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 小五色时间管理法

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长久影响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龙生龙凤生凤”一说,西方贵族更是在家接受教育,现代教育专家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经常会拿“这孩子有家教”这句话来表扬好孩子,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当然会产生长久影响。

然而,《教养的迷思》这本书的作者得出的结论却是:并没有,父母不仅不可能对孩子的人格有决定性影响,甚至连长久的影响也做不到。

她指出,在生活中,好父母能培养出好孩子,糟糕的父母可能会教出糟糕的孩子,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这只能证明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性。并提出了一个群体社会化理论。

1.什么是群体社会化理论?

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先天基因,另一个是后天环境。父母对孩子会有影响,但父母对孩子最大、最明显的影响是通过基因遗传的。在后天环境中,又分为家庭环境和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如学校、社区、朋友等。

按照传统的认知来看,家庭环境更重要。然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比起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其他生活环境、同伴等,带给孩子的影响会更大。

这就是群体社会化理论:孩子认同他们的同伴,并依据所在的群体行为规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群体对照使得他们采取与其他群体不同的行为。

需要进一步解释一下“群体”这个概念,指的是“社会范畴”。所谓社会范畴,例如,“女孩”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不是。如果认同“女孩”的社会范畴,一个小孩就会被社会化为女孩。

2.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和在家庭之外的行为会有差异呢?

新认识一个小姑娘,我看她待在成人的饭桌上不太好玩,所以就主动提出带她去酒店的游乐场玩儿。她爸爸跟我说她很内向。后来她跟我去玩儿的路上,跟我说:其实我爸爸不了解我,我只是看着内向。后来,事实证明,她非常地活泼,很勇敢,而且思路清晰动作迅捷。

(1)两个环境,差异很大。家庭环境和外面的环境差异太大了。面对全新的世界,孩子得自己去摸索,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各种关系。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群居动物,天生就会区分你们和我们,对于孩子来说,同龄的孩子是我们,而大人则是你们。对于孩子来说,认出彼此是一种本能,而孩子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规则,这个规则,根本不受大人的控制,这本书里归纳为了三大原则:多数裁定原则、啄食次序原则、组间对照原则。

(3)孩子自己的世界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孩子群体,而不是跟大人成为朋友。相对于得到大人的关注,他们更在乎的,是得到同伴的喜爱。

3.什么是家长爱孩子的正确姿势?

如果你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

那么你可以采取下面三种途径去爱自己的孩子:

(1)帮助孩子更合群更自立。

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就要尽量减少孩子被群体当作负面角色的可能性,要尽可能地让孩子更合群、看起来更正常,或者更好一些,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孩子不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在群体中与别人不一样对孩子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

另外父母一定不要做孩子的拐杖,而要让孩子自立自强,自己去面对这个光彩斑斓的世界。有句老话是:扶上马,送一程。其实家长就按照这个标准去教育孩子即可,千万不要把孩子抱上马,那你抱不动那天,而孩子又依赖你抱的时候,怎么办?

(2)给孩子选择好的环境。在孩子的孩童时期,父母是有能力帮助孩子选择同伴的。环境和同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意义所在。

另外交朋友一定要谨慎,如果学校找不到合适的朋友,通过父母的朋友,也是有机会找到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玩得来的小伙伴们。

(3)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快乐的自己作为父母,一方面,我们应该放下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另一方面,要更重视自己的生活,不要全身心就围着孩子转。

在每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实际上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然后才会是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你可以尽全力成为孩子那样的人,但不要奢求孩子成为你希望他成为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的生活也需要时间。

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读五色图书,过五彩人生!用五色时间管理法,问童年要更多更美的时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