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孫子兵法· 計篇》(8)

【原文】

兵者,詭道也(1)。故能而示之不能(2),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3),亂而取之(4),實而備之(5),強而避之(6),怒而撓之(7),卑而驕之(8),佚而勞之(9),親而離之(10)。

【註釋】

(1)兵者,詭道也:兵,用兵打仗;詭道也,詭詐之術。詭,欺詐,詭詐;道,學說。

(2)能而示之不能:能,有能力,能夠;示,顯示。即言能戰卻裝作不能戰的樣子。此句至“親而離之”的十二條作戰原則,即著名的“詭道十二法”。

(3)利而誘之:利,此處作動詞用,貪利的意思;誘,引誘。意爲敵人貪利,則以利來引誘,伺機打擊之。

(4)亂而取之:亂,混亂。意謂對處於混亂狀態的敵人,要抓住時機進攻它。

(5)實而備之:實,實力雄厚。指對待實力雄厚之敵,需嚴加防備。

(6)強而避之:面對強大的敵人,當避其鋒芒,不可硬拼。

(7)怒而撓之:怒,易怒而脾氣暴躁;撓,挑逗、擾亂。言敵人易怒,就設法激怒他,使他喪失理智,臨陣指揮做出錯誤的抉擇,導致失敗。

(8)卑而驕之:卑,小,怯。言敵人卑怯謹慎,應設法使其驕傲自大,然後伺機破之。也有另一種解釋,是說己方主動卑辭示弱,給對方造成錯覺,令其驕傲。

(9)佚而勞之:佚,同“逸”,安逸,自在;勞,作動詞,使之疲勞。此句說敵方安逸,就設法使它疲勞。

(10)親而離之:親,親近;離,離間,分化。此句意爲如果敵人內部團結,則設計離間、分化他們。

【譯文】

用兵,是以詭詐爲原則的。因而,“能”要使敵人看作“不能”,“用”要讓敵人看作“不用”。“近”要讓敵人看作“遠”,“遠”要讓敵人看作“近”。敵人貪利,就誘之以利而消滅它;敵人混亂,就抓緊時機立刻消滅它;敵人實力雄厚,則須時刻戒備它;敵人精銳強大,就要注意避開它的鋒芒;敵人褊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敵人小心謹慎,穩紮穩打,就設法使它驕傲起來;敵人內部和睦,就離間其關係。

【詳解】

孫子在這裏列出了十二條詭道,大多數詭道的出發點是造成對方的錯誤判斷,引誘對方失誤。

孫子的重要理念是先勝後戰,不勝不戰。那麼忙呀勝算怎麼辦?那就等!然而“等”,並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要主動採取措施,讓對方犯錯誤,從而打破平衡。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記載李世民與李靖的對話,李世民說:“我讀古今兵書,發現關鍵就四個字,‘多方以誤’,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引對方誤判,做出錯誤舉動,把破綻露出來。”李靖說:“對,打仗就像下棋,一着失誤,滿盤皆輸,撈都撈不回來。”

孫子這個著名的“詭道十二法”,的前四種,是隱蔽自己的方法,後八種是利用敵人的方法,這些都是作戰中利用詭道的原則。在敵人貪利、混亂、失去理智的時候,要懂得抓住時機,乘虛而入;對於強大的敵人,就要加強防備,避開他們的優勢,千方百計使他們驕傲、懈怠,並讓他們焦躁、疲憊,從而變優勢爲劣勢,以利我軍行動。




說明:最近我寫的歷史文章,幾乎都被鎖文,沒有辦法,只好暫停一段。爲了消磨時光,我把六年前寫的讀書筆記翻出來,重溫一下。當時對《孫子兵法》的學習思考還很淺薄,現在先複習,找機會再寫深入的體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