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孫子兵法· 計篇》(10)

【原文】

夫未戰而廟算(1)勝者,得算多(2)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3)?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4)。

【註釋】

(1)廟算:古代興師作戰之前,通常要在廟堂裏商議謀劃,分析戰爭的利害得失,制定作戰方略。這一作戰準備程序,就叫作“廟算”。

(2)得算多:意爲取得勝利的條件充分、衆多。算,計數用的籌碼,此處引申爲取得勝利的條件。

(3)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勝利條件具備多者可以獲勝,反之,則無法取勝,更何況未曾具備任何取勝條件?而況,何況;於,至於。

(4)勝負見矣:見,同“現”,顯現。言勝負結果顯而易見。

【譯文】

開戰之前就預計能夠取勝的,是因爲籌劃周密,勝利條件充分;開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的,是因爲籌劃不周,勝利條件缺乏。籌劃周密、條件具備就能取勝,籌劃不周、條件缺乏就不能取勝,更何況不作籌劃,且毫無條件呢?我從這些對比分析來看,勝負的情形就得出來了!

【詳解】

宋人張預說:“籌測深遠,則其計所得多,故未戰而先勝。謀慮淺近,則其計所得少,故未戰而先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人做一件事,尤其是大事,就要事先預測一下它的前景,分析一下它成功的概率有多大,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先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等。多算勝,少算敗。多算就可以打,少算就要小心,多想想,多準備準備,如果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就不要打了。

漢高祖劉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亂和殺死韓信後不久,曾爲漢朝天下的建立作出重大貢獻的淮南王英布興兵反漢,漢高祖問策於門客薛公:“英布曾是項羽手下大將,能征慣戰,我想親率大軍去平叛,你看勝敗會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勝無疑。”

劉邦道:“何以見得?”

薛公道:“英布興兵反叛後,料到陛下肯定會去征討他,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所以有三種情況可供他選擇。”

 “第一種情況,英布東取吳,西取楚,北並齊魯,將燕趙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然後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這樣,陛下也奈何不了他,這是上策。”

劉邦問:“第二種情況會怎麼樣?”

薛公答:“東取吳,西取楚,奪取韓、魏保住敖倉的糧食,以重兵守衛成皋,斷絕入關之路。如果是這樣,誰勝誰負,只有天知道。這是第二種情況,乃爲中策。”

劉邦說:“先生既認爲朕能獲勝,英布自然不會用此二策,那麼,下策該是怎樣?”

薛公說:“東取吳,西取下蔡,將重兵置於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長驅直入,定能大獲全勝。

劉邦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是驪山的一個刑徒,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目光短淺,只知道爲一時的利害謀劃,所以我料他必出此下策!”劉邦連連讚道:“好!好!英布的爲人朕也並非不知,先生的話可謂一語中的!”

劉邦然後親率十二萬大軍征討英布。雙方的軍隊在蘄西(今安徽宿縣境內)相遇後,漢高祖見英布的軍隊氣勢很盛,於是採取了堅守不戰的策略,待英布的軍隊疲憊之後,金鼓齊鳴,揮師急進,殺得英布落荒而逃。英布逃到江南後,被長沙王吳芮的兒子設計殺死,英布的叛亂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

薛公指點劉邦未戰先算,算出英布可以使用的“上策”、“中策”和“下策”,又算出英布必使“下策”。將敵人分析得如此透徹,怎麼能不取得勝利呢?由於未戰而“算”在先,劉邦才胸有成竹地打敗了英布,平息了叛亂。

薛公與劉邦的一席話,周密地分析了劉邦和英布各自的優劣長短,以及天下形勢,計算他們的得失勝負,做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可謂卓越的廟算。

【計篇小結】

  《計篇》的內容,概括說就是“五事七計,十二詭道”。

 “五事七計”,是基本面、實力面、戰略面。“五事”,是道、天、地、將、法,計算比較敵我雙方這五個方面,得到“七計”,七個計算比較的結果: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兵法講廟算,算的就是這“五事七計”,算下來就知道勝負。勝了纔打,沒有勝算就不打,就韜光養晦,繼續準備。準備什麼?還是準備“五事七計”,把自己那七個方面的分數打上去。所以這“五事七計”纔是兵法的根本。贏了再打,廟算算贏了,再興師動衆,到戰場上去見個分曉。

上了戰場,“兵者,詭道也”,纔開始陰謀詭計的發揮,“多方以誤之”,想辦法引對方失誤,這就有“十二詭道”: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十二詭道”,就和三十六計差不多,都是奇謀巧計,都是“招”,最能讓人津津樂道,引發無數四兩撥千斤、花小錢辦大事、貪巧求速的遐思。

但是做任何事業,奇謀巧計都不是本質。劉邦贏了項羽,每一步都有奇謀詭道,但本質還是“五事七計”的全面領先,從入關秋毫無犯,“約法三章”開始,劉邦在政治上就已經甩開項羽幾條街。




說明:最近我寫的歷史文章,幾乎都被鎖文,沒有辦法,只好暫停一段。爲了消磨時光,我把六年前寫的讀書筆記翻出來,重溫一下。當時對《孫子兵法》的學習思考還很淺薄,現在先複習,找機會再寫深入的體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