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和系统

1、什么是维度?

维度,就是座标轴体系下座标轴的数量,多一个座标轴,就多一个维度。因为我们都学习过,所以,看上去感觉很简单。

确实,维度是很简单,但是,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就不简单了。

Point1:高维的信息密度高,信息量大。

由于涉及到信息两个字,如果你能理解什么叫比特那是最好的,就是bit,8bit = 1Byte,1024Byte = 1KB,就是这个比特。比特是信息计算的单位。

举个例子来看吧,同样是四个字:“一二三四”、“刻舟求剑”、“递弱代偿”,给你的感受不一样吧;就算是两个字:“你好”、“苹果”、“熵减”,照样感受不同吧。

因为这里对应的信息维度是不同的,抽象度越高的概念,维度越高(也就是包含的座标轴越多,或者叫视角越多),信息密度越高、信息量越大。

Point2:低维是高维的切片。

这里就涉及到“投影”的概念了,如果你在3-5月份跟我一起探索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你就能充分理解这个概念。

举个例子来看,我们的一生是一个四维空间,有长宽高和时间轴。那么,拍照片,就是一个二维切片(我们忽略照片的高),相当于四维转二维了,那么,这张照片就是人生的一个切片,它记载了那一刻的状态。

Point3:高维在低维上的展开,对于低维的座标系是无限扩张的。

这是最难理解的,但是又是最重要的。假设,有个柔性的立方体(边长都是1米的三维体),现在我要把它压扁,是不是越压它的面积越大?当它被压至二维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

二维没有高度,所以,当高度无限小的时候,面积就会趋近于无限大,而当高度消失的时候,面积就会变成无穷大。面积是二维座标系的度量指标,所以,三维在二维的展开,对于二维的座标系度量指标来说是无限扩张的。

我强力推荐《三体》系列共三本给大家看,三体出现之后,就有了降维打击一说。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个二维的人,你的面积原来只有100平方米,那么,在三维空间里来一个“点”,当它在二维展开的时候,就会有无限大,直接碾压吊打你!推荐你查查啥叫二向箔,就知道三体星人用一个智子可以控制地球科技的原理。

所以,这个时代,你要小心那些你们拥有信息载体一样多(你懂“一二三四”,对方懂“递弱代偿”),但是他的维度要远高于你的人跟你竞争,那很可怕!

2、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一组要素彼此作用、依赖形成的复杂整体。

系统思维就是考虑:输入、系统、输出的一个体系。

而这其中的系统(system)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构成系统的元素、元素的关系/结构、以及系统呈现的功能。

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他组织系统和自组织系统。

(1)所谓的他组织系统,就是被他人设计、建造出来的系统。

由于系统的要素是元素、关系、功能,那么我们通过元素就可以看出他组织系统的特点。我们以计算器为例:

  • 元素:元器件、屏幕、按钮、电池等;
  • 关系: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关系,都是人为设计出来的;
  • 功能:计算。

你发现了么,计算器这个系统(输入是:按下按键,输出是:屏幕显示文字),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个功能。所以,他组织系统有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稳定,必须要靠谱,在输入一定的时候,输出必须是可预期的。

如果他组织系统不稳定,你想想是什么结果?你按下计算器上的1,计算器却爆炸了,是不是很可怕。

(2)自组织系统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外部的有意图的设计,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

先看一个例子:足球场的人浪。

  • 元素:看球的人;
  • 关系:左边的人站起来,再坐下去的时候,我站起来;
  • 功能:出现人浪。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自组织系统。系统科学(复杂系统、自组织科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学科。

“元素关系”和“功能”之间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现象:涌现。这个概念很重要,它指的是:单个元素之间并没有的特点,但是由于极大量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根据一定规则形成的全新特点,这个生成过程叫做涌现。

比如说,一群鸟在一起,飞来飞去但是不会彼此碰到,也不会碰到楼,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这就是系统的功能。但是,功能只是系统涌现的样子,那么是什么样的关系构成的这个功能呢?很多人认为这个关系会很复杂,但是,其实很简单,这个规则叫做Boids三规则:

  • 间隔:避免造成本鸟群的拥挤
  • 队列:保持本群的平均路线
  • 凝聚:跟随鸟群的平均位置移动

鸟群不知道要躲离、不知道要组成什么形态,但是它们就按照Boids三规则飞就好了,就和人浪是一个道理。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规律:表面上看上去复杂的系统,大多数都是由极简的规律生成的。

所以,我们说的“复杂系统”就是多维度的自组织系统。而《跃迁》第四章讲的就是如何用复杂系统的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工具和案例,如果你不能理解复杂系统、涌现,那就很难理解第四章。

那么,把“维度”和“复杂系统”结合在一起,就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自组织系统至少是两个维度的系统,最外层的维度是涌现的结果、里层是极简的规则。

自组织系统=涌现的结果+极简规则

3、为什么有的问题就是无解的呢?

我们来看一个很神奇的句子:


你看句子A和句子B,两个句子放在一起是不是逻辑上是冲突的、是矛盾的?并且这个矛盾是无法解决的,只要这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就有矛盾。

这是个著名的悖论,来自于书籍《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我啃了一年才啃完的书,但是,它极其有助于我理解系统的逻辑关系。这是书中著名的自指悖论。

如果说你没有系统思维的话,你很难弄清楚,究竟是哪里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而站在系统的角度就很容易懂,我们来看:

如果我们用一个边界把句子封装起来,并且为它们起名叫做S1(System1)和S2。那么,在各自的系统内部句子是没有错的,比如说在S1中,这句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是描述了说“下面的句子是错的”而已,同理,S2也没有问题。
但是,为什么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就出问题了呢?

因为它们两个共同构建了另外一个维度的(原来的维度叫单一维度,现在多了一个“组合”维度)系统S3。在S3中,这两个句子突破了自己原有的系统边界,指向了其他的系统,就出现了逻辑上的悖论。

这个悖论,只要在S3的这个简化系统中,就永远无法解决。因此,你可以理解为:一定会存在一些悖论,在系统内是完全无法解决的。

这也就是系统无解的原因,或者就是《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以及《跃迁》中都提到的,第一序改变无效的原因。

4、无解的问题怎么解呢?

既然第一序无效(改变系统内的元素),那么就要考虑第二序的改变,这个改变的原理我们来分析看看。还是刚才那张图:

图片中不仅只有S3,其实还有一个观察者,那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S3和观察者之间会形成一个全新的系统S4,这也是一个升维的系统(增加了观察者维度,这是系统中所不包含的)。
在更高维度的系统S4(图中未标出)中,悖论就有解了,并且解法很多,我随便列举几个:
• 把两个句子的上下位置更换一下;
• 把两个句子横向摆放;
• 删除其中的一个句子。

发现了么?就是系统三要素:“元素、关系、功能”中的“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系统跟着就变了!这就是第二序改变,站在更高维度的系统层级(书中将其称之为“跳出系统”)来看待原有系统,就可以调整原来不可以调整的系统元素的关系,功能就会改变。

这个逻辑引申到问题解决上,就明白了吧,书中P196页提到的四个案例,都可以用这个原理解决了。而这个原理,就是《跃迁》第四章——破局背后的真正原因。

古典老师也给出知识源头——复杂系统了,你会看到,站在源头思考的真正力量了吧!

5、升纬解决问题

在低维系统内成立的事情,在高维里不见得成立,但是真正要解决问题,要去往更高维度里去。

所以说,

  • 如果在某一维度系统中出现悖论,则在该维度下问题不可被解决。
  • 解决方案,只能是增加维度,比如升纬、多个视角和提高层次等。

<<<《易仁永澄·公众号》学习笔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