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潛意識突破瓶頸

前段時間,家裏人生了大病,做了手術。最初知道這個病情時,我沒有驚恐,只是平靜地面對,就像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樣。我只是安步就搬地去做接下來的事。

可是家人手術過後,我卻好久提不起精神,跟手術前的精神狀態相差甚遠。我想,也許我的潛意識很在乎家人的健康,可是在意識層面,我卻用“不緊張”來面對它。

提到潛意識,我想起了榮格提出的“集體無意識”和弗洛伊德的“社會無意識”,它們都屬於潛意識,比這兩者範疇小的還有“家族無意識”。

潛意識也叫無意識,也就是我們不願面對的那部分潛藏着的部分,這部分意識不在我們的意識裏,平時覺察不到,可潛意識卻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行爲,甚至是命運。

武老師講心理學課時,講了許多“家族無意識”的例子。事例中,家族創傷會被集體壓抑住,但這個創傷的潛意識卻會傳遞下去,被後代認同,即使這個後輩並不知道傳遞家族創傷的前輩。

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可是我們意識到的東西,確實只佔據全部意識的很少一部分。潛意識的東西是我們因排斥而平時覺察不到的部分。同理,我們對自身、對世界的認識,又何嘗不是微乎其微?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覺察,自己或者別人總是犯同樣的錯誤。雖然意識裏很清楚這個問題,卻屢次三番重蹈覆轍。我們總認爲是犯錯的人不長記性,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跟潛意識有關。

從細節看,潛意識讓人屢次犯錯;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也會發現,人們總是很難突破某個瓶頸。不能突破,我們常常從意識層面歸因到能力問題,其實起決定性的是每個人的潛意識。

我們總是試圖在能力方面不斷努力,以爲這樣就能突破瓶頸,其實我們還需要逆向突破,就是到潛意識裏 ,去治癒自己不願意面對的“創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