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投射性認同

盧老師 認同

投射性認同是指:個體將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分離出來,投射到一個幻想或真實的客體身上。然後,再將這個客體內化。這個過程就是投射性認同。

投射性認同是嬰兒正常發展的一個重要過程。此概念似乎最不易於被初學者理解。廣義上講,“認同作用”意味變得像某人或採取某人的一些特質。爲釐清各種不同的認同作用,弗氏提到自我和客體間各種不同種類的關係。

例如:認同是人們最早時期對另一人或一客體在情感上的聯結。而投射認同即投射到病人想控制的某個人。最經典的投射認同的例子莫過於:“您問出現在夢裏的人可能是誰?她不是我母親。”弗洛伊德注意到“母親”的說法,正是諮客自己而非他人提出的,儘管用的是反向指向的形式,而潛意識提示那就是他母親;把自我的一部分當是他人,或者把他人的一部分當成是自己時,這就是投射和認同的防禦機制。

案例1

能幹的妻子VS.“無用”的丈夫

比如一個在缺少男性力量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女孩,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因爲缺少體驗男性對家庭支撐的機會,於是她學會了“女性必須自立自強,自己幫助自己”這樣的人生信條。

當她長大成人後,因爲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缺少依賴男性、信任男性,或者從男性那裏獲得幫助的經驗,所以在她結婚之後,無意識中她會感覺自己的丈夫是靠不住的,她必須依靠自己努力奮鬥來照顧好自己。

她可能用很多的行爲方式將“丈夫無法靠得住”這個信息投射到丈夫身上去,比如她努力奮鬥,讓自己的能力很強;或者丈夫不管做什麼,她都覺得不滿意,從而削弱丈夫在家庭中的功能;或者當她在生活中遇上困難時,她不相信可以得到來自丈夫的幫助;或者丈夫所取得的成績她無意識中會否認其價值,等等。

慢慢地,丈夫真的就成爲了一個對家庭沒有什麼幫助的人,於是她就越發感覺到無法依賴丈夫的恐懼,於是也就越加努力地發展自己的能力,丈夫被再一步削弱,這就完成了投射性認同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妻子將她的得不到照顧和幫助的恐懼投射給了丈夫,丈夫在一個能幹的妻子面前感受到非常大的壓力,當他不管怎麼樣都無法滿足妻子的期待時,於是他放棄了屬於自己的部分功能,進而妻子在這個關係中感受到丈夫真的是靠不住的,她的預期便成爲了現實。

案例2

嚴格的父母VS.“不成材”的孩子

再比如一對在生活中壓力很大的父母,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生活中會遭受與他們相同的壓力,於是他們對孩子的管理非常嚴格,爲了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步步提升,他們陪着孩子做作業,幫孩子請家教等等。

這看起來是父母在幫助孩子,但更深層父母也投射了很多的恐懼和擔心給孩子,而這個擔心,實質上是在潛意識層面不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創造他自己的生活。

在日常的互動中,人與人之間大量的信息來自潛意識的傳遞,所以孩子潛意識中有可能接收到父母是不相信他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照顧好自己,那他就會一直需要父母的照顧和管理。

這樣的話,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可以一直是有價值的,父母的依戀需要、自戀需要、價值感需要就可以從孩子身上獲得部分的滿足,從而可以緩解他們在社會競爭中的壓力。

在意識層面,孩子會努力學習,完成父母對他的期待,但是在潛意識層面,孩子有可能會阻止自己進步,從而滿足父母的需要。因爲對一個孩子來講,父母是他最愛的人,他會願意滿足父母的期待,哪怕那個滿足是以犧牲自己的真實需要爲代價;或是他只有滿足父母對他的需要和期待時他纔是安全的,纔不會面臨被拋棄的危險。

這就是在很多家庭中司空見慣的一個現象:越對孩子管得多孩子越不成材。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嚴格管理,本身就來源於對孩子自主發展能力的不信任。無法放手讓孩子自主,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發展好自己,孩子在這個不相信的壓力下,也真的抑制了自己的發展,從而證明了父母對孩子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