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秩序中的瘋狂——電影《小丑》的心理分析

亞瑟的痛苦經歷簡介

無法控制的精神疾病,幼時養父母的虐待,自戀型人格障礙的養母,失手殺人,被欺騙身世與真相,謊言般的生活……

每當最不該笑的時候,他的笑病都會發作。

每當亞瑟想要表現得正常一點時,小丑人格都會出來阻止他,不讓他做正常人,讓他逐漸被小丑人格同化。

小丑人格負責從精神上壓垮他,而生活上的苦難則是從外部給他重創,兩者裏應外合殺死了亞瑟人格。

亞瑟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所有人都不待見他,都在有意或無意地傷害他,這些傷害合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最終摧毀了亞瑟。

小孩母親誤解他,心理醫生不關心他,老闆剝削他,同事出賣他,警察覺得他是裝病,阿福對他充滿敵意。

這些不尋常的遭遇看似是對亞瑟走上瘋狂的最合理解釋。


電影里亞瑟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

“究竟是我一個人瘋了,還是這個時代瘋了?”

電影在典型的美國大蕭條時期特色新聞里拉開序幕。電影《小丑》講述的是在悲哀時代下的普通人走向毀滅與重生的故事。

亞瑟其實根本就不是這個黑暗時代的下層民衆的縮影。事實上,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小丑》與原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

小丑其實只是一個精神病人。亞瑟和小丑彷彿是兩個不同的人格,他們共同存在於一副軀體之中。以前一直都是亞瑟人格佔領主導地位,直到一系列事情讓小丑人格掙脫束縛,成爲了身體的主宰。

電影前半部分亞瑟上樓梯和後半部分亞瑟下樓梯形成鮮明對比:

前者壓抑、頹廢、沉重,後者自信、高昂、癲狂。

前者是亞瑟陷入人生低谷,後者是小丑走上人生巔峯。

電影開頭他一邊化妝一邊流淚,還抓着自己的嘴巴強顏歡笑。電影最後他用鮮血給自己畫出一個笑臉,和開頭形成呼應,此時他已經完全成爲了小丑。從此沒有了亞瑟,只剩下了小丑。


《小丑》亞瑟的病理分析

1.假性延髓情緒(PBA)

明確意義上來說主角亞瑟·弗萊克不是一個正常人,在悲慘的原生家庭環境下,他患有複雜的精神疾病。最爲突出的就是他會不受控制的放聲大笑,這種病態的大笑原本就是小丑經典的招牌動作,但是亞瑟的笑是一種明確的神經性疾病——假性延髓情緒,又稱情緒調節障礙。大部分患者是由於腦部神經系統受損,而落下的一種精神上的殘疾。

假性延髓情緒(PBA)俗稱強笑強哭症,是一種情感表達的障礙,表現爲定型和頻繁的哭或笑。這些症狀是非自願、不受控制、相當誇張或與當前情緒不一致,它對患者的人格、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有着顯著的負面影響。

其發生機制與兩個不同但相互關聯的大腦通路失調有關:一個是情感通路,另一個是意志通路,後者調節控制前者。情感通路是“發生器”,意志通路是“調節器”。

情感通路協調運動方面的反射笑或哭,源於額顳皮層,傳遞到杏仁核和下丘腦,然後投射到背側腦幹。意志通路負責調節情感通路,起源於背側額頂葉皮質,通過內囊和中腦基底,繼續到前外側基底,作爲小腦活動傳入的中繼中心。意志通路的病變與PBA相關,而情感通路的直接激活往往導致情感不穩定或發生哭和笑的行爲。


2.妄想症

電影前期有很多幻象或者說是亞瑟的臆想,亞瑟有複雜的精神疾病,除了會突然大笑,他也和母親一樣有嚴重的臆想症。看到電視上的脫口秀,幻想自己也在現場;尾隨一面之緣的鄰居,幻想自己和她談戀愛。這兩處是非常明確的臆想,是爲了表現亞瑟的精神問題。

全劇唯一出現的精神病學名詞是母親的“delusive psychosis”,psychosis就是一些出現幻覺、妄想、行爲亂、思維怪異、情感不協調而淡漠的這些難以理解且人們害怕的疾病;neurosis的意思是“神經質”。

