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沟通、人脉连接

职场沟通和日常沟通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平时常说的要有同理心、学会赞美、懂得倾听等方法在日常沟通中会让你成为一个很受欢迎的人,但是放在职场沟通中,就算做到了这些,还是不能保证顺利完成工作。

职场沟通并不仅仅是说话,它包括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

其中,许多基层员工很容易忽视的有一个关键要素是:岗位的资源和权力。

很多在日常沟通中如鱼得水的人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个因素,才在职场沟通中受挫连连。

全球著名的领导力之父约翰﹒克特告诉我们: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具有“资源和权力”的“互补性与相互依赖性”。

这样的特性,导致职场内部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的“相互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职场内部的有效沟通,正是依靠这样“相互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成每位员工的工作目标,并产生工作绩效的。

所以,在沟通之前,认清自己岗位的资源和权力,明确对方的利益和需求,避免把工作做成了“求别人帮忙”或者“发飙了才会让对方重视”的被动状态。

例如:

小张先要明白自己岗位的权责利,看看是否“荒废”了哪些资源和权力:

权力:办公用品、营销宣传品的请购单上审核签字;如果有员工没有做好费用支出表的日常填报,小张有权不同意他们新采购的请求;
责任:准时向财务部提交部门汇总的费用报表;公司每月账目结算都要靠财务部,如果来不及结算,这些迟交的人都负有责任;
利益:做好了的话可以提升整个团队的办公效率,并且会改善季度部门的互评结果,保证年度费用预算的按时拨付;

人们可能轻易将不遵守行政期限规定的行为自我合理化,所以必须找出那些迟交报表同事在意的事或人,以此为前提进行沟通,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职场沟通不单单指和别人说话,更需要在对话之前了解双方的岗位特性,并采用多信道、多媒介(例如在沟通前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改变、借助第三方)等方式才能实现有效沟通,顺利推进工作。

具体应当如何进行职场的高效沟通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职场有效沟通三步法,一起来解决开篇提到的老大难问题。

1、步骤一:明确沟通目标

《如何在30秒内说出关键点》一书中把明确目标作为沟通的首要原则:

所谓的目标,就是目的、倾向、宗旨、标的、方针和主意。

它是你想达成的状态,是你所作所为的内在原因,是你为了采取有效行动所必不可少之物。

是你参与任何严肃的商业对话,或者采取的任何形式的沟通并且在其中表明立场的决定性原因。

例如,小张的目标是:让员工每个月按时提交费用报表。而不是表达自己的不满,或者纠结怎么写的催收信。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沟通只携带一个目标,并且在沟通的前中后经常提醒自己,本次沟通的目标是什么,否则就很容易被对方的态度、自身的情绪带跑偏,而忘记了最初想要达成的目的。

2、步骤二:分析沟通障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迟迟不愿提交报表呢?

如果你就简单粗暴地归因为大家都太懒惰、喜欢拖延,那就是在通过抱怨别人来让自己避免真正的思考了。

一次有效的职场沟通,需要思考以下几个环节:
1)信息编码:我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自己想让别人做什么吗?

小张想要传达的意思是:让大家准确填写当月的费用支出情况,并在月末最后一天准时提交。

这步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查看提交报表的系统,小张发现这个流程有些复杂,就算每个月都上报,但是有的员工对其中的一些指标依旧不清楚,虽然在催收信中附件了填写说明,但是长长的好几页文档几乎也没什么人查看。

2)信息解码:对方接收到这个信息后会怎么想,TA能准确地解读出我需要TA做什么吗,TA会去立刻行动吗?

小张跟关系较好的小李聊起这件事,小李说大部分人面对费用报表内心活动是这样的:

Q:我还有其它事情要做,这件事重要吗?紧急吗?

A:月末正是忙的时候,这小小的费用表,既麻烦又不太重要,等做了XX再说吧

Q:如果晚交了或者填错了有什么影响?我提交给的那个人态度强势吗?权力如何?

A:没啥影响,貌似还有很多人都没有交;小张性格比较好,不会太刁难人的。

也就是说大家觉得这件事本身做起来比较琐碎麻烦,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不够重视,并且由于小张在以往请购单上几乎都是签字同意的,所以大家并不把这个当成是小张可以说否的一项权力了。

3)沟通渠道:我们沟通的方式和媒介是最有效的吗?

小张用的是邮件首次提醒、然后在微信群内群发再次提醒。

但是,回复的人很少。

4)第三方因素:除了直接沟通的双方,是否有其它因素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后续的行动?

上级领导对此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来没有在大会上跟大家强调过这件事。

只有将这四个环节的问题都梳理一遍,才有可能发现真正问题所在,而不是单纯地抱怨公司流程繁琐、员工懒惰拖延。

3、步骤三:对话关键人物

梳理出沟通障碍之后需要找到能够办成事的人,也就是能够满足你需求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张尝试了以下做法:

  • 表扬标杆员工:有62%的员工每月准时提交报表,这些人的做法有何不同之处?小张了解到最早提交的人都自行设计了一套实时记账法,所以不必积累到截止时间才手忙脚乱,所以,小张邀请他们在晨会上与其它同事分享。

  • 和会计部门的人沟通:报表提交系统的某些环节令人费解,对于特定费用如何归类存在争议,对于某笔费用该分配给哪位客户的规定模糊不清,小张邀请了会计部门的人来给大家做相关培训。

