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統一 協調發展

真實統一 協調發展

——《教學勇氣》之教學與真我

文/徐立華

教學與真我

讀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對我來說是有難度的,所以經常是處於讀了一點就放下的狀態,一直沒有堅持連續閱讀,但是今天讀到教學與真我這部分內容時,感覺自己深深被吸引,也被觸動,反覆思考文中“好的教學來源於教師的自身認同和完整”的意義,何爲自身認同?何爲完整?如何做到自身認同與完整?帕克.帕爾默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詮釋和舉例,他說自身認同是一種發展的聯繫,在這種聯繫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祕的自我:自我成長中所有的一切,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遭遇在其中,使自己成爲內力和外力運動着的交匯,這一切的一切不斷聚合在我們成其爲人的永恆的奧妙中。
我思考着帕克.帕爾默先生對自我認同的解釋,也開始反思自己在生命成長和教學生涯中的經歷,我在教學中做到自我認同了嗎?作爲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迫於生存的壓力,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陪伴、管理我的童年,作爲家中的第一個孩子,我是在懵懵懂懂的自我想象和摸索中長大的,心裏一直在尋找一種安全感,天生的好強讓我不斷做出各種努力渴望被關注,被認可,被支持,我常常羨慕那些被父母愛護的幸福溫暖的孩子。當我成爲一名教師,開始教農村的孩子,我的這些特點和經歷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體現爲我強烈希望我的學生要自強,要獨立,要自愛,要活出更好的自己,現在想來這些會不會給我的學生壓力?會不會因爲我將自我的期望轉嫁給我的學生讓他們承擔了額外的負擔?這或許也是我們和學生們常常不能同向發展的一種矛盾,我認爲好的,我認爲對的,我所希望的,或許未必是學生們認可,未必是學生們接受的,也未必是學生希望的。
我接受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了嗎?還是我一直和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做着頑固的抗爭?我的這種不斷糾結的狀態是否會帶給我的學生一種隱性的影響,讓他們也無法接受完整而真實的自己?教學勇氣,或者再進一步說生而爲人的勇氣是來自哪裏呢?我覺得就像帕克.帕爾默先生在這部分的標題中所說的那樣,應該來自於真實的自我。讓我感到困惑的是,我不清晰瞭解全部真實的自我,我也不知道有時候自己會潛意識地在逃避着什麼,一直以來自己堅持不斷學習是否是在藉助於外部的力量去尋找內部的自己?還是自己不敢直面內心真實的自己?怕看見自己心裏的自私、怯懦、軟弱和自己認爲不對、不好的部分?
帕克.帕爾默先生說,無論怎樣我都是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特點能夠朝着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時的內在聯繫中發現。一步步走來,在不斷追求更好自己的過程中,我選擇的賦予生命活力的方式的內部力量是什麼?曾經我被問及過,“是什麼力量讓你克服了各種困難,一直堅持努力走在持續學習和自我提高的路上?”最初聽到這個問題時,我是蒙的狀態,我一遍遍思考着這個問題,我找不到明確的答案。我之前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也沒有向自己的內心深處去探尋過,忙碌而緊張地不斷行走,卻忘記停下來問問自己出發的目的。我是完整的嗎?我能在生活中和教學中做到完整嗎?我做不到始終如一,也做不到完整統一,我是矛盾的,也是變化的。我很願意接受自己好的方面,但是對於自己不好的方面卻常常很排斥,帶着一顆評判之心,不斷地評判着自己,也評判着別人,糾結於對錯之間,現在想想,我排斥的部分也是真實的自己,是不能分割出去的一部分,所以只有面對和接納,並在此基礎上提高和改進自己,讓自己完整協調,生機勃勃。
帕克.帕爾默先生說基於一個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認同是優秀教學核心的整合狀態。在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中,編織一張如此具有凝聚力量的網,把學生、學科和自我統統編織到一起,使每個人生活經歷的每個重要線索都得到尊重。這樣一部內部整合的自我,才能建立優秀教學所依賴的外部聯繫。如何實現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認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不管是站在課堂上,還是處於社會的不同位置,唯有真實統一,才能促進我們穩定協調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