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十識(3)

所以第⼋阿賴耶識有染、淨之分, 有漏爲染,⽆漏爲淨。 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就是有煩惱。(圖:今天你⼜漏了啥?) “漏”含“有漏泄”和“漏落”⼆個含義: ⼀、貪、嗔等煩惱,⽇夜由六根⻔頭漏泄流注⽽不⽌,叫做漏; ⼆、有煩惱使⼈漏落於三惡道,也叫做漏。 所以,有煩惱之法都叫做有漏法, ⽽世間的⼀切有爲法,都是有煩惱的有漏法。 前七識不分染、淨。 因爲阿賴耶識爲本識, 其餘七識都叫做“轉識”, 都由第⼋識所轉⽣。

因此阿賴耶識單獨分開爲⼆:染、淨, 再加上前⾯七識,就成了九個識。 淨化到⼀定程度的是第九庵摩羅識。 如果沒有⼊庵摩羅識,就⽆法脫離輪迴。 庵摩羅識也稱爲阿摩羅識、阿末羅識, 譯⽈清淨識、⽆垢識、真如識等, 爲“攝論九識”中的第九識。 

在佛性是真如本識,此爲⽆垢識。 因爲由本識前導,所以由本識來彰顯, ⼊於內境第九識當中。 如果想要彰顯佛性本質,⼀定要⼊於第九「庵摩羅識」。 ⾄於第⼗識, 唯識宗只有⼋識學說沒有⼗識學說。 

⼗識是密宗學說。 

唯識學增設了“末那識”“阿賴耶識”展開爲“⼋識”。 阿賴耶識被看做爲根本識, 前七識均依第⼋識阿賴耶識才得以轉起。 我們從⼀顆種⼦(阿賴耶識),⽣根發芽開花結果(前七識), 最後零落成泥碾作塵(萬法歸⼀), 能否⾹如故就要看我們修⼼養性的程度。 

七地及三果以下名爲阿賴耶識;⼋地以上及阿羅漢、闢⽀佛斷盡⼀念⽆明⽽改名第九識—— 清淨識、庵摩羅識;佛地斷盡習⽓及塵沙⽆明,改名爲第⼗識——⽆垢識、真如。未到佛地, 不能稱爲真如。

阿賴耶識⼀體三名, 像⼥性⼩時候叫⼥孩, ⽣育後叫媽媽, 年⽼後叫奶奶, 三種名稱實是同⼀⼈, 只因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稱謂。 

佛⾔:“諸佛如來, 常以⼀覺(⼗界衆⽣本性之覺),⽽轉諸識,⼊唵摩羅。 

何以故?⼀切衆⽣,本覺(謂衆⽣⼼體靈明虛廓,本來離念,等虛空界,⽆處不遍,即是如 來平等法身)常以⼀覺,覺諸衆⽣。 令彼衆⽣,皆得本覺。覺諸情識,空寂⽆⽣(空:⽆諸相,寂:⽆起滅。⽆⽣:涅槃的真理, ⽆⽣滅。因⽽觀⽆⽣的道理,以破⽣滅的煩惱)。

何以故?決定本性,本⽆有動。” ——《⾦剛三昧經》 修⾏的⽬的, 從向外看到向內看, 再逐步回到⽔的本身並且淨化它, ⼀層⼀層地過濾迴歸本源。 所以不⽤害怕煩惱雜念。 

不⽤怕今天有漏,今天不夠清淨。 因爲這些煩惱、雜念、情緒和修⾏的本體沒有關係, 當然如果你能夠真正樹⽴正⻅,不被牽着⾛的話。 

譬如雲彩, 雲彩在天空之中⾃然地聚、散;⽣起、消失, 如果你說:我要把雲彩驅散, 或者把它固定在哪個位置。 

反⽽⽣起煩惱,做了⽆⽤功。

 所以如果你站在天空的本位, 雲彩聚也好,散也好, 不會影響天空, 和天空沒什麼關係。 和你也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請你睜開眼睛, 重新看看這個世界, 隨喜隨緣,緣起緣滅。 

你會⼼⽣煩惱,因漏⽽染, 只緣身在此⼭中。

實際上,不規範是常態,而變化是永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