  • 此外,小张与会计部门的主管沟通,建议尽量简化流程,包括预先在报表上填好员工姓名、分发装收据的空信封等。每清除一道障碍,路径就变得更清晰,就会减少大家提交的阻碍。

  • 让那些一直迟交的人找到感觉:没有人会对迟交报表这件事有“感觉”。小张的确用电子邮件催迟交的人,但是当这些人连续6个月都收到同样的邮件,催表信看起来也就不痛不痒了。很多同事可能会误以为,大家都迟交报表,所以迟交行为也就变得可以接受了。人们对于社会规范很敏感,所以小张的电子邮件应该强调这样一点:将近三分之二的费用报表都准时上交了。没有人愿意听到自己的工作表现比同事差。

  • 借助第三方力量

和上级领导抱怨大家总是迟交报表是没有用的,但是跟领导指出:费用报表长期迟交,会影响部门的互评结果,从而影响年度费用预算的按时拨付。这个是他比较关心的,所以需要从对方的关注点入手,才能引起重视,从而更加支持自己的工作。

纵观整个过程,小张在正式沟通前,做了许多工作,最终找到合适的人说了合适的话,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4、最后,小结一下:

要想做到职场高效沟通,明确沟通双方岗位的权责利是前提,再遵循沟通TOP三步法实现高效沟通:

  • 确定沟通目标(Target):目标清晰、唯一,且需要在沟通的前中后随时提醒自己;

  • 分析沟通障碍(Obstacle):通过信息编码、信息解码、沟通渠道、第三方因素等四个方面来排查沟通无效的原因;

  • 对话关键人物(Person):激励正面典型、提醒落后人员,邀请第三方利益相关者推动落地。




个人想要在职场里获得机会或成功,必须要学会把每一次的沟通机会,都变成一个强有力的连接机会;永远对他人保持好奇和关注,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视角思考问题。

1、什么是连接?

连接是一种发现人们需求,用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并提升自己影响力的能力。连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与人建立连接能够减少做事情的阻力

如果我们想更有效地做事情、更加享受人际关系,就需要和人们建立真正的连接。

你会发现那些能够真正建立连接的人,往往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少的冲突,能完成更多的事情,当你与人们连接时,你就处于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才华的位置上。如果没有做到,你就得克服许多困难,最后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而已。

盖洛普公司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75%的员工的离职原因是:没办法和自己的上司处好关系。也就是说,很多人换的不是工作,而是老板。你身边也许有这样的例子,员工的能力很强,但由于与老板没有建立良好的连接,会让很多看似很小的事情推动起来都十分困难。最终这些人会受不了这种消耗而离开。

(2)连接能够提供你在任何情境下的影响力

说话看似很容易,每个人都在说话,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你说的话有意义?

需要学会在每一个层面上和人建立连接:不管你是在一对一地和人沟通,还是和工作或学习小组一起讨论,还是面对你的听众或读者。

真正的连接高手,会在和大家相处的时候让对方觉得,今天和他们在一起沟通,是TA的头等大事。专注于他人的人,会快速地建立那种连接感,这种连接就是一种极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在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中,会让对方觉得我在关心你、我愿意且能够帮助你,你可以信任我。

2、既然连接如此重要,那我们如何把每一次沟通都变成一次连接机会?

2.1 用FORM来了解一个人:

真正深入的人脉关系需要我们花些时间来了解对方,通过倾听找到你们的共同点,保持对他人足够好奇,让对方敞开心扉建立连接。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来提问。

(1)家庭(Family)

关于家庭,大部分人都有说不尽的话题。《别独自用餐》的作者基思·法拉奇是克林顿和希拉里的御用人脉大师,他在深入人脉关系是就提到了可以从健康、财富和孩子这三方面入手,有一次,·法拉奇在认识美国电影协会的前会长瓦伦蒂就是因为帮助他儿子了解法拉奇所在的行业然后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2)职业(Occupation)

很多人都会喜欢去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奋斗故事,这也是最好了解一个人,建立连接的好方法。例如在我们合伙人社群中的有的伙伴开展了“生涯故事会”,用故事的方式和大家建立连接,效果也非常好。

(3)爱好(Recreation)

如果能从爱好出发找到共同点,能瞬间拉近距离。我在做训练营的时候,在开营的自我介绍环节一般会加上一个问题“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这就是在帮助社群内的伙伴因为共同爱好而有更进一步的交流。

(4)信息(Message)

可以问对方是否有关注最近的社会热点、看了什么书、有什么行业变动等,从这些信息出发,找到可以相互讨论的话题,让对方说得越多你就能更多地了解到对方。

2.2 用“价值4问”不断洞悉需求

我通常会用以下4个问题来思考对方的需求和自己能提供的价值:
• 我的服务对象是谁?
• 对方碰到了什么困难或挑战?
• 我能帮助他解决什么问题?
• 我如何知道这个问题被解决了?

职场里人人都在沟通,但只有很少的人在真正和他人建立连接。

连接的前提是共情,共情是体恤对方,共情的基础是焦点在对方身上,有共情,就会有连接。

与人建立连接能够减少做事情的阻力,也能够提供你在任何情境下的影响力。

如何把每一次沟通都变为连接呢?
1、 关注对方的家庭、职业、兴趣、信息等;
2、 通过“价值4问”东西需求,从而用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方式跟他们沟通,并提升自己影响力的能力。

<<<舒祺聊职场 学习笔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