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未知和恐懼

直面未知和恐懼

爲什麼我們明明設定了計劃,也知道要怎麼做,卻往往都會拖延,乃至失敗、放棄?

很多時候,問題並不是出在挑戰本身,而是我們對挑戰的未知和恐懼。

當你面對一項全新的挑戰時,它就會激活我們位於杏仁核的「威脅識別」系統。在這個系統的作用下,我們會:

  • 1)更容易關注到這件事情的困難和新異性(跟經驗相悖的地方)
  • 2)把這種困難和新異性放大,同時放大失敗的後果,產生災難性的聯想。
  • 3)傾向於採取迴避行爲,來避免直面這種新異性。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會更容易受到恐懼的擺佈,高估挑戰的困難和風險,從而傾向於避開它、拖延它,不去直面它。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我們就很容易落入「帕金森效應」的陷阱:不斷地去做簡單的事情、輕鬆的事情,把最難面對的挑戰留到最後;直到實在沒有時間了,再一口氣去「衝刺」,聽天由命,儘可能縮短「直面它」的時間。

這是一種低效的做法。因爲在你拖延和迴避的過程中,這些想法實際上也在不斷地對你造成壓力,使你一直活在焦慮之中。

簡而言之:對未知的恐懼,纔是導致我們效率和行動力低下的最大制約因素。

因此,一個有效的做法是:在構思成品框架的時候,同時想好: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環節是我從未接觸過的?有哪些事情是可能令我感到棘手的?我最害怕的是什麼?

然後,把它們安排到靠前的位置,優先去處理它們。

也就是說:不是去「縮短」直面它的時間,而是去「提前」這個時間。

舉個例子:幾年前我第一次做線上講座的時候,最擔心的是什麼?我從來沒有直播過,會不會講得磕磕巴巴,很不流暢?

於是我怎麼做呢?我立刻列了個梗概,打了個腹稿,一個人在家開講,練起來。

第一次練習的結果的確不怎麼好,但它讓我明確了一點:最壞的情況也不過如此了,沒有什麼可擔憂的。在這個基礎上,我每練習一次,都是在變好。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慢慢構思主題,打磨內容,一步步去調整。

解除恐懼最有效的辦法是什麼?不是迴避,而是直面。讓自己動手去做最艱難的事情,你會發現它其實也不過如此。

這需要一點點魄力,但是攻克了第一步,後面就是康莊大道。

哪怕你確實做不好,你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思考替代方案和「Plan B」。這些,都比你拖到最後一刻再去處理,會好得多。

<<< L先生說 學習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