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詩》同行(116)

《詩經》—【唐風篇】—揚之水

襮bo——繡有花紋的衣領。

鵠hu——邑名,即曲沃。

關於本首詩的主旨,究其背景,與政治大有關係。《毛詩序》雲:《揚之水》,刺晉昭公也。昭公分國以封沃,沃盛強,昭公微弱,國人將叛而歸沃焉。

《揚之水》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於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激揚的河流日日夜夜地流淌,沖刷着河底每一塊石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些石頭被沖刷得愈發乾淨,棱角也漸漸磨去。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當年,跟隨那個紅領白衣的君子(桓叔)到達沃城,浩浩蕩蕩的一支隊伍意氣風發。現在已經見到了這位好善樂施的仁德君子,怎麼能不打心眼裏高興呢。

湍急的河水涓涓流淌,河底的石頭清晰可見,在河水的沖刷之下變得更加潔白,像皓月一樣皎潔,像貝殼一樣光亮。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想起一個人,那人穿着白色帶有紅色繡領的外套,當初跟隨你到鵠城來,至今無怨無悔,既然已經見到了你這位達官貴人,那還有什麼可值得憂愁的呢。

激揚的流水嘩嘩流淌,水底的石頭在河水的耐心沖刷之下,日漸晶瑩剔透。當我聽說軍官正在密謀密令,甚至即將要進行之時,我怎麼也不敢告訴別人。

公元前745年,太子伯即位爲晉昭侯,封他的叔父 桓叔 一塊曲沃的封地,桓叔樂善好施,在受封之前就深得晉國民心,晉國百姓都願意隨他去曲沃。

曲沃在晉國早期曾爲國都,是晉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十分發達。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晉國國都造成威脅。一山難容二虎,爲了避免這種尾大不掉的情況,一場戰爭正蓄勢待發。

昭侯先發治人發起攻擊,桓叔在攻晉失敗後,返回曲沃養精蓄銳以待東山再起,在桓叔、昭侯死去後,他們的兒孫相繼秉承父志,繼續陷入無休無止的征戰當中。

《揚之水》描寫了這場政變陰謀發動的知情者其複雜的內心感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