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慮從何而來?

      教育焦慮從何而來?

      1.來自貧富差距懸殊!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往前推三四十年前,貧富差距不大,教育焦慮幾乎就不存在。高等教育那時候還是精英教育,考上大學是幸運,因爲是小概率事件,反而不會引發大家的焦慮。這就像購彩票中大獎,極少聽說哪位因爲沒有中獎而寢食不安。如今貧富差距大,尤其互聯網社會,一切都變得可視化,都說“眼不見爲淨”,可處在“小屏”時代,無處可逃,想不看都不可能。

      2.來自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好的國家,教育焦慮普遍少。也就是說,即便混得多差,日子還是蠻好過的。如果是那樣,用得着焦慮嗎?

      3.來自教育分層!上的學校不一樣,收入差異大,就會引發焦慮啊。好學校意味着高收入,那就卯足勁考好學校唄!

      4.來自內卷化!焦慮如果不轉成行動,那也就說說而已。關鍵是首先有人站起來了,後面的人看不見,也不得不站起來,結果看得沒有更清楚,反而站得辛苦。這就是劇場效應!

      之前的教育沒有覺得累,那是因爲教育競爭僅僅停留在校園內部,沒有家長加入,更沒有校外培訓機構的惡性競爭。

      家長一旦加入,競爭就變得不夠純淨,畢竟家長背後的資源千差萬別,而不是純粹的孩子之間的競爭。拼爹拼媽的時代,父母的捲入,增加了不可控和不確定,所以家長的焦慮是難免的。心塞心累!

      校外培訓機構無非是家長卷入的一個媒介和路徑,是劇場效應中的“凳子”和“梯子”,就看誰的資源好。有關係有背景的找名師,無關係有經濟基礎的砸錢上培訓班,經濟水平差一些的找大學生家教,最無助的低層老百姓只能拼孩子自己了。

      哎!一地雞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