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有溫度的(續)

      週一的一篇文章《教育,是有溫度的》是我四年簡書經歷中,反響最爲熱烈的。讀者紛紛爲這位老師點贊,同時感慨孩子們能遇見這樣的老師多麼幸福!讓我最爲感慨的是,簡書背後的一條評論。原文如下:

      “感恩感謝!文中的班主任就是我們現在的班主任[愛心][愛心][愛心]。正值青春期的少年,現在經常說:‘不好好學習,對不起他親愛的老師!’是什麼力量能讓所有的孩子們在短短兩個月的相處中對一位老師,如此信服~唯有愛,且是真愛,大愛!感恩遇到如此有愛的老師,每天被愛引領着,滋養着,踐行着!”

      看來是現在班上的家長讀到了這篇文章,有感而發!這位老師送走今年的畢業生之後,並沒有按照慣例從初一帶起,而是選擇了從初二帶起。我也做過班主任,一般來說,大家願意從新生入學開始帶班。因爲從頭開始捋更容易,中途接班,往往還有別人帶班的痕跡在,多了一層困難。

      從評論區這條評論來看,這位老師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俘獲了這批少男少女的心。我特別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或許可以採取田野式調查,探尋一個優秀班主任是如何煉成的。

      更沒有想到的是,昨天這位老師跟我反饋,班上一些家長看到這篇文章之後,沒有跟老師打招呼,直接就從網上下單了我的書《學習好其實並不難》,每人一本,讓她非常感動!我這樣說,貌似有做廣告之嫌。我更願意的解讀是家校配合,最好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學校老師單方面的事情。記得我之前文章提到過的創辦芭學園的李躍兒老師就特別強調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理念必須一致,家校理念一致,教育成效自然顯著。爲了踐行這個理念,芭學園舉辦系列家庭教育講座和沙龍,努力將家長的教育理念與巴學園的理念一致起來。家校理念相悖,五天的學校教育有可能被週末兩天的家庭教育抵消。

      不說了,一生之中能遇到好老師是幸運的。我更想討論的是,關於愛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一直強調,關係勝於教育。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我要是喜歡某位老師,我的這門功課差不了。反之,我要是不喜歡某位老師,我的這門功課好不了。道理很簡單,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關係好,老師說得每一句話都能入心入腦。如果師生關係交惡的話,雞飛狗跳,反目成仇,哪來的成績可言。甚至,有些傻傻的孩子拿自己學習成績去“懲罰”老師。說來可笑,這些傻孩子還是中了感性的毒,以爲自己不好好學就能懲罰老師。所以說,教育是有溫度的,人是講究感情的。沒有愛,教育無從談起。

      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何嘗不是?然而,有些家長卻非常無腦,總是用學習去虐孩子,結果孩子厭倦了學習,母子關係還留下一道裂縫。

      昨天有個家長在微信上留言:“我同事給我推薦的您,說您特別厲害。我跟你說說我兒子的情況,就是上了三年級之後換了班主任。然後,現在就是作業不寫,怎麼說都沒用,老師發火也沒有用。卷子後面空白,特別牴觸閱讀理解和應用題。當然,一二年級學習也不怎麼樣。但是今年開始就牴觸得挺厲害,也不哭不鬧,就是磨嘰。”

      明眼人都知道,孩子的磨嘰是對媽媽的被動攻擊,是無聲的反抗。每一個磨嘰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着急上火的爸媽。我說:“感覺你的親子關係不對頭,估計你也脾氣急。”果不其然!這位媽媽回覆說:“我前幾天爲了治他不寫作業,罰他一直寫到凌晨四點半,不準睡覺!寫完才睡。最近揍他揍得比較厲害,然後發現,揍他也沒用,完全油鹽不進了。”

      哎!我說啥好呢。如果教育一個“揍”就能解決,真是辱沒了孔子和教育。都說,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其實,這個觀點也就最近幾十年流行起來的。獨生子女政策之前,中國的家庭教育基本處在自然狀態,但是從來不缺優秀母親。這些母親有可能大字不識一個,卻能將孩子培養得好好的。說白了,也沒有那麼複雜,孔子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角度提醒我們不應該做什麼。另外一句話“己所欲施於人”則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對待他人。說白了,洞察人性即可!

      回到前面提到的文章背後評論區家長的一句話:“正值青春期的少年,現在經常說:‘不好好學習,對不起他親愛的老師!’”這纔是高手!讓我想起古人的一句話“赴蕩蹈火,在所不辭!”我向來以爲,劉備的智商不如曹操,然而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讓人爲他賣命(馭人之術),甚至在他過世之後餘威仍在。“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作爲父母,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來報恩,那也得有恩可報啊!你如果天天揍孩子,有可能養育之恩都抵消了。透過孩子眼角的那個恨,如果還沒有覺察,此人悟性太差!

劉啓輝,青島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已出版暢銷書《學習好其實並不難》《其實你不懂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