在精神疾病的症狀中,大腦的問題可以主要分成情緒和認知兩個方面。情緒方面的問題有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等;認知方面的問題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認知功能比普通人變差了,比如認知衰退,另一種則是正常的認知方式發生了扭曲,比如幻覺和妄想。幻覺是看到不存在的東西或聽到不真實的聲音,妄想是頭腦中出現不符合現實的扭曲想法。比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常常會“看到”背後有人盯着自己,或是“聽到”有人說自己壞話,有時他們會“聽到”自己腦子裏的聲音在說“你真沒用”,或是強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難以擺脫,並因此感到驚慌失措。

一方面,幻覺病人的大腦中負責內省的默認網絡活躍程度比較高,超過沒有幻覺的病人;另一方面,幻覺病人的大腦初級視皮質(負責接收外界視覺刺激)的活躍度低於沒有幻覺的病人,而高級視皮質(負責儲存與視覺有關的記憶成分)的活躍度則高於沒有幻覺的病人。由此可見,這些幻覺的確是因爲對外界的視覺感知能力變弱而“腦補”太多引起的。總之,有幻覺的病人傾向於以大腦憑經驗的“猜測”來決定自己看到了什麼。

有人覺得幻覺和妄想這兩種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的典型症狀不會出現在正常人身上。或者反過來,人一旦有了幻覺和妄想就是得了精神病。但事實上,幻覺和非幻覺之間並沒有非黑即白的分水嶺,健康人有時也會出現幻覺和妄想。過度服藥、缺乏睡眠等都可能導致正常人出現幻覺和妄想。所以,充足的睡眠和自律的生活對人的精神狀態是至關重要的,還有就是要堅決杜絕對藥物的濫用。


3.偏執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由偏執型精神障礙的患者從小養大的孩子,可能由於童年創傷以及從父母那裏學到的待人處事等各方面出現與社會偏離的偏執型的想法。因此,不論主角亞瑟究竟是母親領養的還是親生的,在偏執型精神障礙的患者養大的環境中都容易受到影響,出現屬於疾病範疇的偏執型精神障礙障礙或是偏執型人格障礙。

偏執性人格障礙病人有受害者面具、抵抗者面具、鬥士面具;這種病人看問題明顯表現出偏差,而且固執己見,一旦形成了某種觀點就不易改變。

在牛津精神病學教科書上提到了四個特徵:

* 對阻礙和挫折極端敏感;

* 多疑;

* 有把別人的行動誤解爲敵意或藐視的傾向;

* 對個人權利抱有好鬥與不適當感


4.反社會性人格障礙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點爲:易激惹,缺乏罪惡感和悔恨。劍橋的Baron-Cohen教授認爲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患者缺乏對他人的的共情能力,即,他們沒有辦法揣測別人的想法,以至於傾向以偏頗、錯誤、負面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而本人沒有辦法察覺到,因此他們對他人的痛苦沒有共情能力,所有行爲只能以自己爲出發點。反社會人格形成的過程與懷孕期的缺氧、早產相關,也與孩子小時候家長的忽視、虐待相關。同時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病人有叛逆者面具、正義者面具、陰謀家面具。


有一句話說,無迴應之地,即是絕境。沒有人喜歡孤獨,每個人都需要認同感,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

心理學家維尼科特說,只有當負面情緒被看見和接納的時候,它們纔有可能轉換成白色能量。如果他們沒有被看見,積壓已久的黑色能量被釋放,要麼向內攻擊自己,要麼向外報復這個世界。

阿瑟內心那個壓抑已久的惡魔,正是被這個冷漠的世界逼進絕境。黑暗和邪惡露出它的牙齒,帶着阿瑟墮落進無盡的深淵。

但其實阿瑟要的並不多,他想要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要一對愛他的父母,要一個肯聽他傾訴的社工,要尊重他的同事。這麼簡單的想法卻無法被滿足,但是。這個世界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電影的結尾,他站在警車上起舞,他終於看見了自己,而世界卻看見了一個殘忍,無情,冷血的惡魔。如果他曾經被任何人關心過,他就不會在黑暗中墜落。


結尾語

只有研究了不正常的東西,才能試着弄明白正常的東西。——弗洛伊德


【詳參社會心理學,個體心理學全二冊,精神分析學等,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