平合理,但是公平合理也要有動態的變化。

在公司早期的時候,投資的成本和風險都是集團公司承擔,所以,母體公司當大股東,甚至不給股份都是公平合理的。但是,經營團隊貢獻的增量價值會不斷增加,分的股份也應該越來越多,甚至控股,這纔是公平合理的。

當然,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內部創業的項目與集團公司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需要慎重使用這種模式。如果內部創業項目更多的是產業的協同,包括一些現有資源的變現、投資、回報率的話,可以考慮使用這種模式。

三、芬尼克茲的裂變式創業

芬尼克茲的創始人是宗毅,在他早期創業的時候,曾因一個核心高管的離職,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後來,宗毅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支持員工在內部創業,發展出了裂變式創業的模式。

1、激勵模式

1)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經營團隊,佔比25%,其中經營團隊的總經理佔比10%。第二部分是母體公司,佔比50%,其中宗毅和張利各佔25%。第三部分是集團公司內部高管和員工衆籌的,佔比25%。

2)現金出資與分紅模式

①現金出資

現金出資是按照股權比例來進行的。假如啓動一個項目需要100萬的話,經營團隊出25萬(其中總經理出10萬),集團公司投50萬(創始人宗毅和張利各25萬),另外25萬在集團公司(含關聯公司)衆籌。

對於出錢的這個模式,集團公司的理念是“用人民幣選出來的纔是德才兼備的人才”、“用人民幣投票才叫真愛”。

②董事會3人

董事會有三席,其中母體公司的宗毅、張利各佔一席,經營團隊總經理佔一席。

③分紅模式

假如項目一年賺了100萬,其中50%,也就是50萬按照股權比例強制分紅。其中30%,也就是30萬留存下來,作爲創業滾動發展資金。剩下的20%,也就是20萬用於經營團隊的定向激勵(不參與經營的衆籌股東除外)。

2、模式評價

芬尼克茲模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以下四個因素有關:

第一,老闆和員工有很強的信任基礎。

第二,裂變項目未來現金流可能還不錯,但是成長性未必會特別高。如果是幾百倍增長的話,這種模式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

第三,經營團隊沒有外部更低成本、更好的融資渠道。如果有更好的融資渠道,而且集團公司也沒有提供額外資源價值的話,經營團隊很可能就尋找外部融資渠道了。

第四,母體公司需要跟經營團隊有業務關係,並且能提供其他資源支持。

所以,項目如果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話,這種模式就是不合理的:

第一,經營團隊實力很強,有其他成本更低的融資渠道。

第二,項目有很大的成長性,未來的增量部分主要是經營團隊創造,早期資金只是很小一部分。

第三,項目與母體公司的核心能力、核心資源距離很遠。

四、愛爾眼科的合夥人計劃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是知名全球連鎖眼科醫療機構,也是一家上市醫療機構。爲了激勵團隊,愛爾眼科做了合夥人計劃。

1、激勵模式

愛爾眼科的合夥人計劃設置了兩個基金。第一個是上市公司參與發起的產業併購基金,這部分資金有基金管理機構、愛爾眼科、外部槓桿資金三部分組成。第二個是團隊持股平臺,上市公司的關聯公司會作爲出資方之一,其他部分由公司的核心高管出資。

由產業併購基金和團隊持股平臺組成的資金,一起去投這些單體的眼科醫院,投資的過程會分兩步:

第一階段是間接持有這些眼科醫院的小部分股份,但不控股。

第二階段是根據眼科醫院未來的業績情況區別處理。如果達不到預期的業績指標,會繼續保留原始持股狀態。如果運營很好,達到業績標準的話,會通過併購方式控股這些眼科醫院。

2、模式評價

愛爾眼科的合夥人計劃對團隊、資本、公司來說,都是有利的,利於互相價值的創造。

1)對團隊

首先,這個模式給經營團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創業平臺,有資金、資源等各種條件。

其次,這種模式還有很好的退出通道,如果項目做得很好,上市公司會按照一定的PE值(Price earnings ratio,市盈率)把項目收掉。

注:PE值(利潤收益率) = 價格/每股收益

2)對資本

首先,愛爾眼科已經上市了,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是很不錯的投資標的。

第二,如果眼科醫院業績很好,上市公司就會收購,有了很好的退出通道,財務投資方在上游募的資也更加安全。

3)對公司

第一,資金槓桿。從統計數據看,愛爾眼科用4.18億,撬動了外部資本122個億。

第二,快速複製。人、錢都到位了,愛爾眼科成熟的商業模式,可以提高門店複製的速度。

第三,風險隔離。業績好的進行合併,業績不好的就不合並。所以,合併進來的都是正資產而非負債,做了很好的風險隔離。

第四,市值管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併購進來的體外優質資產,可以放大上市公司本身的市值。

歷史悠久、存量價值比較大的公司,可能已經過了高速成長期,甚至變成了夕陽產業,要做股權激勵,可以採用體制外的激勵模式。

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鑑,比如碧桂園的項目跟投制、完美世界的內部孵化模式、芬尼克茲的裂變式創業模式、愛爾眼科的合夥人計劃模式。

當然,每個股權激勵模式都要討論在什麼情況下合適,什麼情況下不合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