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每日1000字无意识写作训练(节选篇)

这两天正在看今年的第十八本书《蒋勋说红楼梦》第五辑,是走马观花的那种看。之前看的《红楼梦》只有四十四回是浓缩版的,阅读体验很不好,和童年时代看的有隔阂有出入,有一种严重断链的感觉。


其实还是心有不甘,在抖音看了蒋勋老师讲的关于《红楼梦》的教育美学觉得很感动,是我不曾接触到的视角,这个想法不止一次地进行复述。连续看了两本《蒋勋说红楼梦》,大抵是喜欢上了老师的讲课口语风格亦能文字化的形式,这种美是非常博学的美,即蕴含着无限的人生哲学也是最儒雅美好的处世态度。


我想我就是被这样的一种姿态深深吸引了,从而走上了探寻红楼真谛的美学之路。儿时看《红楼梦》电视剧,有点讨厌贾宝玉,觉得他是那种见谁爱谁之人。


影视表达和文字表达是不一样的层面,我对影视所呈现的美的理解是表象的,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可以看一辈子的书呢?因为我们到了不同的年龄段对书中的人物的理解又不同,能看出不同的新意来。


儿时我喜欢林黛玉讨厌薛宝钗,因为林黛玉是真性情,能轻而易举把感性和脆弱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容易引起共鸣。薛宝钗是非常健康美丽智慧的角色,她是被众星捧月的,这样的人吸引不了贵族家庭里长大的贾宝玉,换句话说她不需要贾宝玉。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是有心疼的成分在里面的,他对她的爱是怜爱。如今有些阅历的我再回过头来正视这本书里的情爱,其实是能理解和接受的,能够对一个人产生这种情感大抵逃不过一个宿命论。


蒋勋老师尤其偏爱贾宝玉,赞叹林黛玉,我有时会忘了这是一部小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错以为书中的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书中的每个人物描写都十分典型,栩栩如生过目难忘。


我忘了创造这些角色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中年男人,他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他运用不同的思想维度创造的,这是何等惊人的才情和创作。


曹雪芹才是余秋雨老师口中所述的明清五百年文脉中唯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豪,五百年里戏剧和小说走上了巅峰期,而那时期真正的代表作品却只有一部撼动了千年文化史的《红楼梦》。


蒋勋老师讲述了这本书文字背后很多的知识典故,能间接增长读者的知识面。老师说《红楼梦》被曹雪芹反反复复修改了十年,十年里一这本书不断地被重新抄写,修改一次抄写一次,这种毅力可想而知。


老师说敏感和感性的人大多是不长寿的,糊里糊涂一些反而大智若愚。这句话对文学爱好者和一些终身写作者是一个极好的鞭挞,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每个人需要做的修行。


他讲妙玉在贾府供养的石庙里修行面对不同阶层的人显示出的分别相,从她嫌弃刘姥姥用了寺庙的茶杯厌恶到要丢弃时,老师说妙玉需要继续修行。


又如,蒋勋老师在讲王熙凤的泼辣算计阴狠时,他说得最多的是因果轮回,王熙凤做得最好最有口碑的一件事就是善待了刘姥姥,她的女儿后来因此因祸得福。


我觉得蒋勋老师最偏爱的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从美学的角度不断地挖掘他们潜在的美好。我觉得很有意思,值得继续往下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