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自我勇於更新

挑戰自我 勇於更新

——教師勇氣更新系列講座(2021第12期)鄭劍春:人工智能對當代教師角色的挑戰

文/徐立華

對於機器人課程和人工智能課程我真的是不瞭解,但是通過鄭劍春老師的講座,我對機器人課程和人工智能課程對教育的影響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一、機器人課程和人工智能的教育功能

鄭劍春老師說,學習機器人不僅對學生學習模式產生影響,更是優質的學生活動資源,他提倡在教學中廣泛應用這種資源。
他從課程融合、學生活動、學科建設、教材開發、師資培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意識幾個方面講解了機器人課程和人工智能課程的教育功能,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對這兩門課程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我也從鄭老師的講解中認識到了目前自己學習的PBL項目化學習的類似教育功能,教育都是爲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服務的,他們都是幫助學生成爲更好的自己,讓他們成爲真實生活中的自我獨立而又善於合作的人,所以在機器人課程和人工智能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所涉及到的各種鍛鍊和學科知識都會促進學生自我探究、積極合作、不斷改進、勇於創新,所以鄭老師說它們是優質的活動資源。進一步思考,其實很多課程融合的活動都可以成爲這樣優質的教學資源,關鍵是我們如何利用好它們,激勵學生進行活動。

二、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


鄭老師認爲:計算機的普及改變了教學中黑板與粉筆的歷史。人工智能大數據讓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更加多元化。教師的角色、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要隨之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課程的組織者、學習的指導者,是價值觀的構建和人生的指路人,是新課程的開發者。


新的技術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我們不能再固守着傳統的教學模式繼續教授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新時代的學生,他們的信息來源非常廣泛,他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他們的現代信息化能力已經超過我們,我們如何在這不斷髮展、變化的時代浪潮中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節奏、更好地陪伴學生們成長,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鄭老師說,我們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價值觀的構建和人生的指路人,藉助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融合多學科知識開發課程,才能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

三、機器人課程和人工智能課程對教育的影響

在人工智能時代,信息多元化使學生的水平差距增加。基於這樣的學生狀況,鄭老師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首先教師要探索教育的本質,瞭解學生心理的發展,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這一點我個人認爲尤爲重要,因爲作爲教師不瞭解學生心理的發展,就不懂得如何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不知道如何和學生建立起情感的連接,沒有情感的紐帶,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會達成共識,向共同的方向發展,也因此常常會出現矛盾和問題,這也是教師和學生關係中常見的難題。
我是教職業中專的學生,他們的年齡段是16到19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特別愛面子,他們的身體趨向於成熟,而他們的大腦卻處於未成熟的易衝動的感性期,所以男孩子經常會因爲一些原因發生肢體衝突,最初我對此因爲不瞭解也不理解,在他們出現衝突後進行教育,聽到他們保證不再犯錯誤了,心裏就認爲下次一定不會再出現類似事件了。可是,結果卻不是這樣,下次他們還會同樣拳頭的速度超過了大腦的思考速度,我會生氣、擔心和焦慮,當耐住性子和學生們心平氣和地好好溝通後,他們告訴我真實的感受,漸漸明白了他們的心理,事發當時情緒不在控制範圍內,就想武力解決,但是在事後又常常後悔,知道自己過於衝動,可是下次還會不自覺這樣。這樣的心理也是他們這個階段的正常現象,因爲他們的身體發育在大腦的理性控制功能完善之前,當了解了他們的心理之後,就能理解他們了,也不會只停留在粗淺的說教層面去解決問題了。
*爲學生開放性的教學資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課程設計要體現學生的參與度,在參與中要展示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關於這一點上我認爲開放性的教學資源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只有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是開放,是多元的,是有層次的,是可以從不同角度探究的,學生纔可以全員參與進來,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和天賦進行自我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有切入點,都可以進的來,學得進,學得來,學得到。
*發現學生的潛能和愛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有着千差萬別的個性差異,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的不同之處,鼓勵他們挖掘自己的潛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放下包袱,敢於嘗試。
*在學習中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用邏輯和常識去思考。或許是因爲考試和成績的壓力,很多時候我們當老師的過於追求標準的答案,這樣無形之中束縛學生了學生的思維和創意,漸漸讓學生不再敢於真實的表達自我,也抹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當學生到了高年級階段,即使老師怎麼努力,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也是呈遞減趨勢的。
*活動設計要體驗過程和思維特點,學生要學會思考,而不是獲得結論。重點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溝通、交流思考以及自信和價值觀。這一點是我非常喜歡的,作爲老師我最感動的時刻就是當學生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合作和探究的過程中,而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思考、交流和討論鍛鍊他們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通過合作讓他們體驗到參與的快樂,通過展示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在探究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這樣的活動設計才能讓學生賦能,促進他們的成長,過程就是收穫,結果只是一個小結。


通過看鄭劍春老師的講座,讓我從課程的角度重新思考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也促進自己進一步深入思考,作爲一線的老師,我真的要有勇氣去踏出打破自己以往模式和固定的框架的束縛,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設計活動,整合課程,更新自己,突破自我。

文章鏈接:

https://community.merculet.cn/community-app/h5/signin-achieve/article-details?uat_short_name=NSeed&act_id=5880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