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分類法 | 找到你的時間規律,發揮時間的最大價值

1、時間有哪些類型?

先問你一個問題,如果現在你有30分鐘,你會做什麼?你可以暫停2秒鐘想一下。

如果你已經有答案了,那麼我要問你,有沒有考慮過,這30分鐘是在上午還是下午呢?

爲什麼這樣問呢?

因爲,同樣長度的時間,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創造的價值完全不同。

要想充分地利用時間,首先就得了解我們每天的時間都有哪些類型。我們每天的時間可以劃分成三個大類:黃金時間、常規時間和碎片時間。

1)黃金時間

是指一天之中你最能夠集中注意力的大塊時間。適合安排一些高價值、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

這個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是晨型人,最活躍的時間段是上午,中午過後狀態就開始下降;有些人是夜貓子型,從中午開始狀態漸漸提升,在晚上達到最佳水平。

我們可以根據前面記錄的時間流水,總結出完成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段,以及工作時間之外狀態最好的時間段。

2)常規時間

顧名思義就是每天基本固定的時間。比如通勤、喫飯、休息等。

常規時間的時長和時間點相對固定,適合做那些需要動一動腦子,但不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比如在通勤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公交或地鐵上閱讀電子書、學習音頻課程、或背單詞等。

3)碎片時間

是指沒有被安排的無規律時間,比如等車、排隊、等朋友;或是產生變數突然多出來的時間,比如原定1小時的會結果半小時就結束了等等,通過分析時間記錄,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每天的這些碎片總時長其實非常可觀。

利用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時長和場景,完成那些一直想做但總是找不到時間的事情,比如回覆郵件或微信、看文章、看書。

2、如何充分利用時間?

瞭解時間的分類之後,我們就可以從個人時間規律這個角度來分析自己的時間流水,看看自己是否在黃金時間做了不重要的事,是否沒有利用好常規時間和碎片時間等等。

然後,我們就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將我們需要完成的事與這三類時間做有效的匹配,調整自己的時間使用習慣,從而更好地發揮不同時間的價值。

具體來說,可以通過進入深度工作、準備碎片時間清單、養成時間習慣這三個方面進行調整。

1)在黃金時間進入深度工作

找到自己的黃金時間之後,就需要創造條件,讓自己在這段時間裏,進入深度工作。

根據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書中的說法,深度工作指的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能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比如,不受干擾地完成一篇文章;不刷微博不聊微信寫一段完整的代碼;關掉手機整合銷售數據做完幾張圖表等等.....

當你在進行深度工作時,你會發現,自己心無旁,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對時間的流逝毫無知覺,思維飛快運行,手指不停敲擊鍵盤,即便是一項複雜的工作,也能夠快速、高質量完成。

與深度工作相反的,則是浮淺工作,指的是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也能超常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爲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比如回郵件、打印資料、整理文件等工作。當你在黃金時間工作時,如果總是被浮淺工作佔據,那就會失去最寶貴的時間。

所以,我們可以把"高價值陷阱“裏最高價值的事情,安排在這段黃金時間,然後把不重要的浮淺工作直接摒棄或者最小化,從而實現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 首先,我們需要營造深度工作的環境。

有條件的話,找一個安靜的房間,或者是選擇圖書館、咖啡廳等場所。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戴上耳機,暫時關閉手機和電腦的提醒音,隔離干擾;並且告知你的同事們,在這個時間段裏面儘量不要找你。

  • 其次,將浮淺工作授權給他人。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是一位新媒體編輯,每天都會有很多大號來申請,轉載你所負責的公衆號的文章,這就需要你進入公衆號後臺給申請人開轉載權限,由於你負責的工作很多,既要寫文章,又要排版和授權,就會導致效率低下。

這時你可以建議老闆找一位實習生/兼職,專門處理轉載和排版事宜,然後你集中精力寫文章,完全不做其它浮淺工作,保證整體效率的提升。

2)準備碎片時間清單

還記得課程一開始的問題嗎?

如果現在有30分鐘,你會做什麼?

如果你只能想到刷朋友圈,那將會錯失很多可以利用起來的時間。

碎片時間清單就像是一份指南,讓我們知道當下可以做什麼,幫助我們減少做選擇的損耗。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爲不同長度的時間列出場景,以及在這些場景下,可以去完成的事情。

建議你可以列出4種時間長度的清單,包括5分鐘、15分鐘、30分鐘以及1小時。

比如說,5分鐘內的場景,可能包括等電梯、等車、等待別人回覆消息等等,這時候可以做的事情可能包括記錄一下時間流水、活動一下頸部、回覆微信消息等。

再比如,15分鐘,場景可能包括排隊、朋友遲到等,這時候就可以看一篇文章,學習一節圈外課程,進行一次冥想等。

這一個清單,不僅適用於碎片時間,還可以用在常規時間,比如通勤需要30分鐘,就可以從30分鐘的清單裏面,挑選合適的事情來做。

此外,你還可以將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拆分爲多個小任務,在空閒的時間裏完成一兩個小步驟。

舉例來說,如果你從事運營工作,近期需要做一份用戶體驗提升方案,完成整個方案需要5個小時,但你沒有5個小時整塊時間。那麼,你可以把方案做個細分,比如按照用戶使用產品的流程,分成5個環節,這樣每次需要1個小時,完成一個環節之後,你再去處理這一小時中產生的一些用戶溝通消息。

3)養成有節奏的時間習慣

當你明確了自己的黃金時間是在什麼時候,以及爲其安排了高價值的任務,並且爲其他的時間也找到了合適的事情之後,就可以讓它們形成一種節奏。

當你把時間的安排轉化成常規習慣,就可以創造出一種工作節奏,讓你不需要投入精力就可以決定,要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當你養成了時間習慣,熟悉你的人也會尊重你的選擇,在你深度工作的時候,減少對你的打擾。

總結

好,這一小節我們瞭解到時間分爲黃金時間、常規時間和碎片時間三種類型。

結合我們對時間流水的記錄與分析,可以從在黃金時間深度工作、準備碎片時間清單、養成有節奏的時間習慣這三個方面,調整時間使用的方式,提升時間使用的價值。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很多時候突發的任務難以避免,或者是總有很多任務要完成,覺得無法集中精神所以,你需要掌握下一小節的內容,如何搭建一個外部系統,幫助你管理任務和信息。

<<<圈外商科學習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